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一、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一、地域分异规律理论2、农业生产力配置理论、农业生产力配置理论 3、农业资源经济理论、农业资源经济理论 4、农业资源配置理论、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5、农业生态经济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 自然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J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地、水等,这些自然条件就是自然资源要素。一定空间土地上的自然条件的综合就构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其状况及组合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和效益。J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的类型、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时空组合分布是不一样的,这种地区间的差异就是农业自然资
2、源的地域分异,是决定农业生产具有明显地域性的重要原因。自然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自然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1.1.1 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 表现为地带性差异的自然资源要素主要有热量、辐表现为地带性差异的自然资源要素主要有热量、辐射、降水等,它们往往随纬度或经度的增减呈梯度性射、降水等,它们往往随纬度或经度的增减呈梯度性变化,因而形成纬向地带性差异和经向地带性差异。变化,因而形成纬向地带性差异和经向地带性差异。图图3-1 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 图图3-2 中国日平均气温中国日平均气温10积温分布积温分布 图图3-3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
3、布图 mm图图3-4 3-4 中国气候干燥度分布中国气候干燥度分布 图图3-5 中国年均太阳辐射量分布图中国年均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Mj/cm2非地带性差异非地带性差异 又称垂直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海又称垂直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量呈现规律性差异变拔高度的不同引起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量呈现规律性差异变化。比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辐射越强、降水越多。化。比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辐射越强、降水越多。表表3-1 天山中部坡向和高程与年降水量天山中部坡向和高程与年降水量南南 侧侧北北 侧侧年降水量(年
4、降水量(mm)海拔高度(海拔高度(m)年降水量(年降水量(mm)海拔高度(海拔高度(m)39.1845206.845141.5931262.462089.01,056420.0940253.61,700526.91,400320.82,500600.01,700732.02,160428.53,5001.1.1 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1.1.2 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
5、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但人均只有2474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美国的左右、美国的15,在,在世界上名列世界上名列88位,是全球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700亿亿m3,其中有,其中有6200亿亿m3补给河流,补给河流,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4800亿亿m3,北方地区约,北方地区约2900亿亿m3。河川径流量极不平衡,外流流域占国土面积的河川径流量极不平衡,外流流域占国土面积的64%,却占到全年降水,却占到全年降水量的量的9
6、5%,内流流域占国土面积的,内流流域占国土面积的30%,年径流量占,年径流量占4%。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占国土面积的占国土面积的18.8%,却占年径流总量的,却占年径流总量的37.7%。1.1.2 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利用的地球表层的陆地,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利用的地球表层的陆地,广义的土地资源还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广义的土地资源还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土地资源是土地资源是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为基础,通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自然
7、经济综合体为基础,通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资料,土地资源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资料,具有具有区位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结构整体性、分布地域性和使用长期性区位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结构整体性、分布地域性和使用长期性、多宜性及两重性,因此具有一系列质和量的规定性,如土壤特征、水文特多宜性及两重性,因此具有一系列质和量的规定性,如土壤特征、水文特征等,同时还有一系列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地域分异和组合特征征等,同时还有一系列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地域分异和组合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型和单元。划
8、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型和单元。&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等。等。1.1.3 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图图3-6 1997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1.3 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 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是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生态系统的总称,
9、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南美洲和亚洲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巴西是最丰南美洲和亚洲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巴西是最丰富国家,其次是哥伦比亚、墨西哥、印对尼西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富国家,其次是哥伦比亚、墨西哥、印对尼西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中国。加、澳大利亚和中国。我国我国植物植物总计总计3万余种,是世界上高等植物的万余种,是世界上高等植物的10%左右,其中种左右,其中种子植物子植物25700种,蕨类植物种,蕨类植物2400种,苔藓植物种,苔藓植物2100种。种。陆栖陆栖动物动物中鸟、兽、两栖和爬行类约中鸟、兽、两
10、栖和爬行类约2290种,是世界总数的种,是世界总数的10%,其中鸟类其中鸟类1187种,兽种,兽490种,两栖类种,两栖类270种,爬行类种,爬行类320种。无脊椎动种。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在内物包括昆虫在内100万种。海洋生物万种。海洋生物3000多种,其中鱼类多种,其中鱼类1694种,浅种,浅海及滩涂大约有海及滩涂大约有2500种,淡水鱼类种,淡水鱼类709种。种。1.1.4 生物资源地域分异生物资源地域分异1.2 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z 农业生产是人类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农业生产是人类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部分,并非一种纯粹的自然再生产
11、过程。因此,农业重要部分,并非一种纯粹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它更受到社生产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它更受到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会经济资源条件和环境的影响。z 比如,一个地区一定生产季度生产何种具体产品,往比如,一个地区一定生产季度生产何种具体产品,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技术水平、社会需求、市场价格等社会往更多的是取决于技术水平、社会需求、市场价格等社会因素,而不是取决于该种产品生产是否与当地自然资源环因素,而不是取决于该种产品生产是否与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最为适宜。境最为适宜。1.2.1 人口资源与农业人口资源与农业对农业生产投资能力
12、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投资能力的影响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 交通物流加工产业等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物流加工产业等对农业的影响 1.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1.2.3 社会文化差异与农业社会文化差异与农业X 农业生产是一项社会生产性活动,它的发展离农业生产是一项社会生产性活动,它的发展离不开综合的社会环境,比如地方文化民俗、政府经不开综合的社会环境,比如地方文化民俗、政府经济计划和政策、科技推广与农民素质、社会治安与济计划和政策、科技推广与农民素质、社会治安与风气等等都会对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风气等等都会对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响。X 如部分
13、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饮食习俗,对当地如部分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饮食习俗,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就有重大影响。在一些具有独特的民俗的产业结构就有重大影响。在一些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的地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文化的地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展势头。1.3 生产力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生产力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1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 2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 3经济作物生产地域差异经济作物生产地域差异 4果树生产的地域差异果树生产的地域差异 5畜禽生产的地域差异畜禽生产的地域差异 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
14、生产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1农业生物与地域的生态适宜性差异农业生物与地域的生态适宜性差异 2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差异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差异 3市场和交通条件市场和交通条件 4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1.3.1 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长江以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淮河以长江以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淮河以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新疆和黄淮流域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新疆和黄淮流域地区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地区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长城以北耕作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制,长城以北耕作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制,黄淮之间耕作制度主要是粮棉油旱作两黄淮之间耕作制度主要是粮棉油旱作两熟制,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主要
15、是水田一熟制,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主要是水田一年两熟制,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一年年两熟制,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一年三熟制地区,青藏高原主要是高寒一年三熟制地区,青藏高原主要是高寒一年一熟制。一熟制。不同熟制的农业生产在单位耕地生产不同熟制的农业生产在单位耕地生产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方的一年三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方的一年三熟制高产农田全年的粮食单产可以高达熟制高产农田全年的粮食单产可以高达30,000kg/hm2以上,而西北干旱区无灌以上,而西北干旱区无灌溉农田粮食单产往往不足溉农田粮食单产往往不足3,000kg/hm2,相差可达相差可达10倍。倍。1.3.2 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粮食生产的地
16、域差异v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为水稻、小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四大类,合计占全国粮麦、玉米和薯类四大类,合计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食种植面积的90%。v其中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中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以南的湖南、江苏、江西、湖北、四川、安徽、广西、黑龙江、广东等省或自治安徽、广西、黑龙江、广东等省或自治区;区;v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的吉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的吉林、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林、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省或自治区;黑龙江等省或自治区;v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长江小
17、麦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苏等省;v甘薯和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甘薯和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和西南的部分地区 1、三江平原、三江平原2、松嫩平原松嫩平原3、江淮地区、江淮地区4 4 4、5 5 5、6 6 6、7 7 7、8、成都平原、成都平原1.3.3 经济作物生产地域差异经济作物生产地域差异全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山东、全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区,河南、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区,其中新疆的产量接近全国棉花总产的其中新疆的产量接近全国棉花总
18、产的1/3,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产量占全国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以上。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籽、花生、向日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籽、花生、向日葵,其中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葵,其中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游的湖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以及河南、贵州等省份;花生生产主以及河南、贵州等省份;花生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广东等省的部分旱地。广东等省的部分旱地。糖料经过近糖料经过近20多年的分化演变,北方的甜菜多年的分化演变,北方的甜菜生产迅速萎缩,现总产的近生产迅速萎缩,现总产的近90%主要集中
19、在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三省或自治区,其中新疆、黑龙江、内蒙古三省或自治区,其中新疆占全国新疆占全国50%以上;南方的甘蔗迅速发展,以上;南方的甘蔗迅速发展,现总产的近现总产的近90%的生产集中在广西、云南、的生产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三省,其中广西约占全国总产的广东三省,其中广西约占全国总产的60%。烟草生产则主要集中烟草生产则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的云南、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河南、湖北、贵州和河南、湖北、四川,其中云南省的四川,其中云南省的产量即占全国的产量即占全国的31.7%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农业区位论2.1.1 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概念劳动地域分工的基本概念v 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劳
20、动,而社会劳动必然有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增长,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v 由于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条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社会劳动必然要依据一定地域资源环境的综合优势进行生产活动,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本区及全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劳动地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分工商品化和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地域分工 农业劳动地域分工利于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农业劳动地域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 农业地域分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农业地域分工必须要坚持宏观的协调和区域间合作2.1.2 劳动地域分工基本理论劳动地域分工基本理论2.2 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2.
21、2.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2.2 农业区位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2.2.3 现代区位论2.2.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v屠能在屠能在孤立国孤立国中从运输费用、级差地租、产品价格等角度论中从运输费用、级差地租、产品价格等角度论证了证了“孤立国孤立国”及内部结构差异的存在和形成原因。阐明了农业土及内部结构差异的存在和形成原因。阐明了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农用土地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农用土地到农产品消费地
22、的距离。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v通过分析研究,屠能提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的通过分析研究,屠能提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的理论模式,从而为以后区位论中两个重要规律,即距离衰减法则和理论模式,从而为以后区位论中两个重要规律,即距离衰减法则和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的提出作好了准备。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的提出作好了准备。区位理论原理区位理论原理 自由林业轮作谷草三圃畜牧自由林业轮作 谷草三圃畜牧城市。地租距城市距离RK 图3-14 地租曲线和屠能圈v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农产品生产活动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农产品生产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等前提条件,屠的目的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等前
23、提条件,屠能给出了一般地租的收入公式能给出了一般地租的收入公式 R PQ-CQ-KtQ(P-C-Kt)Q。式中自由林业轮作谷草三圃畜牧自由林业式中自由林业轮作谷草三圃畜牧自由林业轮作谷草三圃畜牧城市轮作谷草三圃畜牧城市。地租距城市距离地租距城市距离RK v 图图3-14 地租曲线和杜能圈地租曲线和杜能圈 R为地租收入;为地租收入;P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为农产品的生产费用;为农产品的生产费用;Q为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为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为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为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为农产品的重量运费率。为农产品的重量运费率。农业生产方
24、式的空间配置原则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按照屠能的地租收入最大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按照屠能的地租收入最大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应当是:配置应当是:城市近郊分布产品笨重而体积大、运费率相对其价格城市近郊分布产品笨重而体积大、运费率相对其价格而言较高的生产,或者是产品易于腐烂或必须新鲜消费的生而言较高的生产,或者是产品易于腐烂或必须新鲜消费的生产,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农业生产应当安排相对于农产产,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农业生产应当安排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较小的类型。品的价格而言运费较小的类型。因此,在城市的周围,从内向外将形成若干以某一种因此,在城市的周围,从内向外将形成若干
25、以某一种农业类型为主的同心圆结构分布。农业类型为主的同心圆结构分布。2.2.2 农业区位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农业区位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J首先,中国的城乡关系还基本上是城市为农村提供加工产品,农村为首先,中国的城乡关系还基本上是城市为农村提供加工产品,农村为城市提供农产品的这样一种相互依赖的现实情况城市提供农产品的这样一种相互依赖的现实情况。J其次,从市场特点来讲,中国虽然建立了粮食大市场,但是由于市场其次,从市场特点来讲,中国虽然建立了粮食大市场,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灵通,造成农副产品丰收成灾和资源浪费的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灵通,造成农副产品丰收成灾和资源浪费的例
26、子数不胜数。例子数不胜数。J再次,中国的交通格局非常复杂,交通状况和运输手段的区域差异较再次,中国的交通格局非常复杂,交通状况和运输手段的区域差异较大,发达和很不发达交错并存。大,发达和很不发达交错并存。J最后,中国农村普遍推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民有决定土地最后,中国农村普遍推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民有决定土地农业利用的自主权。农业利用的自主权。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生产地。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
27、则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办公等。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上的收益以及满足。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市场占
28、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及不确定性。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
29、化、差别化、多角化、多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时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时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都给予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都给予充分考虑充分考虑。2.2
30、.3 现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三三、农业资源经济理论、农业资源经济理论3.1 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3.2 农业自然资源的特殊使用价值3.3 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和价格3.1 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 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具有某种满足使用者需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具有某种满足使用者需要的作用(效用),是商品最重要的自然属性,表示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最重要的自然属性,表示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交换的物质基础。是商品交换的物质基础。价值是指通过生产过程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社会劳动,价值是指通过生产过程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社会劳动,是商品最重要
31、的社会属性,表示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是商品最重要的社会属性,表示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交换的同质性依据。关系,是商品交换的同质性依据。价值的基本涵义价值的基本涵义S技术创新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技术创新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S自然资源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自然资源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S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劳动价值内涵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劳动价值内涵 非劳动因素对价值形成的作用非劳动因素对价值形成的作用 3.1 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3.2 农业自然资源的特殊使用价值农业自然资源的特殊使用价值?农业生物体内环境条件农业生物体内环境条件?农业生物
32、体外环境条件农业生物体外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空间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空间?生活资料的消费利用生活资料的消费利用?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整体有用性、空间不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整体有用性、空间不可移性、功能共享性可移性、功能共享性、整体演替性、整体演替性 3.3 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和价格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和价格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优质自然资源投入增值,光能、水等优质自然资源投入增值,光能、水等自然资源在加工过程中的增值。自然资源在加工过程中的增值。自然界变化的增值,滩涂形成、气候变化等自然界变化的增值,滩涂形成、气候变化等人类环境保育增值。人类环境保育增
33、值。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市场计量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的市场计量价格价格u自然资源价格产生的依据自然资源价格产生的依据 u自然资源价格的意义自然资源价格的意义 3.3 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和价格农业自然资源的价值增殖和价格四、农业资源配置理论四、农业资源配置理论4.1 农业资源配置及其影响因素4.2 可枯竭和共享资源时间配置管理4.3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4.1 农业资源配置及其影响因素农业资源配置及其影响因素T农业资源配置及其意义农业资源配置及其意义T影响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因素T影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经济因素T资源稀缺化及其影响资源稀缺化及
34、其影响4.1.1 农业资源配置及其意义农业资源配置及其意义农业资源配置农业资源配置v 从广义上说,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从广义上说,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使有限的资源在地域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布局和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在地域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布局和利用。v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依据市场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通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依据市场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在地域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布局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在地域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布局和利用,实现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和利用,实现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益
35、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v 从狭义上说,农业资源配置是指各个生产主体在市场需求导向从狭义上说,农业资源配置是指各个生产主体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如何根据下,如何根据“比较利益原则比较利益原则”,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与产品之间,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与产品之间合理组织、分配所拥有的各项农业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得合理组织、分配所拥有的各项农业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最大的产出效益。4.1.2 影响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因素生产的经济效益生产的经济效益 资源供应价格资源供应价格 比较优势规则比较优势规则 市场竞争公平性市场竞争公平性 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需求的影响 4.1.
36、3 影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经济因素 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的影响 资源可替代性资源可替代性 政策法规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影响 生活水平和意识改变的影响生活水平和意识改变的影响 4.1.4 资源稀缺化及其影响资源稀缺化及其影响 v 由于人口的增长、部分资源的先天不足,以及农业相对由于人口的增长、部分资源的先天不足,以及农业相对较低的比较效益,加之其它产业对资源的竞争,目前的农业较低的比较效益,加之其它产业对资源的竞争,目前的农业生产中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紧缺性资源,如耕地、林地、草地、生产中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紧缺性资源,如耕地、林地、草地、淡水、有机肥、资金、劳力等等。淡水、有机
37、肥、资金、劳力等等。v 大量资源稀缺性程度的增加,已经对农业生产和整个社大量资源稀缺性程度的增加,已经对农业生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如耕地和淡水资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如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不足将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源的不足将严重威胁粮食安全。4.2 可枯竭和共享资源时间配置管理可枯竭和共享资源时间配置管理v可枯竭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决策可枯竭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决策v共享资源利用的基本模型共享资源利用的基本模型自学自学五、农业生态经济理论五、农业生态经济理论5.1 农业生态经济学基本概念5.2 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5.3 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调统一5
38、.1 农业生态经济学基本概念农业生态经济学基本概念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的追加部分增长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的追加部分增长时,为它追加的各种费用(成本)也必须增长,而当追加费时,为它追加的各种费用(成本)也必须增长,而当追加费用与追加效益数量相等时,即发展的边际效益为零,这个国用与追加效益数量相等时,即发展的边际效益为零,这个国家就必须减缓或停止发展,否则会引起大范围环境恶化,并家就必须减缓或停止发展,否则会引起大范围环境恶化,并造成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质量下降。造成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经济就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两者相结合的观农业生态经济就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两
39、者相结合的观点分析研究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点分析研究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生态经济学中部门生态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中部门生态经济学的一个分支。5.2 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农业生产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背离农业生产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背离5.3 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调统一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调统一生态经济协调统一的基础生态经济协调统一的基础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理论要求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理论要求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中国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区域分异规律的特征 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