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 壤 的 主 要 形 成 因 素Main factors of soil formation贰二、土 壤 的 形 成风化: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的过程。土壤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低等植物在成土母质上着生,促进土壤发育,并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形成原始土壤;高等植物为土壤提提供更多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性能,从而形成成熟土壤。1图中A、B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A、B分别是()A成土母质原始土壤 B成土母质风化物C原始土壤成土母质 D原始土壤风化物A2图中分别代表形成土壤的两个过程,则分别是()A盐渍化低等植物
2、着生 B风化作用高等植物生长C风化作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 D微生物着生风化作用C地、气、水、土、生、人+时间+成土母质0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土壤最初的状态)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石灰岩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花岗岩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成土母质继承风化例:解释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 土壤呈紫色。岩石是紫色的,风化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也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地、气、水、土、生、人+时间+成土母质0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2生物 生物:影响土壤
3、发育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生物循环提供有机质并形成腐殖质把分散的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地、气、水、土、生、人+时间+成土母质0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7倍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影响: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岩
4、石风化的强度与速度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低取决于两大因素:有机质的来源:植(动)物残体 有机质的流失:微生物分解作用、淋溶作用、植物吸收。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有机质分解快,黏粒比重高;土壤淋溶作用强,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较贫瘠;偏酸性。例如热带雨林区。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速度慢,表土层有机质积累多,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中国东北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乌克兰大平原)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贫瘠,偏碱性。气候干冷环境:岩石风化较弱,成土速度慢,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贫瘠,冻土。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着土壤的分布规律活
5、动活 动亚马孙热带雨林-“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思考:热带雨林区为何会植被茂密?为何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热带雨林水热条件适合植物生长,枯枝落叶多,但是微生物分解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营养成分又被周围的植物重新利用。加之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导致淋溶流失作用强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但是植被茂盛。思考: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的有机质来源丰富;气候湿冷,微生物的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受气候的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作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养
6、分大量流失;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多。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4 地貌高度坡度坡向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山顶与山麓的土壤发育不同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阳坡与阴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从山顶到地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和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水热条件的不同,土壤发育不同;(5)时间二、土 壤 的 形 成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3、土 壤 的 形 成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破坏土壤的结
7、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1.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1)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课堂探究成土母质 2.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的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气候3.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地貌(2)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岩石是紫色的,风化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也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思考:从山顶至山前平原,土壤存在哪些差异?山坡土壤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有机层与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较粗较粗较细较细土壤颗
8、粒水热条件不同成土母质颗粒大小不同同一地区,山顶土壤颗粒粗,土层较薄.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土壤颗粒细,土层较厚.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课堂练习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2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
9、累,含量高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DB提示:人类的耕种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35题。3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 B C D5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CBA提示:高温和强降水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壳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