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崛、范、魏”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振”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抱负”等15个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4.能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
2、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教学难点】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能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周恩来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认识“崛、范、魏”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
3、、振”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抱负”等15个词语。2.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说说你曾经立下的志向吧!(生:我要当医生;我要当航天员)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志”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初步读文,了解课
4、文内容。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2.出示课件2,检查“崛、范、魏、晰、效、淮、惑、惩、斥”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淮,读hui,不要读成zhn。3.出示课件3,读写“肃、晰、振、胸、怀、赞、效、凡、顾、训、斥”。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都是左窄右宽;“赞”上半部分笔画较多,注意左边“先”的变化;“效”注意左边“交”的变化;“肃”的笔顺比较特殊,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书写顺序。师:要想读懂文章,就要扫清“地雷”。你们能正确地读出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吗?4.(出
5、示课件4)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语,看谁的反应快,读得正确。严肃清晰抱负胸怀赞叹表情忘怀果真非凡左顾右盼指望训斥体会分量响亮生读词语。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再积累,然后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5.出示课件5:四字词语。(生读)师:还有些词语,未必是四字的,也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出示课件6)清晰而坚定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语,由于时代不同,我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查找一些资料。 6.师:请看这幅图(出示课件7)这是清朝末年我
6、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美、英、日、俄等国,国力强于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的局面。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灯红酒绿,而其他地方则是民不聊生。师:有一些词语,只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还要联系课文内容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比如“劝慰”,谁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师:文中是怎样说的?谁能来读一读课文,帮助大家理解这个词语?生读。生自由读。三、初读,把握大意。师:这是少年周恩来立志的故事,整个故事中又有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出示课件8)(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7、去玩。) (第二个故事是少年周恩来和同学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设计意图: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的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比较一下,看看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9: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师
8、:对,“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师:是的,这就叫概括。就要简简单单。(好像字数都一样。) 师:我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字数,要记住两个关键词:一是简洁,抓重点;二是认识结构。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这三个小故事,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出示课件10: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你们来想一想: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的
9、呢?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人,他们也是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了谁?(出示课件11)2.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过程】一、直入新课。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师:对,有疑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请问,面对这
10、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解决。) 师:还可以询问他人、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文章。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设计意图:复习学法,学习第二、三个故事,这里简单引入、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自读,学习课文。1.充分自读。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出示课件12:(1)把文章读通顺;(2)读出疑问,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2.尝试质疑,解疑。 (1)出示课件13:为什么伯父会说“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师:谁找到了下文写到的“麻烦”指的是什么?(2)出示课件
11、14: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师:撑腰和训斥形成对比。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的? 生1: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生2:撑腰就是主持公道。生3:训斥就是训诫和斥责。设计意图:少讲多读,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3)师:对比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1: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她。非常不讲道理!生2: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太贫穷,被外国人欺负,所以巡警
12、也狗仗人势。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吗? 出示课件15: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大家想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劝慰”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以及国民怒却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妇人饱受欺凌巡警丧失尊严)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4)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
13、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吗? 出示课件16:(“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没人管。)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课堂小测试。 1.出示课件17:同学们,在今天的社会,我们面对着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异,我们应该立
14、下怎样的读书志向呢?(教师再板书一个“?”,4人小组讨论)(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师:你呢?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 ) 师:还有吗,你呢?(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2.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志向,那请你们谨记(出示课件18):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为自己美好的未来而读书。)(为考试有个好成绩而读书。)3.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不管是近期的目标,还是你们的远大理想,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实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故事,体会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周总理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他的资料。【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