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总复习本单元有3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五)。教科书第一部分以建立“成长小档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学习中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4幅图所呈现的整理内容依次为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表内乘法的复习包含乘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计算。角的初步认识的复习包含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包含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计算内容,也包含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解决问题等内容。观察物体单元主要学习了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使学生不仅能判断
2、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还能在实际观察活动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二部分安排了7个数学活动,综合本册教科书涉及的所有内容。“练习二十五”是对全册教科书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就是通过复习,经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梳理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进一步理解本学期学习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能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数
3、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角有初步的认识,能认读几时几分,并学会了推算长度、时间,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依旧是薄弱环节,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合适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1.初步传播给学生知识整理的简单方法,通过自主整理,沟通单元间知识的联系。例如,可以将8个单元的标题制作成学具卡片,引导学生对所学的8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条块化、结构化。进而,教师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本学期的知识储备,通过数学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2在精心构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要
4、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复习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挖掘总复习中数学活动的练习功能,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全面复习知识,还要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第1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三幅图,完成教科书P101第1题和P103104“练习二十五”中第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渗透比较、分类、归纳、
5、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课件,活动算式卡片,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星期天,聪聪和明明结伴而行,先去了海洋馆。海洋馆来了一位小明星会算术的小海豹。小海豹可厉害了,让我们来看看小海豹现场表演做算术题,好吗?(出示课件)师:这些算式都是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将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识的积极性。二、分类复习,建构网络1计算的整理和复习。(1)分类整理,建构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知识网络。师:你可以给小海豹做的这8道题分分类吗?学生小组内整理、交流。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情预设】预设1:按计算方法分类。加法:72+6、14+50、38+27、36+19。减法:82-40、41-7、30-16、59-46。预设2:按计算方法中的进位、退位分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2)计算方法的再呈现和梳理。师:在
7、这8道题中,你认为哪几题难度大些,容易出错?【教学提示】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允许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意思明确即可。【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8+27、36+19、41-7、30-16,因为它们需要进位和退位。师:像这样不止一位数又需要进位或退位的计算题,我们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计算。那谁来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当十再减。师:下面我们就来和小海豹比一比,看谁都能算对。教师指名,学生直接说出72+6、14+50、82-40、59-46的得数,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8、剩下4道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题目让4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列竖式完成,其余学生从剩下4题中任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36+19和30-16这两题的计算方法。(3)巩固训练。师:看完小海豹的表演,聪聪和明明接着参观了海洋馆。看!触摸池里的小海星真多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海星的后面躲着数字几。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第1题中第(2)题的部分题。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评价。【教学提示】解决问题的整理,应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从“这道题知道什么、求什么”“我是怎样想的”“应该怎样列式”等方面进行交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设计意图】复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灵活性。2.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师:刚才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应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跟着聪聪和明明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五”第3题。师:瞧,聪聪和明明在海洋馆看到了一些色彩斑斓的小鱼。请大家仔细观察题中信息,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师:我们来看看要解决的第(1)题中的第一个问题: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它的数量跟谁有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学情预设】海洋
10、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教师在课件上将这两条信息变成红色)师:你会画图表示出这两条信息的意思吗?学生自由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你会解答这个问题了吗?请你独立思考。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能列出算式解答:13+9=22(条)。师:我们解答得正确吗?怎样检验呢?【学情预设】22-139,花面神仙鱼确实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解答正确。师:刚才我们解决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题步骤和解答方法上进行总结。师:再看第(1)题中的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
11、订正。师:根据这道题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黄金神仙鱼和透红小丑鱼一共有多少条?等等。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学情预设】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三种鱼一共有多少条?黄金神仙鱼和花面神仙鱼的总数比透红小丑鱼多几条?等等。师:这些问题能一步算出来吗?怎样列式?如果你还能提出不同的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并把算式写下来。全班交流。师: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生共同交流汇报。师:两步
12、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师小结:在进行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3.复习小结,建构网络。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看着黑板试着说一说吗?(板书:计算、解决问题)师:看,这个单元的内容,被我们整理后,形成了这样的知识网络,清楚明了。教师在黑板上完成最后的板书。【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
13、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师:聪聪和明明都是爱学习的孩子,你能和他们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请大家拿出作业纸,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五”第1、2题。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后,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集体订正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四、评价反思,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上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获跟大家分享吗?板书设计1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
14、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没有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解题方法,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即可。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P69第一至四题。一、填一填。1.48比20多( ),比23多19的数是( ),比72少34的数是( ),( )比52少26。2.按规律填数。(1)27,35,43,( ),( ),( )。(2)92,83,74
15、,( ),( ),( )。3.在 里填上“”“”或“=”。二、列竖式计算。54+27= 43-9-17= 34+17-26=72-36= 36+24+9= 71-(40+15)=三、买食物。1.巧克力是多少钱?买1个披萨和1个巧克力一共要多少钱?2.元元拿100元钱买了1个蛋糕和1个披萨,还剩下多少钱?四、爸爸比小欣大27岁,6年后爸爸和小欣一共多少岁?参考答案一、1.28 42 38 262.(1)51 59 67 (2)65 56 473.= 二、三、1. 28-16=12(元)56+12=68(元)2. 28+56=84(元)100-84=16(元)四、12+6=18(岁)18+27=4
16、5(岁)18+45=63(岁)第2课时 表内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一幅图,完成教科书P101102第2、4题和P103104“练习二十五”中第48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观察和比较,促进对乘法口诀的正确记忆与熟练应用。2.经历对表内乘法知识的整理过程,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一幅图。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
17、知识有关。【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它和这学期学习的乘法、乘法口诀等有关。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乘法)【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回忆巩固,建构网络1.复习乘法的意义。师:大家还记得什么时候可以用乘法计算吗?请举例说明。【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然后说出一些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如5+5+5+5+5+5等。师:那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情预设】65=30或56=30。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56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6个5的和是多少与5个6的
18、和是多少两种情况,引导学生看加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说明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师:看来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算式还真简单!结合上面56,除了知道表示6个5的和以外,你还知道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5和6叫乘数,“”叫乘号,口诀是五六三十等。2.复习乘法口诀。(1)师: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P101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课件展示表格,教师任意指一个积,学生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教学提示】这里可以让学生观察表的对角线两边的数,渗透“大九九”“小九九”的关系,渗透数学史。(2)师:仔细观察每行或者每列的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可能
19、说积所在的表格从左数第1列依次是1,2,3,4,5,6,7,8,9,相差1;第2列2,4,6,8,10,12,14,16,18,相差2;第3列3,6,9,12,15,18,21,24,27,相差3。也有学生可能说积所在的表格从上往下数第一行填1,2,3,4,5,6,7,8,9,依次相差1;第二行2,4,6,8,10,12,14,16,18,依次相差2【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借助发现的规律巩固对表内乘法的记忆,领悟数学的奇妙。(3)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那么下面表格是截取的上表中的一部分,你会填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照表完成,也有的可能
20、经过简单的推理后完成。【设计意图】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记忆乘法口诀,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知识,又增加了复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来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4题)师:仔细观察,怎样求南瓜有几个?你会列式吗?【学情预设】可能列式248(个)或2+2+2+28(个)。师: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每筐有2个南瓜,有这样的4筐,就是求4个2的和是几。师:怎样求冬瓜有几个?谁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学情预设】可能列式为8+513(个)。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
21、用加法计算。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将问题记录下来。选小组展示,问题不一样的小组补充。【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葫芦有多少个?花有多少盆?南瓜和冬瓜一共有多少个?葫芦比冬瓜少几个?等等。【设计意图】图中呈现综合复习解决问题的内容,从数量关系上来说,包括用乘法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个环节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展示小组全部成果,体验合作的乐趣。三、巩固提高,深化认识师:看来同学们关于表内乘法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练习题测验一下,请大家完成教科书P103104“
22、练习二十五”第48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完成得又好又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第4题:先把口诀填写完整,再计算。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相应的数学符号。第6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第7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第8题:第(1)题可以列出算式46+8,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乘加的计算。第(2)题教师可追问:“不计算出得数可以判断50元钱够吗?”渗透估算思想。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评价。【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又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师:通过
23、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板书设计表内乘法5+5+5+5+5+5=30 65=30 56=306个5相加的和。教学反思复习课的一大功能就是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但巩固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在布置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既要有针对性地对“乘法意义”做重点复习,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既开放又综合。教学时立足于解决贴近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P70第五题。五、下面的图形各表示几?参考答案五、7 5 6 9第3课时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
24、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完成教科书P102第5、6题和P104105“练习二十五”中第911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设问中揭示课题1
25、情境中设问。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角的初步认识)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提示】长度单位的复习注重培养估测能力。【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操作中梳理知识1复习长度单位。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说出米和厘米。师:有关米和厘米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知识?【学情预设】学生可
26、能说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你们总结得真好!请同学们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1米。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指一指1厘米。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的1米和1厘米,接着睁开眼睛试着再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能举出一些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例子吗?【学情预设】橡皮长约4厘米,数学书宽约15厘米,我的身高是1米35厘米等。【教学提示】在复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注意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师:请你试着填一填教科书P102第5题。先
27、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回忆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之后通过比画、与尺子比较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米和厘米,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将学生所画的角展示并进行评析。(2)角的分类。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指名学生说出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并说说判断方法。(3)完成教科书P102第6题。师:图形里有几个角?哪几个角是直角?【学情预设】图形里有4个角,左边的2个角是直角。师:请你们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设计意图】
28、复习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回顾梳理角的知识后辨别并数角,同时自主创造规定数目的直角。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能力。三、巩固中深化知识1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五”第9题。师:分别选择哪一个答案?为什么?【学情预设】3个小题学生应该都能选择出正确答案。练习完成后,可结合本题引导学生认识以“分”作为计量单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既是人民币的单位,也是时间的单位。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0题。(1)估测线段。师:什么是线段?估计图中这两条线段分别大约有多长?【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测,只要合理即可。(2)动手验证。师:请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测得对不对。【学情预设】量线
29、段时,学生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量出正确长度就行,重在让学生体会“用厘米量”的思想。(3)补充:在作业纸上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3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1题。师:以给出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正。【学情预设】锐角和钝角学生都会画,画直角时可能不规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注意展示开口在不同方向的各种角,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丰富学生头脑中角的表象。【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
30、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四、总结中畅谈收获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板书设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米厘米1米100厘米画线段角锐角直角钝角画角教学反思通过认真研究教科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科书,又注重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P71第一、三题。一、填一填。回形针长( )厘米,铅笔比小刀长( )厘米。2.20厘米+50厘米=( )厘米 1米-30厘米=( )厘米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
31、)杯子高约10( )。 (2)元元身高1( )20( )。(3)一只蜻蜓长约7( )。 (4)一张课桌高约75( )。4.右图中有( )条线段,( )个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参考答案一、1.1 4 2.70 703.(1)厘米(2)米厘米(3)厘米(4)厘米4.6 4 2 3三、1.4 (图略) 2.略第4课时 观察物体 搭配 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四幅图,完成教科书P101102第3、7题和P105“练习二十五”中第12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
32、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2通过回顾与整理、观察与比较、操作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会认读几时几分。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情境中设问。(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四幅图。师:图中的内容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学情预设】观察物体。(2)课件出示图片。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学情预
33、设】简单的组合问题。(3)师: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时间单位分。2揭示课题。师:我们刚才回顾的这几个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回顾起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1.观察物体的复习。师:通过观察物体,你都获得了哪些经验?【教学提示】观察物体时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不必过高,能说清楚就可以。【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认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或者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必须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等。(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10
34、2第7题。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连线后,小组内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名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2)说一说。师: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师:从任何方向看到的都是圆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3)猜一猜。师: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教学提示】对于搭配问题不作重点要求,只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情预设】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集体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
35、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2.搭配问题的复习。(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条不同裤子。【教学提示】第(1)题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要有序地摆数。第(2)题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要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回顾复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师:你能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学情预设】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有序。(2)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指名汇报
36、。【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3.认识时间的复习。(1)说一说。师:同学们,这个钟面现在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过一刻钟是几时几分?(出示课件)【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时针走过数字8,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8时5分。再过一刻钟是8时20分。师: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很大,接下来梳理一下有关时间的内容。【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一天有24小时,1时60分等。师:谁来说说你周六、周日的作息时间安排呢?【学情预设】上午8:30起床,12:00吃午饭,看电视2小时,下午2:30
37、到4:30打乒乓球师:同学们可以评价一下这个作息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师生交流,谈谈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告诫学生不要看太长时间的电视,注意保护眼睛。(2)完成教科书P101第3题。【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全班补充,加深对时间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1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订正。【学情预设】学生都会写出时间,这题难在画分针上,“8:10”学生可能画出分针指向10,还要强调分针应该比时针长。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3题。(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并小组内说说是怎样想的。(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3完成教
38、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4题。(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情预设】学生不难发现规律,说法可能不同,如依次增加3根,每边小棒数依次增加1根,第几个图形就用几乘3等,都值得表扬。【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搭配、时间、找规律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师:回顾这个学期,我们学的知识可真多!那么还记得学习中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对乘法感兴趣,如:2+2+2+2+2+2+2+216麻烦,2816简便;还有的学生会
39、说自己难忘的某节数学课或某次数学活动,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师:现在请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客观评价自己吗?请填写教科书P106的自我评价表。师小结:大家这个学期的表现都不错,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搭配 认识时间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有序思考1时60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比较零散,都是本册中学习内容比较少的几个单元,而且内容之间没有紧密的关联性,所以教学时分块进行。将每个专题的整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边复习边练习,虽然连贯性不强,但是基础知识落实得还是很到位。练习设计时,注重了层次性、综合性,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P72第一、三、四、五题。一、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几号位置看到的?连一连。三、一辆客车要往返黄冈、孝感、武汉三地,要准备( )种不同的车票。四、我是小小报时员。(认一认,写一写)五、成成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下象棋?在()里画“”。参考答案一、略三、6四、5:45 5 45 5:55 3:55 3 55 4:109:30 9 30 10:00 12:15 12 15 12:20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