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篇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内容安排 第一节 重要概念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第一节 重要概念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全球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3.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4.对外贸易值与贸易量5.贸易差额、净出口与净进口6.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7.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8.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与国际贸易地区结构9.外贸依存度10.贸易条件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全球角度美国、中国英国、日本从某一国角度、世界贸易、全球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国际贸易指货物与服务跨越国界进行的交换活动。从中国角
2、度中国对外贸易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区别 观察的角度不同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货物贸易 与 服务贸易分类(SITC)初级产品制成品货物贸易(Goods Trade):食品及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食品以外的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3)动植物油脂及蜡(4)化学品及未列名产品(5)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由海关进行统计。=有形商品贸易其他按部门分类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商业性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
3、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法律服务、工程设计、计算机安装、咨询、广告、翻译、研发等。=无形商品贸易海关无法统计按提供方式分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务、A 国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B国B国B国B国A 国A 国A 国3.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以 国境 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以 关境 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国境关境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采用总贸易体系。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采用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是贸易国家记录进出口货物,进行海关统计的两种方法。(一般贸易体系)(特殊贸易体系)4.对外贸
4、易值与对外贸易量(Value of Trade)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的贸易总值,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规模。世界出口总值世界进口总值世界进出口总值一国全球出口贸易值进口贸易值进出口贸易总值世界贸易值?贸易量实际是消除了价格影响因素的贸易值。(Quantum of Trade):用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贸易额(值)计价货币FOB值 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用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对外贸易量=进出口贸易值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100贸易量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指数=计算期价格基期价格100基期价格:作为比较标准
5、的某一固定年份的价格,通常基期价格指数设为100。计算期价格:欲计算的某一年份的价格。练习题5.贸易差额、净出口与净进口出口 进口 顺差(出超)出口 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该比率 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10.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TOT):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一般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TOT=出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贸易条件指数的界值及含义:大于100,贸易条件改善;等于100,贸易条件不变;小于100,贸易条件恶化。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
6、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Px商品价格指数T(PxPm)X100Pm商品价格指数(1)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以I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QI代表出口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I(PxPm)QI 100要素贸易条件指数(2)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以S代表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x代表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7、S(PxPm)Zx 100(3)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以D代表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m代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其计算公式为:D=(PxPm)(ZxZm)100 原始社会的贸易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当代的国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化大分工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社会初期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贸易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人剥削人成为可能;部落的首领运用权力为自己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产品。由此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以及为维
8、护这种剥削制度的奴隶制国家组织。在欧洲,贸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希腊、罗马等城市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在中国,贸易集中在黄河领域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在欧洲,贸易扩大到北海、波罗的海、黑海,并开辟了与东方的陆路贸易威尼斯、佛罗伦萨拜占庭商人、阿拉伯商人 在中国,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 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高峰。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万余里。贸易商品:贸易品以奢侈品为主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际贸易并不是社会生产方式存在下去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期 资本主
9、义萌芽产生的时间是“14、15世纪”,产生的地点是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经济重心的转移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新贵族的出现革命领导阶级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18世纪中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新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的建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最早的汽车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19世纪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
10、代起,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产品,促进塑料、人造纤维的投入生产和使用。标志: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际贸易的特征: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垄断资本主义后期(战后至今)国际贸易规模的变化;1)迅速发展阶段(19451973年)2)缓慢发展阶段(19731990年)3)高增长势头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1)发达国家占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比重下降;2)美国贸易地位虽有衰落,但始终是最大贸易国;3)OPEC和NIES国家外贸增长突出,中国崛起为发展 中国家最大贸易国;4)地区贸易集团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制成品比重明显超过初级产品
11、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一、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利润率 破除垄断,产生竞争促进效果 提高劳动生产率 带动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产生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效应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二、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l都是商品与服务的交换,l都受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l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或经济效益。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q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q国际贸易涉及不同的货币,存在货币兑换的问题.q国际贸易涉及不同的度
12、量衡q国际贸易涉及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法律,法规,海关制度,商业习惯及其他的贸易法规q文化问题.q国际贸易涉及的环节多,业务复杂,涉及的机构也多.困难大、复杂、风险多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商业风险(business risk)价格风险(price risk)汇兑风险(exchange risk)运输风险(transportation risk)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内容安排 第一节 早期的贸易思想 第二节 重商主义 第三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第一节 早期的贸易思想 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二、柏拉图关于分工和交
13、换的论述(Plato,公元前427347年)三、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已经记述过,一个女奴隶等于四条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二十条公牛等。荷马史诗中间接表现出来的经济思想,就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交换的好处。二、柏拉图论分工和交换 古希腊思想家,(Plato,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所处时代特征:城邦国,每个城邦国的经济都相对单一,经济互补性很强。柏拉图主要观点:1、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人生来只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可能自足自立。2、一人做几件事,不
14、如一人专心做一件事,如果一人专门作一种他最感的事情,他生产出来的必定较好较多。所以一国要有专门从事更行各业的人。三、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 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Libanius)写到:“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每个部分,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产品不同。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
15、理论。第二节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恩格斯 一、背景知识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实现财富增长的途径 途径一:开采金矿、银矿途径二:扩大出口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其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出
16、口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而进口外国产品则会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除了在国内对农民的剥夺之外,国际贸易和海外掠夺是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时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获取黄金,而当时西欧本身黄金的开采和储备已很有限,迫切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掠夺来满足当时在西欧国家中出现的“黄金渴望”代表人物 早期的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塔福德,主张是强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禁止金银输出。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惟一表现形式是贵金属,人们在商品的交易中可以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得这种货币财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17、晚期重商 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 孟。其鲜明的特征是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但仍然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只要该国能够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又被人们称为贸易差额论。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
18、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三、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四、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二、绝对优势论的内容三、对该理论的说明四、绝对优势论简评一、绝对优势论的背景第三节 绝对优势论p 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mercantilism)贸易理论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p 1776年 Adam Smith出版了An I
19、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一书,批评重商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强调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强调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从而提出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说(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or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p 绝对优势说是适应历史时代的需要,代表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论的背景。1、假设:p供给方面: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劳动
20、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p需求方面: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不能借钱借债消费;p贸易方面: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p市场结构:自由竞争。二、绝对优势论的内容。同种商品生同种商品生产效率不同产效率不同单位产品绝对单位产品绝对劳动成本不同劳动成本不同单位产品的单位产品的价格国际差别价格国际差别自然和后天自然和后天优势不同优势不同各种产品各种产品产量增加产量增加各国消费各国消费水平提高水平提高2、推论3、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理由:提高生产者熟
21、练程度;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工具的改进和发明创造。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或后天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各国的绝对优势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国固有的自然禀赋,二是后来获得的某些有利条件。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分工和贸易前三、对该理论的说明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交换后消费量(1表示出口给对方)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后 总产出: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 消费量:英
22、国:1.7单位毛呢+1单位酒 葡萄牙:1单位毛呢+1.375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前 总产出:2单位毛呢+2单位酒 消费量:英国:1单位毛呢+1单位酒 葡萄牙:1单位毛呢+1单位酒(1)进步意义:现实积极作用:反对重商主义;首次揭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利益。(2)局限性不带有普遍意义,无法解释没有绝对成本优势时贸易产生的原因;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四、绝对优势论简评。“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萨缪尔森第四节 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3、比较优势理论的说明比较优势理论简评如果一个国家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能有国际贸易吗?本节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一、理论产生的背景o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o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o 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o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二、比较优势贸
24、易理论的假定条件:2*2模型单一生产要素生产技术不同且不变商品流动但生产要素不能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无运输成本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劳动导致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实现贸易活动的持续生产成本不变市场价格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贸易按国际价值规律开展分析简化易货贸易p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p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即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
25、原则进行分工。p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分工和贸易前:四、比较优势理论的说明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 交换后消费量(1表示出口给对方)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前l总产出:2单位毛呢+2单位酒l消费量:l英国:1单位毛呢+1单位酒l葡萄牙:1单位毛呢+1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后l 总产出: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l 消费量:l 英国:1.2单位毛呢+1单位酒l 葡萄牙:1单位毛呢+1
26、.125单位酒模型分析1.假设条件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的自由贸易,不存在运输费用。不存在规模经济 要素能够在国家内部自由流动,不能跨国流动 221国家国家劳动力总数劳动力总数1 1单位单位x x产品产品1 1单位单位y y产品产品1 1L L1 1a a1 1b b1 12 2L L2 2a a2 2b b2 2基本假设2.贸易前国内产品交换比例1国:2国:111xLa111yLb11ayxb221xLa221yLb22ayxb3.贸易条件的限定 贸易条件位于贸易前两国国内贸易条件之间是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即满足:1212saaRbb4.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现代解释两个带约束条件的最大化问题
27、: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真实收入最大化yoxCountry 2Country 1abc1212tantantansaaabRcbb111max(/)RxyYppxy222max(/)RxyYppxy1 1111a xb yL11,0,0 xy22,0,0 xy22222a xb yLUTUTCC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比较(相对)成本差异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有利可图缺陷:比较成本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情况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另一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不可能发生互惠贸易。这一例外情况极少发生。比较利益理
28、论的现代分析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工具运用到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在内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来,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框架更为严密,国际贸易模型成为更加接近现实的贸易模型。它的理论意义在于把文字语言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形象清晰、简练精确、直观具体。主要借助了三个概念: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u继承了绝对成本说的科学成分,如劳动价值论、专业化分工、自由贸易等,更为重要的是用比较成本观念代替了绝对成本的概念,使自由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u突出贡献在于:无论参加贸易的双方国家各自处在什么发展阶段,无论经济技术力量强弱,都能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29、并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分享到各自的经济利益,从而大大扩展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范围。u为当时自由贸易政策在应该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反过来促进了应该的生产力发展。比较优势理论简评-积极意义局限性:没有解决贸易交换比例是如何确定的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没有考虑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缺乏动态分析,以至于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批评比较成本说是为发达国家设计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实现工业化,因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工业化产品不符合比较成本说是理论逻辑。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差异只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之一,国际贸易受许多因素制约,所以,比较成本说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现象。第一节 新古典条件下的贸易利
30、益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第一节新古典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一、机会成本递增和生产可能性边界OXOYLKOYXTTYX 机会成本递增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递增,此时PPC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XY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X,所必须放弃Y的数量逐渐递增。机会成本递增XXXYYYMCPdYMRTdXMCP 1.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AYp 0I1 I2 I3二、国际贸易与一般均衡的决定XXXXYXYYYYMCPMUdYMRTMRSdXMCPMU X外国I1 I2 I3AA*pYYXXI1 I2 I3p*XXXXYX
31、YYYYMCPMUdYMRTMRSdXMCPMU 本国2.国际贸易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外国 本国I1 I2 I3ACpp*C*A*pWpWYYXXI1 I2 I3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分工模型外国 本国I1 I2 I3ACPP*C*A*pWpWYYXXI1 I2 I3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分工模型外国 本国I1 I2 I3ACPP*C*A*exports importsexpimppWpWYYXXI1 I2 I3自由贸易下的一般均衡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都获得了贸易利益,每个国家的都达到了更高的福利水平。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机会成本小的产品。一个国家的出口是另外一国的进口。自由贸易将导致产品的相对价格
32、均等化相等。外国 本国I1 I2 I3ACPP*C*A*exports importsexpimppWpWYYXXI1 I2 I3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分工模型三、需求偏好不同下的贸易利益OC2C1A1U1TCA2U2U2U1XYE1E2B1(B2)p由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将贸易中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归于生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人们又称该理论为要素禀赋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p该理论特别强调不同国家可利用生产要素的比例要素充裕度和生产相同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比例要素密度之间的相互作用。p人们也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ckcher-Ohlin Theory)
33、为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第二节 要素禀赋论(1949-1977)内容安排一、理论创始人二、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基本假设四、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五、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一、理论创始人Bertil Ohlin,1899-1979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
34、学奖。Eil Heckscher,1879-1952二、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要素禀赋论的重要概念有:u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u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u要素禀赋(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p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p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
35、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人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 同 种 类 的 要 素 密 集 型 产 品(f a c t o r intensive commodity)。(三)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1)物质定义法 (2)价格定义法(1)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禀赋为(TK/TL)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1,2
36、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2,且有:(TK/TL)1(TK/TL)2 则称1国是劳动丰裕国家,2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2)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w/r)1,2国的要素禀赋为(w/r)2,且有:(w/r)11二、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或“里昂惕夫悖沦”(the leontief paradox)。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
37、学学 者者数据年份数据年份(K/L)X/(K/L)M (H-O预测:预测:1)Leontief,195419470.77Leontief,19561947-19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Whitney,196818991.12Bdwin,19711958-19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Sternand&Ma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资料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等国际贸易,P9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
38、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 只有0.77,而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H-O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 要素密集度逆转 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技能和人力资源不同 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关于劳动力不同质论三、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解释1:要素密集度逆转 在H-O理论中,曾假设,如果在某一要素价格比率下,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的,Y是资本密集型的,那么在所有要素价格比率下,商品X总是劳动密集型的,Y总是资本密集型的。但在现实中,要素密集度可能发生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
39、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2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对H-O定理的影响 如果产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则H-O定理就会被颠覆。比如玩具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要素密集度不逆转,则玩具在美国也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根据H-O定理中国应该出口玩具,美国应该进口玩具。但是,如果要素密集度逆转,即玩具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向美国出口玩具,对中国而言属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对美国而言则属于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也就解释了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解释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
40、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一些研究表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受到更严格的进口壁垒限制。特别受到保护的是技术落后的产业和非熟练、半熟练的劳工集团。解释3:人力资本说 美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熟练农民和科技专业劳动者。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从这一角度看,美国大量出口的正是农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当时被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human captial)物质资本(physical captial)XXMMLKLKXhXMMLKKLK解释4:自然资源说 假设:
41、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Robert Baldwin在1971年计算了1962年的数据,排除自然资源的计算结果:XXMMLKLK出口商品出口商品 与进口竞争商品与进口竞争商品与进口竞争与进口竞争/出口出口资本(美元)资本(美元)2550780255078030913393091339劳动劳动(人人/年年)182182170170资本资本/劳动劳动140101401018180181801.31.3资本资本/劳动劳动(不不含自然资源含自然资源)0.880.881947美国每百万元进出口商品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美国每百万元进出口商品需要的资本和劳动XXMnMLKLkK解释5:关于劳动力不同质论 p里
42、昂惕夫自己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效率和技巧比其也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p至于为什么美国人工的劳动效率会高于其他国家,里昂惕夫认为这是美国科学的管理、水平的教育、优良的培训和可贵的进取精神所产生的结果。p但是里昂惕夫的解释遭到多数经济学家的责难,因为这种解释必须承认两国间劳动熟练程度存在差别,但这和 H-O 原理中劳动同一性的假定相矛盾,而且里昂惕夫的结论难以进行实际验证。劳动力不同质论 H-O假设:劳动力为同质生产要素 列昂惕夫认为1947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国外的3倍,因此,美国如果将劳动力乘以3再与国家可利用的资本相比,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XXMMLKLKXXM
43、MLKLK3 但这种解释是不能接受的:A、美国经济学家克雷宁计算出美国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其欧洲分公司的1.2-1.25倍,没有列昂惕夫所说的那么高 B、既然美国劳动生产率高,则其资本生产率也应做同样的处理,这样处理后对美国的要素丰裕度没有影响 因此,列氏自己后来也收回了这样的解释p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而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都是对 H-O 原理一系列假定前提的修正,一方面充实了 H-O 原理,增强了 H-O 原理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又构成了一系列贸易新理论的逻辑起点,丰富和壮大了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几乎所有的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都是修正了 H-O 原理的若干假定前提,而不是修正 H-O 原理本
44、身。p里昂惕夫之谜与 H-O 原理之间不存在理论原则上的对立,而只是表明了理论和实践的矛盾。p里昂惕夫之谜虽然指出 HO 原理与实践的矛盾,但它自身又是建立在 HO 基础之上的,而且他的验证只研究了美国一个国家,同时这种研究也是以抽象的假定为前提的,如只涉及资本和劳动两要素等,所有这些不能不限制里昂惕夫之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里昂惕夫之谜简评。内容安排第一节 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二、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三、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四、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一、当
45、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v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v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v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1、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这种双向贸易模式无法由传统贸易理论加以解释。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都很发达,为何美国还要向日本进口丰田、日产、马自达、蓝鸟等牌子的轿车,同时日本从美国进口福特、林肯、克莱斯勒等牌子的轿车呢?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的份额(
46、%)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1999年)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位置在不断变化。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不得不从这些国家进口。然而,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家用电器的例子非常典型。美国于1923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连一台电视机都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在六十年代后成为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九十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二、
47、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国际贸易商品通常根据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iton,简称SITC)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这种分类(按1974年修订本)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以第一位数字表示,从0-9)、63章(以第一和第二两位数字表示)、233组(以第一至第三位数字表示)、786分组(以第一至第四位数字表示)和1924个基本项目(以第一至第五位数字表示)。除前5位数字以外,各国为了进一步细分商品类型,可以增加分类数字的位数(实际应用中最大的分类数字位数为7位),并自由选择商品描述和商品范围。习惯上把0-4类产品称为初级产品,
48、5-9类产品称为制成品.很显然,分类数字所包含的位数越多,分类就越细,所定义的同类商品就越准确。三、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 IIT指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指数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IIT指数0,意味着存在产业内贸易。IIT指数越大,则产业内贸易越发达。当出口与进口相等时,IIT指数=1。其中Xi和Mi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iiiiMXMXIIT1niiiniiiMXMXIIT11)(1四、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区别:1.测定的指标、商品结构、地理方向不同;2.理论基础不同;3.利益分配和贸易政策趋向不同。联系:1.现
49、实的国际贸易是二者的有机结合;2.要素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结构框架;3.产业内贸易是贸易结构高级化的反映。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分类 外部规模经济:厂商平均成本的降低依赖于行业规模的大小。(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劳动市场共享;技术外溢)内部规模经济:厂商平均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本身规模的大小。(技术和管理的不可分性;更细致的专业化分工;生产的几何维量关系。)1.外部规模经济QPDS=MCQACSACAB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E1E2E3E1E2E3D1D2S1S2LS超额利润PqQPq1q2Q2Q1P1P2P3AC1AC2MR1MR2MR3MC1MC2 参
50、与国际贸易后,短期内企业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长期内企业经济利润重新回到0;对国内消费者而言,产品的长期价格下降,社会福利增加。存在外部经济时的生产和贸易(a)行业(b)企业2.内部规模经济QACACQ1AC1Q2AC2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坎普在1964年提出,主要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因。基本假设:两个国家:国家1和国家2两种产品:X和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