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二节课时3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地方性分异的因素,总结地方性分异的分布规律。(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的区域图,结合某具体区域,分析影响自然环境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区域认知)12目录 目标一地方性分异 目标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一地方性分异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影响因素:地形,地表、地下水,岩石风化物,小气候。图 天山峡谷荒漠绿洲地方性分异2.影响因素 地形低洼的河谷草甸植被周围汇水丰富举例植被、土壤原因图 草甸景观图地方性分异2.影响因素 地表、
2、地下水草原上的盐碱地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低洼处,由于蒸发累积,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盐碱地举例植被、土壤原因图 盐碱地景观图图 黄土高原形成示意地方性分异2.影响因素 岩石风化物岩石风化产生的黄土土壤颗粒较细,分为水成黄土和风成黄土,其分布特点不同水成黄土分布于山脉两侧的黄土台地,风成黄土仅分布于山脉冬季风迎风的一侧举例植被、土壤原因地方性分异2.影响因素 小气候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热河谷土层较厚,但植被稀少山高谷深,干热河谷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纬度低,气温高,河谷水汽蒸发上升、凝结放热,使空气温度增加。举例植被、土壤原因图 澜沧江峡
3、谷景观图1.巧克力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地带类型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季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导 练(2022河南开封模拟)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的一处自然奇景,由1 200多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高度介于40到120米之间,小丘由石灰岩和不透水黏土构成,山麓森林茂密,山上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山上野草枯萎,呈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据图回答13题。菲律宾保和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自然地带与当地植被基带一致,为热带季雨林带。2.巧克力山高度介于40到120米之间,水热垂直差异不显著,影响山上发育草地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气温 C.土壤 D.风速小丘由石灰
4、岩和不透水黏土构成,山麓森林茂密,山上长草不长树,影响草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土壤。3.巧克力山自然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巧克力山是受地方性因素影响,形成的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河谷地带一般水分充足,植被繁茂,可是在西藏东部的昌都(31.13N,97.18E)地区,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大多峡谷却是干旱少雨的“干热河谷”,其河谷中可看到生长茁壮的仙人掌,森林则分布在山顶,形成倒置的垂直植被带。据此完成45题。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C.水热条件 D.海拔高低由山麓
5、到山顶,气温下降,降水也会随海拔变化而变化,所以会出现山地自然地带垂直分异。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5.昌都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是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B.受干热的东北信风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D.下沉气流的增温减湿明显由题意可知峡谷底部为干热河谷,森林生长在上部,出现了倒置的植被带,应是局部地区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造成的局部地区分异现象。由于该地山高谷深,气流在峡谷中下沉增温变干,所以使得河谷上部地区较为湿润,下部地区较为干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分异的成因自然地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中尺
6、度的非地带性分布。2.非地带性分异的表现 自然地带缺失 自然地带改变 自然地带形状约束 自然地带呈块状。图 天山峡谷荒漠绿洲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分异的分布地区及其成因 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无苔原带、针叶林带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苔原带、针叶林带实际状态形成原因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分异的分布地区及其成因 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呈现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实际状态形成原因理想状态安第斯山脉南段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比例尺 1:43 000 000秘鲁寒流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分异的分布地区及其成因 洋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
7、大陆西岸呈现热带荒漠带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森林带(较低纬度)、草原带(较高纬度)实际状态形成原因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分异的分布地区及其成因 水分天山山麓呈现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实际状态形成原因理想状态图 天山峡谷荒漠绿洲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分异的分布地区及其成因 多种因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呈现热带雨林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湿;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实际状态形成原因理想状态马达加斯加岛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比例尺 1:90 000 000非地带性分异的分布地区及其成因因素分布地区理想状态实际情况成因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
8、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是北冰洋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地带呈狭长的带状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地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地带向较
9、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地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较高纬地区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分天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多种因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湿;暖流增温增湿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关系地带性指自然地带沿某一方向延伸和按某个方向更替的现象;非地带性指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起伏等干扰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使自然地
10、带未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区域的两种属性,也是区域性的具体表现。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关系(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或不明显。(2)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普遍、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下,自然界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其所处自然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导 思塔里木河中游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林,这里集塔里木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胡杨林枝繁叶茂,仔细观察,可看到
11、每棵胡杨都长有四种不同的叶子,春夏两季郁郁葱葱,深秋季节一片金黄,景色迷人。1.区域认知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答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2.综合思维塔里木河所在区域的典型植被是什么?胡杨林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塔里木河流域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胡杨林这种高大植被之所以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主要是因为塔里木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导 练(2022山东烟台模拟)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岛屿两侧两种自然地带的差异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南信风的
12、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自然地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了热带雨
13、林带。(2022吉林白城期末)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在B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可能是因为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受地形影响,属于垂直地域分异D.受地形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甲图反映从低纬到高纬自然地带的变化,据图可知,A处植被为苔原,且处于亚寒带针叶林的包围之中。由雅加达和北京的相对位置可知,B处大致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由于地形的影响,林间出现了苔原植被,属于地方性分异。4.在乙图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可能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乙图反映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据图可知,D处植被为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周围地区为温带荒漠、半荒漠,说明D处水资源较为充足,可能是受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