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590615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 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 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 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 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 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 一是辨认修辞格并具体 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比、顶真、通感等。高考对 于修

2、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 泛泛而谈。 解题指津 解答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方法: 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 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1比喻 比喻, “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 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1 1、本体:表达对象、本体:表达对象 2 2、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3 3、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喻词:表示“相似”的词

3、语 4 4、喻解:即“相似点”、喻解:即“相似点” 明喻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 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 佛佛 例:例: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 的裙(喻体)。的裙(喻体)。 暗喻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 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例:母亲啊!你母亲啊!你 (本体)是(本体)是 荷叶(喻体),荷叶(喻体), 我我 (本体)

4、(本体) 是是 红莲(喻体)。红莲(喻体)。 借喻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例: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以(以 “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 离。)离。) 1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5、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 2、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 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 看感觉别扭。看感觉别扭。 3 3、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如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如 “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 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下列几

6、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同类相比。例如:她很例如:她很像像她母亲。她母亲。 表示猜测。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好像要下雨要下雨 了。了。 表示想象。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 仿佛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表示举例。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 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像雷锋、焦裕雷锋、焦裕 禄等。禄等。 是不是出现比喻词的都是比喻句?是不是出现比喻词的都是比喻句? 例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7、后面的题目。 题徐昭玉案山房 兰 茂 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请简要赏析“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的艺术效果。 解析近年高考中对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考查常与“炼字” “炼 句”题结合在一起。解此题,先要指出修辞手法。 “喧枕泉声常似 雨,傍檐云气或如龙”用雨声喻泉声,将云气比作游龙,显然是比 喻手法。再分析其艺术效果,诗人写泉声、云气,其实是渲染徐昭 山房景致的奇特。 参考答案: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两句通过拟 声绘形的形象比喻,渲染了徐昭山房景致的幽静、奇特与不凡

8、。 送沈子福归江东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作用。诗的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 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将抽象 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 特、新颖。特、新颖。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2比拟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

9、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 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 注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 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 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 解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 “意” “商量” 以及“眼” “腮” “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

10、特征,这里却用 来写“云” “山”和“柳” “桃” ,所以,其运用的应是拟人的手法。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 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 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 “桃”会展开笑 颜“领略”春光。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 心情。 (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李 白白 楼观岳阳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天上

11、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吹人舞袖回。 注注 乾元二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回舟江 陵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 1)诗中的诗中的“ “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 “一句一句,有的版本写有的版本写 作作“ “雁别秋江去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为什 么么?(4 4分分) 答:答:“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 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 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 人衔来好月

12、,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引愁 心心”比比“别秋江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 颖。颖。 回答回答“雁别秋江去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言之成理亦可。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 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例(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 词句赏析。 解析解此题,可运

13、用“手法手法的具体运用作用效果” 的方法。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是说诗人午醉入梦,醒来 后室内清静愁闷,于是卷起帘子,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涌入室 内,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春愁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里显 然使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春愁为有形,形象写出了词人 面对春光时的感受。参考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 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 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 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 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阅读

14、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沙 陆龟蒙 渤澥 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 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注】新沙指海边新涨成的沙洲。 渤澥(xi)渤 海的别称,一本直作“渤海” 。另说渤澥为象声词,海潮声。 官 家旧指官府,朝廷。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紫芝灵芝的一种,传说中仙人种紫芝为食。 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解此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诗歌运用了不止一种手 法,有夸张,有对比,有想象,回答时尽量选择诗句中运用较多, 最能突显诗歌主旨和情感的一种。本诗意在刻画官府的贪婪本性, 夸张的手法更能突

15、显主旨。 参考答案:夸张。开头二句“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 这是极度夸张的笔墨,这夸张既匪夷所思,却又那样合乎情理。诗 的三、四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则把夸张与想象 糅为一体,用传说进一步镂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本性。 4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 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 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 代抽象等。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特征代本体特征代本体 1 1、红眼睛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 2、花白胡子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一面说,一面走到康

16、大叔 前前 3 3、老麦为避开这些、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四个轮子,把自己,把自己 的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随手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一拐,进了一条小 马路。马路。 具体代抽象具体代抽象。 1 1、南国、南国烽烟烽烟正十年。(正十年。(梅岭三章梅岭三章 (“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 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 2 2、无、无丝竹丝竹之乱耳,无之乱耳,无案牍案牍之劳形。之劳形。 (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 部分代整体部分代整体 1 1、不拿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 2 2、吟罢低、吟罢低眉

17、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 3、樯橹樯橹灰飞烟灭灰飞烟灭 4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帆一片日边来。一片日边来。 5 5、沙鸥翔集,锦、沙鸥翔集,锦鳞鳞游泳。游泳。 1 1、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 2 2、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 是是银银的和的和铜铜的。的。 材料代本体。材料代本体。 1 1、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 马褂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边的一个是西装西装。 2 2、那一对、那一对西装革履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从前面

18、慢悠悠地走 过来。过来。 形象代本体。形象代本体。 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我买了一台“我买了一台“康佳康佳”。 借作者代著作。借作者代著作。 我建议大家多读点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鲁迅。 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 道理与自由,但想用道理与自由,但想用孔夫子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治爱滋病恐怕 不能奏效。不能奏效。 1 1、专弄文墨,为壮士、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捧腹”是“笑”的结果。) ) 结果代原因。结果代原因。 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 2 2、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于是大

19、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捏把汗。 (代担心)(代担心)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 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 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 不能同时出现。不能同时出现。 运用借代的注意点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相同点相同点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 物本体不出现。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不同点 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20、 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 “给,袁大“给,袁大 头头! !” “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 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 ,黑白分明黑白分明。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 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 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21、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 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 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万岁山前珠翠 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解此题,可结合注释大致理解此句的意思,不难看出“万 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珠翠”是指妇女佩带的首 饰,这里代指宫女。要说出这两句词的表达效果,则要结合“想当年” 引起的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来思考。 “花遮柳护”以下四句极 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的繁华。 “珠翠绕” “笙歌作”既是极力写 出了宫苑中歌舞升

22、平的景象,又与下面的“到而今”所描述的景象形 成鲜明的昔今对比。 参考答案: 借代。 两句词极力写出了当年宫苑中歌舞升平的景象, 与后面的“到而今”所描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昔今对比。 5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 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 朱淑真 注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相传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

23、这是一首闺怨诗。解此题,须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第三句“铺床凉满梧桐月”中的一个“凉”写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 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 ,以触觉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 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这情景怎不令人 凉从心生。由此可知第三句的“凉”字用了双关手法。首句直奔诗题, 交代了时间、情态、环境。第二句紧承“无眠” ,空房寂寥,红烛高烧, 百无聊赖中,剪烛花以消遣。第三句转折一笔, “凉”字语意双关,明 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末句写 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 “梧桐缺处”暗含思妇与意中人团圆不得 的酸楚。参考答案:第三句的“凉

24、”字语义双关,既指天凉,又 指心境的凄凉。表达了诗人秋夜独守空房的孤寂与凄苦。 春春 思思 李白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 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 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来喻男女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来喻男女 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 “丝丝“ “(思)、(思)、“ “枝枝“ “ (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

25、(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 怀。怀。 竹枝词竹枝词 刘禹锡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析:“ “晴晴“ “与与“ “情情“ “同音,是双关隐语。这同音,是双关隐语。这 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 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 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 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 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

26、给女方获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 得的印象是得的印象是“ “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 其他修辞手法:其他修辞手法:设问、反问、设问、反问、 对偶、排比、反复、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引用(用典)、反语、通感引用(用典)、反语、通感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通感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 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 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 移觉移觉。 举例:(举例:(1 1)她笑得很甜。)她笑得很甜。

27、(视觉转为味觉)(视觉转为味觉) (2 2)人靓歌甜。)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听觉转为味觉) (3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嗅觉转为听觉) (4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视觉转为听觉) 对偶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 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类

28、型:对偶的类型: 1 1、正对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 补。补。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 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2、反对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牛。 3 3、串对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 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句:才饮长江例句:才饮长江 水,又食武昌鱼。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

29、感强,易于记忆,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 富有音乐美。富有音乐美。 引用包括用典引用包括用典。 1 1)引用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是指写文章时, ,有意引用现成语、诗有意引用现成语、诗 句、格言、典故等句、格言、典故等, ,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这种修这种修 辞手法叫引用。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用典亦称亦称用事用事,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 地、事、物之史实地、事、物之史实, ,或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字, ,而增加词句而增加词句 之含蓄与典雅者之含蓄与典雅者, ,

30、即称“用典”。即称“用典”。 (从定义上明显看到引用典故(从定义上明显看到引用典故, ,所以引用和所以引用和 用典是所属关系。若是区分用典是所属关系。若是区分, ,就是看这个被就是看这个被 引用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引用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比如你要发表比如你要发表 自己思想的感慨我真是“近乡情更怯自己思想的感慨我真是“近乡情更怯, ,不敢不敢 问来人”(宋之问)问来人”(宋之问), ,这就是引用这就是引用, ,这是借别这是借别 人的文章表现自己的情感;而用典就是我现人的文章表现自己的情感;而用典就是我现 在的感情和宋之问回乡的时候一样在的感情和宋之问回乡的时候一样, ,紧张激紧张激 动之余

31、还有一些恐慌动之余还有一些恐慌, ,怕家乡有所变故怕家乡有所变故, ,这是这是 用典用典, ,用典往往要说明一个道理用典往往要说明一个道理, ,有一个隐身有一个隐身 的含义的含义. .所以所以, ,简单地说引用笔用典要表层一简单地说引用笔用典要表层一 点点)点点) 2 2)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 ,增强说服增强说服 力力, ,富启发性富启发性, ,而且语言精炼而且语言精炼, ,含蓄典雅含蓄典雅. . 用典的作用是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用典的作用是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 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 (从各自作用

32、上(从各自作用上, ,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相似)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相似) 3 3)引用分:直接引用)引用分:直接引用, ,间接引用;明引间接引用;明引, ,暗暗 引;正引引;正引, ,反引反引, ,借引借引 用典分:明典、暗典、翻典用典分:明典、暗典、翻典 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 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 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

33、事物的 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 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例 (2014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含山店梦觉作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宿 渔渔 家家 宋郭 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 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郭震字希声,成 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 解 析 解此题,首先须弄清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其次须了解诗歌

34、表达感情的方法有哪些。韦诗表达的是梦醒时分思念 家乡与亲人的惆怅之情,但诗的一、二句并未写出惆怅,而是写自己 “惯别家”“等闲挥袂”,显得非常豪迈和潇洒,毫无悲切之感;诗 的三、四句,诗人一觉梦醒,看见一弯斜月,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 之情便不禁油然而生。 由此可以看出, 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 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但客中一觉梦醒,思家 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却不禁油然而生。 2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 安排在

35、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塘 注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 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这首诗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 答:_ 解 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写景诗。解此题,如能大 致理解诗句意思,表现手法就不难看出。回答诗句的含意时,应 答出其所包蕴的深层意义。 据第三、 四句中的“桃李花”“开尽” 与“青青草”“色齐”可知, 运用了对比手法。 参考答案: (第 一问)对比。(第二问)将桃李花与青草对比,暗示一种哲理:桃李 花虽艳丽,遇暴雨即零落,生命脆弱短暂;青草虽

36、然朴素,暴雨 洗礼之后却更显生机。 3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 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比,请简 析其作用。 答:_ 解 析 解此题, 第一步, 要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谈象征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前两句诗情画意、生机无限, 读者凭相似联想也许会意识到这是诗人青年时代豪情壮志的形象化 写照。然而,这只是欲抑先扬之笔,后两句笔势陡然一转,寒秋夕 阳,枝枯叶黄的杨柳已不堪凄

37、凉,更有寒蝉在其间发出低吟哀鸣, 这孤寂凄楚的悲凉意境,是诗人暮年境遇的艺术概括。第三步,分 析象征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起了怎样的作用。象征手法的运用,使 作品显得意蕴深邃。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 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 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 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4渲染 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不惜笔墨作 正面铺写。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青 玉玉 案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 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

38、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 解 析 解此题,第一步,准确指出题中所给句子运用了 什么手法或技巧。本诗用了渲染的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 种手法的内容。“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闲愁” 具象化,将无可捉摸的“闲愁”渲染得可见可感。第三步,指出运 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 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 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 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

39、,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5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显明突出。用于艺术创作,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 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峡口送友人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送 蜀蜀 客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 峡口送友人 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 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 解 析 解此题, 先要在正确理解诗歌所抒发感情

40、的基础上 表明自己的态度,再结合诗句阐述理由。第一首以伤春之景来写离 别之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如何理解诗人所抒 发的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如果理解为抒发的是离别之 情,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手法是反衬;如果理解为是分享友人归乡 的喜悦之情,是以乐景写乐情,手法就是正面烘托。 参考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 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 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 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6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 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

41、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 咏的内容。 例 (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桃 夭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归出嫁。 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 子。 蓁(zh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_ 解 析 解此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比兴”的手法,然 后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三章中,每章的前两句都是对桃树的 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 ,以引出下面

42、对新娘的祝愿;以桃设 比,来写新娘美丽贤淑等。 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 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 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 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题指津 解答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方法: 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内容。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 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抒情方式 诗歌最

43、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 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 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 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写写 意意 李商隐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 日向花间留晚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作者在尾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 解 析 解此题,先要弄清楚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 些,判断题干所给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再结合全诗内容具体 分析。这是一首游子思乡诗,首联写长安远隔,

44、音信难通。颔联 写蜀地险远,行路艰难。颈联写天色已晚,难望故乡。结尾是总 结上六句,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 入蜀三年以来,自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 一个新年,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 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已制思乡泪” ,再推进一步说“新 年恐不禁” ,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借助其他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情感。 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 式,它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端 居居 李商

45、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的三、 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 解 析 解答此题分三步,一是读懂诗句意思,二是找 出运用了什么手法,三是分析情感主旨。诗歌的三、四两句,作 者将“青苔与红树”比作有思想的人,借此抒发孤寂和愁绪。另 外,诗的第四句“雨中寥落月中愁”还运用了互文手法。答题时 无须面面俱到,只须找出其中一种,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 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 了

46、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的抒情方式。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 吗? 答:_ 解 析 解此题, 须理解诗句含意, 把握诗歌的情感。 “触 景伤情”, 即由景生情, 抒发感慨, 不是空泛地抒情。 “丛菊两开” 指诗人离开成都已经有两年了;“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飘零,这 些都是眼前景。“他日泪

47、”指悲情很久前就已产生;“故园心”指 思念故乡之情。最后一联的“急暮砧”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 旅无依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说这两联是“触景伤情”,有 道理。这里的“丛菊”“孤舟”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 生出“他日泪”“故园心”这些郁积之情。“急暮砧”这样秋日特 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 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例 (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三 峡峡 吟吟 南宋徐 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 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 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