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2.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环境问题的产生01.02.环境问题的危害CONTENTS目录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1.自然系统(2)对人类要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
2、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特点:图中深蓝色箭头代表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人类系统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图中深蓝色箭头代表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黄色箭头代表人类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单向流动 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
3、环境变化。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限,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太阳能、自然环境物质循环,能量释放到环境中丰富人类系统太阳能及环境中的能源、自然环境物质能量单向流动,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多样性遭破坏2.你认为那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自然系统能形成物
4、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3.环境问题的表现(1)箭头: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2)箭头: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3)箭头: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4)箭头: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4.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正相关):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
5、量也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费量(正相关):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产品劳动力设备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原因:原因: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生态破
6、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原因:原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酸雨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的危害02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受到损害类型对服务功能的影响供给服务功能(下降)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文
7、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支撑服务功能(破坏)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例如,人类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等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形成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诱发多种疾病雾霾治理的措施:雾霾治理的措施:针对尾气: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针对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执法力度。针对建筑工地:覆盖、洒水、及时清运、设置围栏、大风天停止作业、密闭运输。针对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思
8、考:如何治理雾霾?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例如,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DDT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例如,许多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退化的环境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为了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可能会付出高昂的成本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
9、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 果获得经济效益也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循环经济的好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社会效益: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日本的“母亲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琵琶湖附近人口大量增加,工厂大量出现。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湖中,琵琶湖出现严重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并在1971年至1972年达到高峰。水质恶化导致琵琶湖丧失了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供给
10、能力,也损害了琵琶湖的水质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芦苇、河边森林的减少也表明琵琶湖支撑服务功能受到危害。日本琵琶湖的污染治理案例 1972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琵琶湖治理的相关政策,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组织全民参与琵琶湖的治理,同时注重对水源地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日本政府对琵琶湖周边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实行了综合整治。当地政府通过修建城市下水道、农村生活排水设施、联合处理净化槽,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制定鼓励环保型农业政策,与当地农民协商减少50的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在重点污染行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可再生和再循环使用的产品和材料,降低工业污染;还采取多种措施
11、,如疏浚河底污泥、在河流入口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对入湖河流直接净化。经过三十年的治理,投资总计超过286000亿日元(截止2006年),在国家、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琵琶湖的水质得到改善。日本政府计划将琵琶湖水质恢复到1965年以前的水平。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活动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处理废弃物能力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
12、高;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完善等。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查找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你的观点。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先处理并达标后排放等。课时对点练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据此完成13题。1.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C.土壤盐碱化
13、 D.土地石漠化2345678910111213141基础过关2.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过度放牧 B.大水漫灌C.大量施肥 D.围湖造田3.该环境问题可导致当地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 D.地下水位下降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45题。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2345678910111213141基础过关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
14、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B.C.D.近年来图中M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据推测,该湖在未来几年内或将完全消失。读“M湖位置图”,完成67题。6.导致M湖水域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工业发达,酸雨侵蚀B.植被破坏,泥沙淤积C.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D.全球变暖,蒸发加剧2345678910111213141基础过关7.M湖消失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C.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2345678910111213141基础过关(2022河北石家庄期末)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
15、。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21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89题。8.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A.矿产开发规模扩大B.农业生产方式转变C.全球气候变化显著D.自然植被退化严重2345678910111213141基础过关9.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A.社会系统崩溃B.食物链条中断C.人类文明倒退D.农业产量下降(2022河南洛阳期末)“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是指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
16、”以用于耕作,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烧芭”垦荒整理出来的土地用于种植棕榈树或满足种植园需求。据此完成1011题。10.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芭”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B.C.D.2345678910111213141能力提升11.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贵的野生动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B.C.D.某年12月7日21时35
17、分,两艘外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11海里处发生碰撞,泄漏燃油约1 200吨。交通运输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方法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1213题。12.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B.C.D.2345678910111213141能力提升13.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
18、状石灰,使油污分散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水域辽阔,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平均水深为5.7 m。呼伦湖的补给来源除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来自发源于蒙古国东部的克鲁伦河以及连接贝尔湖和呼伦湖的乌尔逊河。呼伦湖降水集中在69月。科研人员对呼伦湖周围环境进行实地勘察后,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1个取样点作为呼伦湖常年水质观测点(图1),2345678910111213141能力提升并测得这些采样点水体的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图2)。2345678910111213141能力提升(1)说明呼伦湖总氮(TN)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6分)答案特点:湖边及入湖河口处总氮(TN)浓度高于湖心区。原因:湖边和河口污染物来源多;湖泊狭长,入湖径流量小,水循环慢。(2)实际观测发现呼伦湖总氮(TN)和总磷(TP)在每年7、8月份数值最大,分析其原因。(4分)2345678910111213141能力提升答案7、8月降雨较多,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入湖;呼伦湖属于浅水湖泊,7、8月湖泊水体温度较高,有利于湖底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3)从牧业生产的角度简述改善呼伦湖水质的措施。(4分)答案保护呼伦湖流域草地,严禁过度放牧;转变草地利用方式,以轮牧方式替代传统放牧方式;合理利用牲畜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