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能感受乐曲悠扬安静、抒情优美的情绪。 2、初步认识民族乐器葫芦丝,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3、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曲的 3/4 拍的节奏,并能哼唱出乐曲的主旋律。 4、通过聆听,体会傣族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认识民族乐器葫芦丝,感受傣族音乐风格。 2、体会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哼唱其主旋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傣族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一、一、 傣族简介傣族简介 (导语)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们知道吗?( 56 个民族是一家
2、) 今天,老师要 和大家一起,去云南的傣族/ 看一看。 傣族, 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 云南西双版纳一带, 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 傣族人勤劳美丽、善良淳朴,他们信奉佛教,所以傣族男子从小就要去寺庙出家为僧。傣 族有很多特色的美食,竹筒饭傣族特有的一种美食,你们吃过吗?据说非常的清香,有机 会大家可以去尝一尝;再看看这是什么?对,全是虫子,这也是傣族特有的一道美食,叫 做虫菜,你们敢吃吗?据说吃起来非常鲜香,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傣族人很喜欢水,因 此也被称为“水的民族” ,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吗?泼水节他们傣族特有的 一种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
3、生认识傣族,了解傣族人民的一些基(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傣族,了解傣族人民的一些基 本生活习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本生活习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 二、完整聆听二、完整聆听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傣族的音乐。 1、完整聆听、完整聆听 (出示问题)1、音乐是用什么速度表现的?2、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 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好,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跟随我们 的音乐一起,走进那片美丽神秘的土地,去感受一下那优美缠绵的异族风情。 (播放) 2、音乐的速度、音乐的速度 优美的旋律让
4、我们沉浸其中,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段音乐是用什么速度表现 的?谁来告诉我。/ 速度,是我们音乐进行的步伐,音乐的速度大致分为:快速、中速和 慢速。 (不同的速度通常用于表现不同的情绪)通常情况下,快速一般用于表现激动欢快 的情绪,中速一般用于现抒情平和的情绪,慢速则一般用于表现哀伤沉重的情绪。那你觉 得这段音乐是带给你怎样的情绪?对了,所以它是用什么速度来表现的? 3、认识葫芦丝、认识葫芦丝 下面,第二个问题。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比较中认识葫芦丝的音色) (1)葫芦丝,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因外形向葫芦,且发出的 声音又如丝绸般轻盈飘逸,因而得名“葫芦
5、丝” 。 (2)对比感受。我们来感受一下,你们听这就是葫芦丝发出的声音/ 我们再听听这是什 么声音?(钢琴)/ 这个呢?(古筝)/ 再听一个,这个呢?(小提琴)/ 所每种乐器都 有它独特的音色,而葫芦丝的音色就适合用来表现一些抒情缠绵的音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思(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思 考力。在认识“葫芦丝”这个民族乐器中,通过对比感受古筝、小提琴等不同乐器的音色,考力。在认识“葫芦丝”这个民族乐器中,通过对比感受古筝、小提琴等不同乐器的音色, 从而让孩子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葫芦丝轻盈飘逸
6、的独特音色。 )从而让孩子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葫芦丝轻盈飘逸的独特音色。 ) 三、三、作品介绍(揭示课题)作品介绍(揭示课题) 这首乐曲,是根据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施光南先生所作的一首同名歌曲改编的葫芦丝独奏, 名为月光下的凤尾竹 。乐曲为四三拍,两个乐段,曲调优美清新流畅,富有浓郁的 傣族风情。 四、分段欣赏作品四、分段欣赏作品 1、第一部分(播放主题、第一部分(播放主题 A) (1 1)聆听乐句)聆听乐句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这段音乐总共有几个乐句?(4 句) 音乐中的句子,我们称之为“乐句” ,通常情况下,乐句与乐句之间会有长音的停留(待 3 会儿大家要仔细去听长音)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请
7、大家仔细听。/谁来说一说你听到 了几句? (2)分句欣赏模唱(展示乐谱)分句欣赏模唱(展示乐谱) 实际上,这段音乐总共有四个乐句,请大家看到屏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引导学生聆听第一句(指导学生聆听并找出句尾长音并模唱)引导学生聆听第一句(指导学生聆听并找出句尾长音并模唱) 下面我们来听第一句,前面说了乐句与乐句之间会有长音的停留,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来 找找哪些地方有停顿。 引导学生聆听第二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引导学生聆听第二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 下面我们来听第二句。第二句和第一句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聆听。 练习练习 1 1-
8、 -2 2 句句 引导学生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第三句的节奏型。第三句的节奏型。 接下去我们听第三句, 听听这一句在情绪上跟前两句有没有不同?/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 的节奏 ,这个节奏在这一句中一直在不断的出现,使得原本 优美的情绪变得更活跃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引导学生感受这个节奏的反复出现使得旋律变得跟活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引导学生感受这个节奏的反复出现使得旋律变得跟活跃。 ) 第三句第三句第第 5 小节小节 这句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小节,第 5 小节在这里是个过渡小节,给人感觉这音乐并没有 结束,从而引出第四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过渡小节,理解
9、过渡小节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过渡小节,理解过渡小节的重要性) 第四乐句是第三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第四乐句是第三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跟琴模唱)(跟琴模唱) 好,我们往后听第四句,这一句和第三句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找出开头相同,结尾 不同)你听,这两个小节怎么样?是不是一样的?再听,这后面一样吗?是不是既相似, 又不同?这种我们称之为变化重复。所以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两个乐句之间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同头换尾”(设计意图:通过找出两个乐句之间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同头换尾” 的乐句形式。 )的乐句形式。 )
10、 练习练习 3 3- -4 4 句句 (3 3)乐段表现(感受)乐段表现(感受 3/43/4 拍)拍) 这首乐曲为 3/4 拍,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感受一下,仔细听重音在第 几拍?/后面两拍力度有不同吗?(相对较弱) 。所以它的强弱规律是 / 4 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家跟着我来划拍,我们来画一个,三角形怎么画(引导学生划拍 唱)/ 我们可以用什么肢体语言来表示吗?(设计第一种动作)、 (边做动作边带唱) (跟 琴练习 1-2 句)/还可以怎样表现呢?(设计第二种动作) (边做动作边带唱) (跟琴练习 3-4 句)/下面我们一拍两个音,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我们第一二句用第一组动作表现
11、, 第三四句用第二种动作来表现。 (中速) (4 4)完整模唱)完整模唱 A A 段段 下面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完整来一遍这一段,1-2 句我们用第一种动作,3-4 句我们用第二 种动作。记住,重音在第一拍,尽量唱出来。 (设计意图: ) (5)乐段大意)乐段大意 古老的竹林在月光的笼罩下显得寂静迷人, 竹林里美丽的傣族姑娘和英俊的傣族小伙正情 意绵绵的漫步湖边,互诉衷肠!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乐句、分析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感受同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乐句、分析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感受同一 节奏型在不同句子中的运用而带来的情绪变化,从
12、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 通节奏型在不同句子中的运用而带来的情绪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 通 过引导学生感受过引导学生感受 3/4 拍的强弱规律,并尝试用肢体语言去表现节拍,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拍的强弱规律,并尝试用肢体语言去表现节拍,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 作品的感知能力; 乐段大意的描述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为低学段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 乐段大意的描述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为低学段学生理解音乐 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基础。 ) 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1)乐段情绪)乐段情绪 (师)请大家仔细听,这个乐段的情绪和前一乐段有没有不同?请大家仔细听。/
13、 大家一 起说,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A 节奏更舒展 B 节奏更紧凑)旋律为什么会变得更舒 展呢?我们来听一听(师弹琴生体验) ,你们听到什么了?是不是大量的长音符出现?/ 你听(弹几个长音和附点)/对了,所以作曲家在这一段通过改变旋律的节奏,运用大量 的二分音符和附点节奏,使得我们在听觉上感觉音乐一下子变得更宽广、更舒展,曲调更 悠长。 (2)音区变化)音区变化 除了节奏有变化外,这段旋律相比第一段还有什么变化吗?/有没有同学听出来了?你们 听(引导学生对比聆听)这段旋律音区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什么变化?是高了还是 5 低了?所以这段旋律是在什么音区上表现的?对了,在高音区表现的,因
14、此我们的情绪也 变得更高涨,从而使得我们的音乐情感也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 (3)乐句)乐句 那这个乐段共有几句呢?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 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句一句之间会怎么 样?会有停顿,除了有停顿还有什么?还有换气和呼吸对不对?比如我们说“妈妈爱我, 我爱妈妈。 ”/ 那音乐也是一样的,乐句与乐句之间也需要换气,跟着老师的琴声,看看 你是在哪里换气的 / 这个乐段共有三句,前两个乐句节奏基本相同,曲调悠长较为舒展, 我们来练习一下(单练前两句) / 最后一句你们听和哪里相似?它是第一乐段开头第一 句的变化重复,这种结尾使得我们的乐曲前后呼应,更为统一。/ 我们跟老师的琴声完整 唱一下这段。
15、(4)感受表现乐段)感受表现乐段 这段旋律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现呢?相比第一段,这段节奏较为舒展,那我们在感受音乐的 时候可不可以也把节奏放慢一点呢?比如说三拍用一个律动来表现呢?这样是不是更舒 展呢?我们来是试一试 (数拍练习动作) (边唱边律动感受) / 跟琴练习/ (5)完整模唱)完整模唱 B 段段 好,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在来唱一遍,记住动作和声音都要舒展一点。 3、完整模唱两段(、完整模唱两段(AB) 我们带上第一段,完整来一遍。 4、乐段大意、乐段大意 皎洁的月光下,傣族姑娘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缠绵的音 乐画卷,弥漫在这美丽神秘的傣族竹林。 (设计意图:这一环
16、节,通过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型和音区位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型和音区位置 的改变能够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在乐句的学习上,为了让学生对乐句有更清晰的认的改变能够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在乐句的学习上,为了让学生对乐句有更清晰的认 识,我结合生活中的用语“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乐句也识,我结合生活中的用语“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乐句也 有呼吸和换气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感受节奏的变化可以改变音乐的情绪,我在有呼吸和换气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感受节奏的变化可以改变音乐的情绪,
17、我在 感受感受 3/4 拍的肢拍的肢体语言上也做出相应的变化,由第一段一拍一个律动变成第二段的三拍一体语言上也做出相应的变化,由第一段一拍一个律动变成第二段的三拍一 个律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乐段节奏的认识和感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一乐段。 )个律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乐段节奏的认识和感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一乐段。 ) 五、感受表现五、感受表现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同学们, 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用歌声告别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吧! (全体起立,随旋 6 律哼唱并律动主题)/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设计意图:课虽终,情未了。全班孩子在歌声与律动中告别课堂,留在他们心中的是永(设计意图:课虽终,情未了。全班孩子在歌声与律动中告别课堂,留在他们心中的是永 恒的旋律,是对傣族以及我国民族音乐更多的追求与热爱。 )恒的旋律,是对傣族以及我国民族音乐更多的追求与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