1、5.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第第1课时课时 绿色出行绿色出行R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的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运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数据和资料,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并提高大家绿色出行的意识。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雾霾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吗?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
2、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你有什么感想?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一辆汽车每年的平均行驶量呢?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 g二氧化碳。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民用轿车和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我们可以作个调查。发现:北京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 km。以这个数据为标准,自己算一算!私人轿车: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千克6915.215000=103728000吨吨解答民用轿车:民用轿车:496200000.16kg =
3、7939200千克千克=7939.2吨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吨2.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千米/时,单程用时时,单程用时45分钟。分钟。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时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时30分钟,地铁的平均分钟,地铁的平均速度为速度为30千米千米/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用时用时15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50米米/分。分。你知道了什么?问题1.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206045=15(千米)(千米)2.如
4、果全年按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152245=7350(千米)(千米)73500.16=1176(千克)(千克)根据所给的信息,我们还能知道什么?妈妈从家到单位的距离。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还有4.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先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结果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问题1.调查的内容是什么?2.设计调查表时应包含什么呢?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方式。调查对象交通方式爸爸、妈妈、学生私家车、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你是如何出行的呢?三
5、、巩固深化三、巩固深化1.据测算,每生产据测算,每生产5000双一次性筷子需要双一次性筷子需要1棵大树的木材。每棵大树每天可吸收棵大树的木材。每棵大树每天可吸收0.1千千克二氧化碳,产生克二氧化碳,产生0.75千克氧气。一家饭店,千克氧气。一家饭店,如果平均每天使用如果平均每天使用500双一次性筷子。(一双一次性筷子。(一年按年按365天计算)天计算)1.一年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消耗多少一年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消耗多少棵大树的木材?棵大树的木材?5003655000=36.5(棵)(棵)2.这样每年将少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少这样每年将少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产生多
6、少千克氧气?36.50.1=3.65(千克)(千克)36.50.75=27.375(千克)(千克)问题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绿色出行少开车,多骑车,多步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旨在运用实际知识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绿色出行的含义。第第2课时课时 北京五日游北京五日游R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1.应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旅行中的实际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和策略。2.通过教学渗透节约出行的良好旅游意识
7、。如何计划安排最省钱。根据出游计划计算预算。快放暑假了,小明期待着假期与爸妈参加“北京五日游”。爸爸妈妈把这个旅游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大家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吗?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设计行程表;1.要设计一份合理的方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呢?问题1.2.3.确定要浏览参观的项目;调查各种项目的费用(如交通、住宿、参观)等。2.设计方案时,应遵循什么原则?问题同时也要节约经费。时间安排要合理紧凑。要从经济、合理、方便等方面进行考虑。怎么收集相关的旅游信息呢?也可以咨询旅行社相关人员。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充分的了解旅游信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可能遇到的麻
8、烦。3.自己设计一套旅游方案。问题1.各项所需费用主要包括行、住、食、游、购五个项目。注意2.住宿要考虑价格、交通、以及到景点的距离、附近的商业环境等方面。3.最好是参考有经验的人的意见再作决定。4.右面是小明设计的一个旅游计划。问题小明的计划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小明设计的旅游计划的优点是表格式目录清晰;缺点是游览路线不清晰,景点门票费用不清楚。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该如何改进呢?将第四天的旅游线路和第二天换一下。三、巩固深化三、巩固深化1.小贝的爸爸、妈妈预计7月20日从长春出发,下午6时到达北京,从21日到24日在北京游玩,7月25日返回长春。交通工具交通
9、工具火车(硬卧)火车(硬卧)飞机(普通舱)飞机(普通舱)票价265元998元说明身高1.11.4m的儿童享受半价票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享受半价票问题小贝的身高1.44m,年龄未满12周岁,如果他们往返都坐火车,至少要准备多少钱?26523=1590(元)答:至少要准备1590元。(2)确定浏览参观的项目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北京五日游(1)设计行程表(3)预算费用(行、住、食、游、购)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 旅游是很多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学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或其他方式搜集相关信息,为教学时设计合理的方
10、案奠定基础,教学时,注意发挥集体优势,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制定出最佳方案。第第3课时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R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1.让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计算邮政资让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计算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2.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
11、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薄薄一片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欲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猜一猜,谜底是什么?是邮票!民居邮票生肖邮票奥运邮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仔细阅读表格。信函质量和寄达目的地。2.寄信时根据什么来确定应付的邮资呢?答1.为什么外埠资费比本埠资费贵呢?问题外埠距离较远,运输时花费较高。答你能帮她算一算吗?不足20g也要按20g计算。她的信要寄到外地。解答31.2=3.6(元)答:应该贴3枚120分
12、的邮票。0.801.602.403.204.001.202.403.604.806.00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思考: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说说你们自己的想法。0.801.602.403.204.001.202.403.604.806.00超过3.6元就无法支付了。设计的邮票面值最低是多少?最多能贴3张邮票。最高的资费是6.00元。解答邮票面值应不小于6.003=2.00元。设计的邮票面值有哪几种可能?方案一:面值为2.00元。4.00=2.002,4.80=2.00
13、2+0.801 6.00=2.003 方案二:面值为2.40元。4.00=2.401+0.8024.80=2.4026.00=2.402+1.201方案三:面值为4.00元。4.00=4.001 4.80=4.001+0.8016.00=4.001+1.201+0.801三、巩固深化三、巩固深化1.李明的信重156 g,寄给外埠的同学,需要付邮资多少元?如果只用2元和4元面值的邮票,最多贴4张邮票,可以怎样贴邮票?100201.2+2=8(元)四张2元的邮票;两张4元的邮票;两张2元、一张4元的邮票。2.小强的信重231 g,寄往外地打工的爸爸,需付邮资多少元?除了用2元的邮票外,还需增加什么
14、面值的邮票?(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枚邮票)100201.2+22=10(元)答:需付邮资10元,除了用三张2元的邮票外,还需增加一张4元的邮票。信函的目的地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确定邮资的要素信函质量设计邮票:经济、合理、方便、实用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整节课,教师以“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挥集体优势,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第4课时课时 有趣的平衡有趣的平衡R六年级下
15、册六年级下册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杠杆原理,即“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当“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2.通过生活经验的问题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通过生活经验的问题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通过数学化的
16、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现象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待身边现象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平衡规律的寻求。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你玩过吗?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完成上述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问题竹竿尽量粗细均匀。1.2.3.孔打在竹竿的正中间,绳子长度合适,拾起绳子后竹竿要保持平衡。刻记号时尽量等距。我放几个呢?自己动手试一试!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问题在相同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
17、子,竹竿就能平衡。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持平衡?如图,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放3个才能保证平衡。问题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放2个才能保证平衡。2.你发现了什么?34=43 61=32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把结果记录下来。问题1212612412312212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当左边棋子数左刻度的积不变时,右边棋子数与右刻度成反比例。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结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通过上述实验
18、,你能小结一下竹竿平衡的规律吗?三、巩固深化三、巩固深化1.母女俩玩跷跷板游戏,女儿体重15千克,坐的地方离支点18分米;母亲体重5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离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你是怎么想的?解:设妈妈坐的地方离支点x分米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1518=x50 x=5.4答:她坐的地方离支点5.4分米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有趣的平衡1.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2.左边的刻度数与棋子数一定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 “综合与实践”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领域来考虑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背景来提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体现“用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要通过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应用化、综合化、丰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