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子二章 课 题 21孟子二章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3 理解孟子关于“大丈夫”言论和“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思想,增强个人修养,增强忧患意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重点难点 1 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孟子及写作背景资料。 2. 自学生字词: 公孙 衍 ( yn) 贫 贱 ( jin) 丈夫之 冠
2、 ( un) 不能 淫 ( yn) 畎 亩( qun) 妾 妇之道( qi) 傅 说 ( yu) 曾 益( zn) 法家 拂 士( b) 胶 鬲 () 外 患 ( hun) 劳其 筋 骨( jn) 教 学 流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 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导入新课: 孟子名轲,
3、战国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 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名篇: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 研读共品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 3.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
4、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分析文章主旨。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习题。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5、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 1.第 1 段运用排比句列举六个人物的事例,其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2. 造就人才的客观(外 部)教师适时引导 师友讨论共品。 条件是什么?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3. 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思路和方法)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析文章主旨。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
6、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 展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段有文采的话。( 200 字左右)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 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