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四个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及技能,分别将四个教学活动安排具体化、个性化,在活动内容上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欣赏评述”课学习的多元化。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学生通过对具象和抽象作品的了解,尝试通过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具象与抽象表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以生命和自然融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以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情感,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情感表达。 2.隐形目标学生在
2、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表达,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美术的表达形式抒发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崇尚。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情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的内容(形象)与形式,解读作者心灵深处对自然与生命的感受。2难点:在欣赏和展示活动中,感受作品中表现自然法则下的生命活动和审美情趣。 活动项目分配建议1.学生创作实践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2.表现形式可以具象或抽象。3.可以多样化创作,如:国画、水粉、水彩等绘画形式。还可以采用小雕塑、纸艺、陶艺的艺术形式。教学过程环节教学过程与方
3、法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创作用具的准备情况。二、命题创作要点和技法出示美术作品(具象和抽象作品),简要介绍创作技法。(一)构思提出思考问题:1.以生命与自然为主题可选择的题材用哪些?(表现这一主题可以依据哪些物象作为创作素材)2.对于这一主题在创作中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二)表现形式与技法表现形式:具象:以写实的手法再现现实生活,塑造的形象真实、形象。1.表现方式可借鉴现实主义的逼真的写实手法。2.模仿印象派绘画方法,点彩法(色彩并置)。3.物象轮廓勾勒粗黑边,涂色可采用色彩渐变的装饰手法。4.不过多的表现形象,注重情感的表达的表现主义的方法。抽象:1.利用变形的、几何造型的
4、、夸张的造型与色彩边线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也达到心理的情感传达的艺术效果。2.创作时注意观察物象的主要特征,把具体的形象想象成几何形态,进行组合、变形、夸张。3.可以用造型的重复、打碎重组、重叠、渐变等语言形式。目标是形成视觉冲击心灵的艺术效果。三、学生创作实践作业要求:1.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为主题的创作。2.抽象和具象可以自选,创作方法和使用材料自定。3.作品要有50-200字的文字说明,注明表现形式和表达的情感。四、课堂小结展示作品,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体验的热情。布置下节内容:下节课辩论会辩论思考题:正方:具象的表现形式表达生命与自然和谐情感更真实。反方:抽象的表现形式表达生命与自然
5、和谐的情感更鲜明。课后可搜集相关的作品和理论依据。1.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要创作内容,表现的物象,所要表达的情感,相互借鉴、启发)2学生可以在了解相应的技法后,现场尝试性地进行练习。3小组讨论本组命题、表现形式,着手创作。4学生完成美术创作。5学生展示作品,读出创意。6学生自评和互评。7学生纪录思考题,课后准备。1学生通过对具象和抽象作品的了解,尝试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具象与抽象的表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审美情趣。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以生命和自然融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以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情感,在体验美术创
6、作的过程中,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与情感表达。3学生在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表达,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美术的表达形式抒发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崇尚。4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课后教学反馈1.本节课教学成功点:2.本节课学生学习成功点:3.本节课教学即兴发挥的闪光点:4.本节课学生学习即兴发挥的闪光点:5.本节课教学失败(欠妥)点:6.本节课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7.今后教学如何完善:教学设计 (二)1.教师在分析东西方美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学生可以用西方美术的表现手段创作某一主题。2.也可以有部分学生利用自己学习过的国画技法,表现大自然。3.教师要适当的在技法上给与学生讲解和辅导。4.课堂小结时主要让学生谈体会,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保留学生认识和创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