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44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彭林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化,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与“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楚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

2、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他生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内外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

3、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则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异,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

4、,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唯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

5、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礼”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礼是中国的核心思想,是区别东西方文化的关键,是中国人按理性要求来生活的表现。B在中

6、国文化中,礼就是理,是所有人应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没有礼的人可以说不是人。C礼是全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是人的文化自觉,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D礼就是体现在中国人人生转折点处的冠礼、婚礼、饮酒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中国人因为不想与鸟兽同群,想自别于禽兽,所以用自己的文化自觉,创造了礼,可见,在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B因为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所以要想历史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追求礼。C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而礼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可

7、见礼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D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歧异,方言彼此不容易沟通,但一开始在礼的层面上就能彼此认同,这体现了礼对民族的凝聚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两种文化有明显区别,但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B在对东西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之前,盲目从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是不理智的,甚至是有害的。C近年,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以及各地纷纷举办的道德大讲堂都表明我们重拾中华之“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东方礼仪,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完成了现代转型,再度辉煌起来,

8、让中国再次被瞩目。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辨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

9、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做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

10、精和博览都无例外。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家都未要先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什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

11、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依本句,不要添字。那里元有缝罅,如合子相似。自家只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缝罅”,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

12、学便能达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有删改)4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B“博览”是在

13、“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5“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

14、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家都未要先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看文字,且依本句,不要添字。那里元有缝罅,如合子相似。自家只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

15、这番基础功夫。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前,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凿”;或者“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答 案1选AB项,“是所有人应有的四个善端之一”只是孟子的观点;C项,“全人类社会”错,是“中国社会”;D项,只能说那些“人生礼仪”中体现了礼,而不能将其作为礼的概念

16、。2选CA项,“中国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于文无据;B项,“要想历史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追求礼”这一说法武断;D项,“一开始”错,是“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3选DD项,东方礼仪完成现代转型,只是作者的一个愿望,并没有实现。4选CC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不会有先入之见”完全否定了“主观”,是错误的。5选CA项,“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项,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6选AA项,“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34862 882E 蠮g37095 90E7 郧C32098 7D62 絢28080 6DB0 涰28165 6E05 清30844 787C 硼33438 829E 芞40136 9CC8 鳈22360 5758 坘29589 7395 玕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三).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