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 宋史范仲淹传12. 宋史滕宗谅传163. 宋史欧阳修传194. 宋史王安石传315. 宋史苏轼传456. 宋史向敏中传687. 宋史张齐贤传768. 宋史包拯传87 1.宋史范仲淹传读评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有志,吃苦,是范老小时的高贵品质。古人曰:“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
2、我们青少年(特别是百姓孩子)可说是一方良药,只有比他人付出更多才有比人更多的收获。 译: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履冰的后代。他的祖先,是邠州人,后迁居江南,就成为苏州昊县人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依从其姓,名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冬天很疲惫的时候,以水洗脸;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考上了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来奉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还原姓,更改名字。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上书请
3、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古代人对守孝是非常严肃的,可以说除了皇帝以外,其他人都必须执行辞官守孝。文中可见范老在守孝间关心国家大事。另外,养士自古有之,但范是在不富情况下养士却大不相同了。 译:监管泰州西溪盐税,迁升大理寺丞,调职监管楚州粮料院,母死离官。晏殊任应天府知府,听到仲淹的名声,召来安置在府学。上书请求选择郡守,推举县令,斥退游荡懒惰之人,去除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4、慎重选举,安抚将帅,共一万多字。服满丧期,因晏殊推荐,任秘阁校理。仲淹博通六经,精于易经,学者大多向他提出疑问,仲淹拿着经书替他们讲解,不知疲倦。曾经把他的俸禄分着供给四方云游之士,以至于自己的儿子们要换穿衣服才能出去,仲淹却很安然。常常感奋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振奋崇尚风度节操,是由仲淹提倡的。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
5、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对太后的问责,对高层决策的问责,做不好会引来杀身之祸。范老的勇气非常人所比。译: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受理朝政,天子率领百官祝寿。仲淹尽力陈言,而且说:“在内宫侍奉母亲,自有家人之礼,但是和百官站在一起,向着南面朝拜,不可被后世取法。”并且上疏请求太后归还朝政,不予答复。不久通判河中府,调到陈州。当时正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在陕西收购木材。仲淹上言:“昭应、寿宁,不久前天示惩戒。现在又大兴土木,破坏百姓产业,这不是用来顺应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应当停止修建寺院宫观,削减常年收购木材的
6、数量,以清除积欠。”又上言:“宠信的近臣大多由官内直接发出诏令授任官职,这不是太平之时的政策。”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仁宗认为他忠诚。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初,太后遗诰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决军国事。仲淹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矣。对太后的看法是符合皇帝的心理的。译:太后去世,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大多揭露太后时的事情,仲淹说:“太后受遣命于先帝,调教护卫陛下十多年,应当掩饰她小的过失,以保全太后之德。”皇帝就诏命朝内外
7、,不得擅自议论太后时事。当初,太后留下诰命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与处理军国大事。仲淹说:“太后,是母亲的尊号,从古以来没有因养育而代立的。现在一位太后去世,又立一位太后,天下人将要怀疑陛下不能一天役有母后的帮助了。”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侧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这里体现了说话的艺术,正面说不通,可以从侧面引话。“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一句正中要害。译:那年蝗旱大灾,江、淮、京柬尤其严重。仲淹请求派使者沿路巡行。没有答复。就请求于闲暇时上言说:“皇宫
8、中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帝悲悯,就命仲淹安抚江、淮,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而且禁止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上奏免除庐州舒州折算劳役的茶、江东按人口征收的盐钱,而且分条上奏挽救弊病的十件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在官场说真话的结果。译:正值郭皇后被废,仲淹带领谏官、御史在阀门跪伏力争,没有成功。第二天,将要留百官揖请宰相在朝廷上相争
9、,才到待漏院,有诏命出京知睦州。过了一年多,调职知苏州。苏州发大水,民田不能耕种,仲淹疏通五条河流,引导太湖水注入大海,招募人耕作,事还未成,不久调职到明州,转运使上奏让仲淹留下完成这项工程,答应他。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他回朝,判园子监,迁升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
10、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译:当时吕夷简执政,进用的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仲淹献上百官图,按先后次序指着说:“这样是按照次序迁升,这样是不按次序,这样是公,这样是私。况且进退近臣,凡是超过常格的不应都交付宰相。”夷简不满。后来,议论建都之事,仲淹说:“洛阳地形险固,而汴京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时应当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步增加储积,修缮宫室。”皇帝询问夷筒,夷筒说:“这是仲淹不合实际的议论。”仲淹就作四论献上,大致批评切中时政。而且说:“汉成帝
11、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新朝王莽之祸。臣担心现在也有张禹,败坏陛下家法。”夷筒愤怒上诉说:“仲淹挑拨离间陛下君臣关系,他所推荐进用的,都是朋党。”仲淹上对更加恳切,因此免官知饶州。“忤、窜”重点词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太子中允尹洙自讼与仲淹师友,且尝荐己,愿从降黜。馆阁校勘欧阳修以高若讷在谏官,坐视而不言,移书责之。由是,三人者偕坐贬。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仲淹既去,士大夫为论荐者不已。仁宗谓宰相张士逊曰:“向贬仲淹,为其密请建立皇太弟
12、故也。今朋党称荐如此,奈何?”再下诏戒敕。 译:殿中侍御史韩演迎合宰相旨意,请求列出仲淹朋党,公布在朝廷大堂上。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道:“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退,何况以前上言的都是有关于陛下母子夫妇之间关系的事呢?陛下既然已经加以宽容了,臣请求追改以前的诏命。”太子中允尹洙自己诉说与仲淹是师友,而且仲淹曹经推荐自己,希望跟着降职贬退。馆阁校勘欧阳修因高若讷身为谏官,坐视而不言,写信责难他。因此,三人都获罪被贬。第二年,夷简也被罢免,从此朋党的议论兴起了。仲淹离朝后,士大夫不断地替他奏论推荐。仁宗对宰相张士逊说:“以前贬退仲淹,是因为他秘密请求立皇太弟焉皇嗣的缘故。现在他的朋党这样称
13、赞推举他,怎么办?”又下诏加以告诫。 仲淹在饶州岁余,徙润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改陕西都转运使。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译:仲淹在饶州一年多,调到润州,又调到越州。元昊反叛,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改陕西都转运使。正值夏竦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用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以辅助他。夷简又入朝焉相,皇帝告诉仲淹让他消除前恨。仲淹叩首道谢说:“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 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
14、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译:延州诸寨大多失守,仲淹自己请求出行,迁升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在此之前,下诏分领边境军队:总管率领一万人,钤辖率领五千人,都监率领三千人。敌寇来了进行抵御,官位低的先出兵。仲淹说:“将领不挑选人才,按官位分先后,这不是取胜
15、的方法。”于是大举聚集州兵,得到一万八干人,分为六部,各带领三千人,分部教练他们,按贼寇多少,让他们轮流出兵抵御。当时塞门、承平诸寨已经荒废,采用种世衡的计策,在青涧筑城以占据贼寇要道,大力耕种营田,而且听任百姓互相买卖,以通有无。又因百姓远道输运劳苦,请求建鄜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租税就近输入。春夏调动军队就食,可以节省购买粮食十分之三,别的地方削减不供给。下诏建为康定军。 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
16、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矣。若臣策不效,当举兵先取绥、宥,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则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归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译:第二年正月,诏命诸路入境讨伐,仲淹说:“正月塞外严寒,我方军队无所隐蔽,不如等到春季深入境内,贼寇马瘦人饥,势必容易制服。何况边境防备渐得修整,出兵有纪律,贼寇即使猖獗,在气势上已经压倒他们了。鄜、延很靠近灵、夏,是西羌必经之地。只要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渐以恩信招附他们。不然的话,情意断绝,我担心短期内不可能获战了。如果我的计策不奏效,
17、就应发兵先攻取绥、宥,占据要害,驻兵耕作田地,作长久打算,那么茶山、横山的百姓,一定带着族人来归附了。开拓疆土抵御敌寇,是上策。”皇帝都采用了他的议案。仲淹又请求修建承平、永平等寨,渐渐招还流亡百姓,稳定城堡城障,派遣侦察士兵,在十二个寨中筑城,于是羌汉百姓,相继返回从事原来的产业。 久之,元昊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仲淹约和,仲淹为书戒喻之。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昊答书语不逊,仲淹对来使焚之。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宋庠请斩仲淹,帝不听。降本曹员外郎、知耀州,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道,事寻露。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
18、,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若仇已和断,辄私报之及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已杀者斩。负债争讼,听告官为理,辄质缚平人者,罚羊五十、马一。贼马入界,追集不赴随本族,每户罚羊二,质其首领。贼大入,老幼入保本砦,官为给食;即不入砦,本家罚羊二;全族不至,质其首领。”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译:遇了很久,元昊归还被俘大将高延德,于是与仲淹约定讲和,仲淹写信劝诫告谕他。正值任福败于好水川,元昊回信语气不敬,仲淹当着来使把它烧了。大臣认为不应当擅自通信,又不应当擅自烧信,宋庠请求斩仲淹,皇帝没有听从。降官为本曹员外郎、知耀州,调到庆州,迁升左司郎中,任环庆路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
19、。当初,元昊反叛,暗中诱使已归顺的羌人作为援助,而环庆酋长六百多人,约定为他引路,此事不久暴露。仲淹认为他们反复无常,到官署就上奏巡枧边境,以诏书犒赏诸羌,聚集他们的人马,替他们制定条约:“如果仇人已经讲和了结,那么私自报仇以及伤害别人的,罚一百头羊、两匹马,已杀人的斩首。负债打官司,听从告官审理,擅自捆缚平民作为人质的,罚五十头羊、一匹马。贼寇的马跑入疆界,将它追遣回去没有赶随本族的,每户罚两头羊,质问他们的首领。贼寇大举侵入,老幼进入守卫本寨,官府供应粮食;如果不进寨,本家同宗同姓罚两头羊;全族不到的,拿首领问罪。”诸羌都听命,从此开始被宋朝利用了。 改邠州观察使,仲淹表言:“观察使班待制
20、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轻矣。”辞不拜。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译:改邰州观察使,仲淹奏表上言:“观察使列位在待制之下,臣守卫边境几年,羌人对臣很亲近爱戴,把臣叫作龙图老子,现在退而跟王兴、朱观为伍,只恐怕被贼寇看轻了。”推辞不拜。庆州西北马铺寨,正是后桥川的出入口,在寇贼的内部。仲淹想在那儿筑城,
21、想到贼寇一定会来争夺,秘密派遣儿子纯佑与蕃将趟明先占据那里,领兵跟着他们。众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走到柔远,才向他们发出号令,版筑都已准备好,十天就筑完城墙,这就是大顺城。贼寇发觉,以骑兵三万来争战,假装战败,仲沲告诫不要追赶,不久果然有埋伏。大顺城筑好后,白豹、金汤的敌人都不敢再来侵犯,环庆从此敌寇更加少了。 明珠、灭臧劲兵数万,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上言曰:“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丧师。平时且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表里,南入原州,西扰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若北取细腰、胡芦众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其后,遂筑细腰、胡芦诸砦。 译:明珠、灭臧有
22、精锐部队几万人,仲淹听说泾原军队想要袭击讨伐他们,上言说:“两族道路险峻,不能攻打,以前高继嵩已经全军覆没。平时况且居心反复不定,现在讨伐他们,一定与贼寇表里呼应,向南进入原州,向西侵扰镇戎,向东侵犯环州,边境祸害无穷了。如果向北攻取细腰、胡芦各泉作为堡垒屏障,切断贼寇道路,那么两族安定,环州、镇戎道路通畅,可以不用担心了。”此后,就修筑细腰、胡芦各寨。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
23、受命,诏不听。 译:葛怀敏在定川战败,贼寇大举劫掠直到潘原,关中震动惊恐,百姓很多逃窜到山谷中。仲淹带领部队六千人,从合、泾出发救援他们,听到贼寇已经出塞,就回去了。开始时,定川战事上报,皇帝指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仲淹出兵救援,我不用担心了。”奏报到,皇帝大喜说:“我本来就知道仲淹可以重用。”造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仲淹因出兵没有取得战功,推辞不敢接受任命,诏令没有听从。 时已命文彦博经略泾原,帝以泾原伤夷,欲对徙仲淹,遣王怀德喻之。仲淹谢曰:“泾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与韩琦同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琦兼秦凤、臣兼环庆。泾原有警,臣与韩琦合秦凤,环庆之兵,掎角而进;若秦凤、环庆有警,
24、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臣当与琦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秦州委文彦博,庆州用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渭州,一武臣足矣。”帝采用其言,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以仲淹、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而徙彦博帅秦,宗谅帅庆,张亢帅渭。译:当时已诏命文彦博经略泾原,皇帝因为泾原遭受创伤,想将仲淹对调,派王怀德告诉他。仲淹辞谢说:“泾原是重要地区,只恐怕臣不足以担任这路重任。与韩琦一同经略泾原,一同驻守泾州,韩琦兼管秦凤,臣兼管环庆。泾原有紧急情况,我与韩琦会合秦凤、环庆的士兵,成掎角之势夹击进兵;如果秦凤、环庆有紧急情况,也可以率领
25、泾原的军队来救援。臣应当与韩琦练兵选将,逐步收复横山,截断贼寇臂膀,不用几年,可以指望平定了。希望诏命庞籍兼领环庆,以造成首尾之势。秦州委任给文彦博,庆州任用滕宗谅总领。孙沔也可办成事务。渭州,一个武臣镇守就足够了。”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又设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以仲淹、韩琦、庞籍分别担任。仲淹与韩琦在泾州开建府署,调彦博任秦州帅,宗谅任庆州帅,张亢任渭州帅。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26、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译:仲淹任将,号令严明,爱抚士卒,诸羌来人,坦诚接侍毫不怀疑,所以贼寇不敢轻易侵犯边境。元昊请求讲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弱昏庸不能胜任,谏官欧阳修等上言仲淹有相材,请求罢免举正任用仲淹,就改参知政事。仲淹说:“执政大臣可以通过谏官得到吗?”坚决推辞不拜,希望与韩琦出京巡视边境。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没有出行,又除授参知政事。正值王伦侵扰淮南,州县官有的没有守住,朝廷想要审查责罚他们。仲淹说:“平时忌讳谈论军事防备,敌寇来了却专门责求守臣死于战事
27、,可以吗?”郡守县令都得以不受处罚。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二府条对,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译:皇帝正迫切希望达到太平之世,多次询问当世事务,仲淹对人说:“皇上任用我无以复加了,事情有先后,长久安定形成的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革除的。”皇帝再赐手诏,又为此开天章阁,召二府分条上对,仲淹惶恐,退下后上奏十件事: 一曰明黜陟。二府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内外须在职满三年,在京百司非选举而授,须通满五年,乃得磨勘,庶几考绩之法矣。 译:为严明贬退进用。二府官员如果没有大功劳大善行的不迁升,朝内外官员必须在职
28、满三年,在京百官不经过选举而授官的,必须满五年,才能勘验政绩加以提升,这差不多就是考察政绩的方法了。 二曰抑侥幸。罢少卿、监以上乾元节恩泽;正郎以下若监司、边任,须在职满二年,始得荫子;大臣不得荐子弟任馆阁职,任子之法无冗滥矣。 译:二为抑止侥幸投机得官。废除少卿、监以上干元节的恩赐;正郎以下像监司、边任,必须在职满两年,纔能荫庇儿子得官;大臣不能推荐子弟担任馆阁职位,因父兄的功绩而授官之法就不会冗杂遇滥了。 三曰精贡举。进士、诸科请罢糊名法,参考履行无阙者,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取兼通经义者。赐第以上,皆取诏裁。余优等免选注官,次第人守本科选。进士之法,可以循名而责实矣。 译:三为
29、精于贡举。进士、诸科请求废除糊名法,考察检验品行没有亏缺的,上报姓名。进士科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录取兼通经义的。赏赐及第以上的,都听取皇上裁决。其它优等的免于候选注入官册,次等的各人按原科候选。进士之法,就可以名符其实了。 四曰择长官。委中书、枢密院先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大藩知州;次委两制、三司、御史台、开封府官、诸路监司举知州、通判;知州通判举知县、令。限其人数,以举主多者从中书选除。刺史、县令,可以得人矣。 译:四为选择长官。委任中害、枢密院先选任转运使、提点刑狱、大藩知州;其次委任两制、三司、御史台、开封府官、诸路监司推举知州、通判;知州通判推举知县、县令。规定人数,以推举人多的由中书选
30、用任官。刺史、县令,就可以有适当人选了。 五曰均公田。外官廪给不均,何以求其为善耶?请均其入,第给之,使有以自养,然后可以责廉节,而不法者可诛废矣。 译:五为平均公田。外官俸禄不平均,怎能要求他们办好事呢?请求平均他们的收入,次第供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供养自己,然后就可以责求廉节,而违犯法令的就可以责罚免去了。 六曰厚农桑。每岁预下诸路,风吏民言农田利害,堤堰渠塘,州县选官治之。定劝课之法以兴农利,减漕运。江南之圩田,浙西之河塘,隳废者可兴矣。 译:六为重视农桑。每年预先下达各路,鼓励官吏百姓陈说农田利害,堤堰渠塘,州县选用官吏治理。规定督责鼓励的方法以发展农业,减少通过水道运送粮食。江南的农田
31、防水堤坝,浙西的河塘,毁坏的可以得到兴修了。 七曰修武备。约府兵法,募畿辅强壮为卫士,以助正兵。三时务农,一时教战,省给赡之费。畿辅有成法,则诸道皆可举行矣。 译:七为修治军事防备。约定府兵法,招募京城地区强壮百姓任卫士,以辅助正规军队。三季务农,一季教习战事,节省供给的费用。京城地区有定法,那么各道都可以实行了。 八曰推恩信。赦令有所施行,主司稽违者,重置于法;别遣使按视其所当行者,所在无废格上恩者矣。 译:八为推广恩信。赦令一经施行,主管官吏有拖延违反的,依法重惩;另外派使者巡察实行情况,所到之处就没有搁置不行皇上恩泽的了。 九曰重命令。法度所以示信也,行之未几,旋即厘改。请政事之臣参议可
32、以久行者,删去烦冗,裁为制敕行下,命令不至于数变更矣。 译:九为重视命令。法度是用来表示信用的,实行不久,马上就变动更改。请求政事大臣参议可以长久实行的,删去冗杂烦琐的,删定成制敕推行到下面,命令就不至于多次改动了。 十曰减徭役。户口耗少而供亿滋多,省县邑户少者为镇,并使、州两院为一,职官白直,给以州兵,其不应受役者悉归之农,民无重困之忧矣。 译:十为减少徭役。户口减少而按照原需供应数量增多,将县邑户数少的减少为镇,合并使、州两院为一处,各官府的额外吏役,拨给州兵,其中不应服役的全部回去务农,百姓就没有加重困苦的忧虑了。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
33、可而止。 译:天子正信任仲淹,全部予以采用,应当公布下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来;只有府兵法,众人认为不可行就停止了。 又建言:“周制,三公分兼六官之职,汉以三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今中书,古天官冢宰也,枢密院,古夏官司马也。四官散于群有司,无三公兼领之重。而二府惟进擢差除,循资级,议赏罚,检用条例而已。上非三公论道之任,下无六卿佐王之职,非治法也。臣请仿前代,以三司、司农、审官、流内铨、三班院、国子监、太常、刑部、审刑、大理、群牧、殿前马步军司,各委辅臣兼判其事。凡官吏黜陟、刑法重轻、事有利害者,并从辅臣予夺:其体大者,二府佥议奏裁。臣请自领兵赋之职,如其无补,请先黜降。”章得象等皆
34、曰不可。久之,乃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农田,仲淹领刑法,然卒不果行。 译:又建议说:“周代官制,三公分兼六官之职,漠代以三公分领六卿,唐代以宰相分判六曹。现在的中书,是古代的天官冢宰,枢密院,是古代的夏官司马;四官散于各官署,没有三公兼领的权重。而二府只是进用拟定差除官员,按照资格级别,议定赏罚,参看条例而已。上没有三公论道的重任,下没有六卿辅佐君王的职责,这不是治政的方法。我请求仿照前代,以三司、司农、审官、流内铨、三班院、园子监、太常、刑部、审刑、大理、群牧、殿前马步军司,各委任辅臣兼判其事。凡官吏升降、刑法重轻、事有利害的,一起听从辅臣决走;事关重大的,二府一起商议上奏裁定。我请求自己领兵赋
35、之职,如果于事无补,请求先行贬退。”章得象等都说不可以。过了很长时间,纔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农田之事,仲淹领刑法之事,但终于没有实行下去。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译:当初,仲淹因触犯吕夷简,放逐在外几年,士大夫根据对两人曲直的评判,互相指责交结朋党。等到陕西用兵,天子认为仲淹是
36、士人众望所归,提拔任用他。等到夷简被罢免,召他还朝,依靠他治政,朝内外期望他有所作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减宠信滥用之官,考察官吏政绩,日夜谋划导致天下太平。但改革没有步骤,规模广大,论事者认为不可行。直至按察使出任,多有举发弹劾,人心不满。自从恩荫子弟范围诚小,磨勘制度严密,对侥幸投机者不利,于是毁谤渐行,关于朋党的议论也逐渐被皇上听说了。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
37、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译:正值边境有紧急情况,于是与枢密副使富弼请求巡视边境。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他都分送给了边境将官。麟州新近遭到大肆侵掠,上言者大多请求加以放弃,仲淹修治旧寨,招回逃亡居民三千多户,免除他们的租税,废除酒的专实权交给百姓。又上奏免除府州商税,河外地区就安定了。等到他离开朝廷,攻击他的更加急迫,仲淹也自己请求免去政事,就被任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邰州。他在中书所施行的措施,也渐渐被废除。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
38、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译:因病请求在邓州任职,进为给事中。调职到剂南,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仲淹也希望留任邓州,同意他。不欠调职杭州,又迁升户部侍郎,调职青州。正值病重,请求去颖州,还没到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赠兵部尚书,谧号文正。当初,仲淹患病,皇帝常常派使者赐药慰问,死后,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使者去他家慰问,下葬后,皇帝亲笔书写他的碑额为“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
39、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译:仲淹内刚外柔,性情极孝,因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博爱乐于善行,士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方之人听说的,都为之叹息。治政崇尚忠实宽厚,所到之处有恩德,郐、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失去
40、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有四个儿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读后随感: 2.宋史滕宗谅传(刘海燕译)读评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知当涂、邵武二县,迁殿中卫,代还。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京谅与秘书丞刘越皆上疏谏。宗谅曰:“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沿人事,实系天时。诏书丞下,引咎涤瑕,中外莫不感动。然而诏狱未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且妇人柔弱,棰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
41、之。凡逮系者特从原免,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 译: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和范仲淹同一年考中进士,那以后,范仲淹称赞他的才华,于是从泰州军事推官召至试学士院。 后来改任大理寺丞管理当涂、邵武两县,又升任殿中卫,调回朝廷。恰逢皇宫中发生火灾,皇上下诏核查起火的原因。宗谅和秘书丞刘越都上疏进谏。宗谅说:“卑职从掖庭宫遗留的灰烬,蔓延旺盛的大火烧了宫门来分析 ,虽有人为原因,但实际是上天的旨意。皇上诏书下发,如查清责任洗去瑕疵,那朝廷内外没有不被振动的。既然这样,那么钦命的案件尚没被解决,加上审讯的严厉,恐怕有违背上天警示之意,连及两宫的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再说妇人柔弱,在棰楚等刑具的下面,
42、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万一有什么冤屈,足以连及和谐之气。祥符年间,宫廷也发生火灾,先帝曾经寻找类似处置 的方法,如果加以防范来让刑法停止,哪里再会有今天的忧虑呢?况且变化警告信息的到来,只近在宫廷,我真心希望您用修改政令来祈祷消除灾殃,用思考忧患来防范灾殃。凡是逮捕被绑的人特别得以赦免,这样大概灾祸可以消除而福瑞就会到来。” 疏奏,仁宗为罢诏狱。时章献太后犹临朝,宗谅言:国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请太后还政,而越亦上疏。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 译:上疏呈上后,仁宗为此停止追查这案件。当时章献太后还在临朝当政,宗谅直言到:国家因为火的德性称王天下,火
43、失去本性就因为政治失去了根本,因此请求太后归还政权, 而刘越也跟着上疏。太后驾崩之后,皇帝提拔曾经进谏归还政权的人,刘越已经死了,便追赠右司谏,而任命宗谅担任左正言之职。 刘越者字子长,大名人。少孤贫,有学行,亦宗谅同年进士。尝知襄城、固始二县,有能名。既赠官,官其一子,赐其家钱十万。 刘越字字长,是大名人。少时孤苦贫困,很有学问操行,也是宗谅的。同年进士。曾担任过襄城、固始两县的知县,有能干之名。已经被追赠官职,便让他一个儿子做官,再赐赏他家里十万钱。 宗谅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久之,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元昊反,除刑部员
44、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扶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宗谅后来升任左司谏,因为言说宫禁之事不属实而定罪,降职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信州知府。和范讽素来交好,等到范讽被贬,宗谅也降任池州监酒。很久后,才担任江宁府通判,贬谪至湖州知县。元昊造反后,担任刑部员外郎、掌管集贤院、治理泾州。葛怀敏在定州军事失败后,各郡县都震惊害怕,宗谅看到城中兵士太少,就集合几千百姓穿上军服登上城墙,
45、又招募勇敢的人做间谍了解敌人的虚实及战争形势,用檄文告诉周围郡使作好防备。恰逢范仲淹从环庆带领很多汉兵来救援,当时天阴暗十多天人的情感忧虑沮丧,宗谅于是大摆牛肉酒宴来犒劳士卒;又在佛寺祭奠在定州的战争死亡的战士, 抚养他们的后代,使他们各得其所,这样边关的百姓才能稍微安定。 仲淹荐以自代,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上言:“朝廷既授范仲淹、韩琦四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使,而诸路亦带招讨称号,非所宜。”诏罢之。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
46、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 范仲淹推荐他来代替自己,擢升任天章阁待制,迁任庆州。皇上说:“朝廷已经授予范仲淹、韩琦四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使,而其他各路也带着招讨的称号,不是很合适。”下诏罢免他。御史梁坚上奏弹劾宗谅以前在泾州耗费公款十六万贯,等到派遣宫中的使者来检验查看时,才刚到部中那天,按照先例犒劳赏赐各少数部落的钱,又暗中赠送游士和老朋友。宗谅担心连累被逮捕的人太多,就焚烧了名册来消除姓名。范仲淹当时任参知政事,大力救援他,只降了一级,降任虢州知县。御史中丞王拱辰不断上奏,又再次迁任岳州,不久又贬谪到苏州,并死在那里。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有谏疏二十余篇。 宗谅很重义气,豪爽洒脱,不受约束,喜欢施与恩惠,等他死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到一州喜欢建立学校,而湖州最为兴盛,求学的人遍布江淮。留下谏疏二十多篇。读后随感: 3.宋史欧阳修传 读评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家贫,不求条件,勤奋读书。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境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