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谢中书书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内容来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古代自然山水 课时安排 : 1 课时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使用者: 目标确定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 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正确背诵、默写经典古诗文。 (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对常用的实词、虚词分类积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27 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 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
2、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 学情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 : 1. 通过默写完成目标 1 2. 通过讨论完成目标 2、 3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
3、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 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4、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 范读课文。 a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把握节奏: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b自由朗读课文两三遍,进一步感知课文
5、,做到流利地朗读。 疏通文意: a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b全文讨论,理解文章大意 背诵课文。 自由竞背 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c、教师抽查背诵 三、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6、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 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
7、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 表达效果 ?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意思对即可 )。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
8、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能分析出一两点即予以鼓励表扬) 四、课下作业 与郦道元的三峡相比,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 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
9、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 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温馨提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 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