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87031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篇一: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嘉峪关市一中 张红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

2、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学情介绍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3、。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

4、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第四部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

5、征对已逝辉煌的伤感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 美人二八颜如花, 绿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

6、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二、诵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诵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这样就顺利进入到教学的第三环节:三、品读探究-赏析意象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

7、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这个问题其实有两问,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所以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学生可能会赏析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声声慢中黄花的赏析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可能会想到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可能想不到深层次的,这时我会用pp

8、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学生在引导下可能会说出睹花思人这层意思。我会说: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

9、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比如孟浩

10、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认知发展论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会赏析到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对淡酒、过雁可能赏析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独创性的赏析要给予表扬和激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

11、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

12、课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四、课堂小结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

13、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出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因此我设置了这两项作业。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二: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实录园春?长沙说课稿1、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高中第四册词二首,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

14、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据此,本课定下了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5、,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所以,本课定下了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确立了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这一教学目标。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

16、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而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重点。2、说教法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

17、绪氛围。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运用电化教育优化演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案或图画,这些做法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启迪人的思维。本课在课文导入时,用电脑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读。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抓住关键字词,使用简洁的文字,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勾勒,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在分

18、析这首词的上下阕,我都使用电脑显示图表分析配合教学讲解,简要指点章法,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表示和提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进一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3、说学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

19、图助读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做21世纪的主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4、说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学生回答问题。小结上阕,学生评点两幅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的优劣,背诵上

20、阕。理清忆字领起的战斗生活,学生回答问题。小结下阕,学生评点两幅浪遏飞舟图的优劣,背诵下阕。总结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水调歌头?游泳,及时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目标教学的发展,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在电脑动态板书中,用不同的色彩加以点缀,使板书更加美观,活泼生动,鲜明醒目。而小结课文时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则概括、系统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沁园春?长沙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21、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利于在诗词教学中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题,又反映了写法。梦烛之武退秦师说

22、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学的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是鲁人版高中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模块的主题是:解读昨日的战争。战争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战争,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战争的惨烈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那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有时候更会让人惊心动魄。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

23、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还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 积累文言词语。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鉴赏古代优秀散文的能力。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情感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4、教学难点则是对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赏析。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两种教法,一是对于文言文词句方面的知识,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二是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则采取学生自主讨论法。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

25、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2个课时,按以下4个环节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烽火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例如蔺相如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璧归赵;诸葛亮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孙刘结盟。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 环节2:

26、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简单介绍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然后,自读全文,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借助注释梳通文章。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是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在字词句方面不理解的地方,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文言知识,例如,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然后再学生齐读,通过学生概述本文故事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27、。最后,学生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教师总结:第1段: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第2段:晋师撤离。 环节3:分析全文,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想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的方式完成对全文的赏析。1、文章开头给我们交待了当时形势,战争起因,秦、晋驻军方位,这样的交代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交代可以看出郑国与晋国利害相关,郑国和秦国的利害关系不大,并且秦晋

28、两国军队分兵驻扎,这就使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烛之武能成功的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2、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烛之武与郑伯的对话展现其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与郑伯的对话过程中,体现出烛之武虽然因长期不受重用而有所怨言,但是关键时刻还是临危受命,顾全大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谓识大体,明大义。毅然孤身前往敌营,夜缒而出,则表现了烛之武的英勇无畏。3、这篇文章的情节安排很富有戏剧性,戏剧性性表现在哪里?大敌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的推荐让郑伯看到

29、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为长期不受重用而推辞;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4、本文的重点是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步步进逼,层层深入,表现出高超的劝说艺术、游说技巧。让学生细细品味并概括说辞中包含几层意思。 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分析形势,以退为进,博得好感。 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亡郑陪邻,动摇联盟。 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存郑有益,利益引诱。 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追溯历史,深入离间。可见烛之武面对大国的君主,巧舌如簧,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

30、掌握得恰到好处。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5、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本环节的重点是全面把握烛之武这一人物性格特征,以及退秦师过程中体现出的非凡的胆识以及高超的谋略和语言艺术。环节4:拓展延伸开放性讨论说说学习本课后的启发。可以从这一模块的主题解读昨日的战争方面来谈。(解读昨日战争,就是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才能感受到正义力量的伟大)写篇劝说辞,三四百字,要重点展现步步深入,打动对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参考话题:1、劝说中学生远离网络游戏2、劝说藏独分子停止分裂祖国行动。)

31、附: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板书:(可以围绕烛之武的形象设计)人物 情节 性格慷慨许之-义烛之武 夜缒而出-勇面见秦伯-智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一、说教材(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五本书中,仅设有2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必修2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共有6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纪念刘和珍君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相对于老教

32、材,所选散文篇章比例有所下降。那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所选经典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来学习本文,将对散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二)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此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课文七部分之间的关系。2、 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

33、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体会作者其中的情感。3、 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4、 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三)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难点是夹叙夹议的方法;3、关键语句的理解。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编者编排这些文章是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或隐

34、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对于我校高一的学生,学习本课要达到编者的目的,是比较的困难。学生对于这个割裂的文章形式,不宜接受。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先理顺文章内容,由浅入深,透过文章对人和事的描写,揭示作者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一个难点。(一) 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得法于课内,

35、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三、说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从学情出发,注重高视角,低起点循序渐进合理科学的分解重难点,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突出感字。第二课时动态阅读,迁移应用,突出悟字。以确保学生一课一得。依据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策略教学安排阅读三步骤(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加大随堂训练的容量,以适应高考的分量。依据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四、说教学过程课文有七节构成,学生在理解过程的时

36、候,难免理不清头绪。因此我依照我们认识的基本规律,采用挈领法。(一)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问:课文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那么请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部分是写刘和珍的,请为刘和珍写一篇小传。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把文章中的信息从新组合,把有关人物点点滴滴总结在一起。从而把人物形象丰富话。通过写小传,学生明晰了刘和珍有哪些事迹,之后让学生思考从这些事迹,认识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大概应抓住以下事迹:预定莽原(追求真理)风潮领袖(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府门喋血(勇敢坚强、勇于抗争) 难中救助(从容善良)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提问到,始终微笑的

37、这样优秀的学生却遇害了,每人个人的内心会怎样?悲!这种情感贯穿全文。在悲愤之后,我们就会追问,这样好的学生是谁杀的?是反动政府。被害之后,反动文人还进行毒辣的污蔑。对于这些,我们抱有的感情是什么?愤!通览全文,作者的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在燃烧。这种悲愤的情感,即记述刘和珍君是课文的那几部分?一到五部分,那么六七两部分讲什么内容呢?这样把授课内容转到第二部分,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这里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分析作者对待关于惨案意义的问题。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就有肯定,又有否定。在肯定青年的血没有白流的同时,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要改变斗争方式。(二)局部探讨,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

38、含义。如果说通过梳理,对文章整理的理解不难的话,对于文章个别语句的理解,确实难的。品读下面的例子: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1、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3、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4、 以我的最大

39、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5、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几类人,真的猛士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等几类人,分别指什么人?对每一类的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6、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找出来认真体会,看看前后是否矛盾。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还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互相探讨,然后老师引导理解。(三) 在整体加局部理解之后,拓展练习:1、假如给刘和珍君烈士塑像,你会有哪些设想?2、请根据你的理解,为刘和珍君写一幅挽联。(二) 作业布置 写一则三一八简讯。 板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说

40、教材及教学设想别了,不列颠尼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2、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3、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二、教学的重点、难点: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二、说教学流程(一)导入(背景)(投影显示或播放香港回归视频)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

41、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二)作家作品本新闻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都新华社记者。(三)整体感知1、课文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学生可在阅读后归纳各段大意。再以标题解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别了的深层涵义。2、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照新闻的结构可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报道。(学生据文回答时间、事件、意义)第1层(第24段),港督告别仪式(第一次降

42、旗)第2层(第57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第3层(第89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第4层(第1011段),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四)研讨问题:、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时间为什么要具体到零4天?(五)文章主旨: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

43、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六)练习: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答案:北大自主考试出新招)篇三: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

44、显示,点此查看教师考试直播课堂 每周一晚19:30 【湖北教师招聘网校提分课程!】 2014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一、 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

45、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

46、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 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3. 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1.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2.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3. 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4. 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DOC 24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