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616987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及天体系统1.天体的类型: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空间垃圾2.天体系统: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 核聚变。(高温高压的条件,4H He)3.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外力作用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3)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4.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1)太阳

2、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原理描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天气因素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地势因素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b.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

3、时间(季节)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例如北半球夏季辐射强于冬季。(考虑降水时间因素,旱季强于雨季,例如长江流域56月份梅雨天气,辐射少)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活动的概念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太阳外部的大气层,其结构主要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二)太阳活动的类型类型发生位置特点地位太阳黑子光球层黑子由于比其它区域温度稍低,故显得暗一些。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耀斑色球层温度相对较高区域,显亮,能量巨大。耀斑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同步起落)太阳活动标志之一日珥喷射的气体呈弧状,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太阳风日冕层日冕结构短时间发生明显变化,

4、向外抛射带电粒子,破坏太阳风的流动。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四、地球1普通性(1)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特殊性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

5、气温为150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一)化石与地层1.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2)生物层序律: 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级。2.沉积岩两个重要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二) 地球的演化历史1.地质年代表及演化过程2.地

6、球演化的关键要点:演化要点一:“生物进化特点”:演化要点二:“生命大灭绝事件”:演化要点三:“重要成矿期”:演化要点四:“联合古陆分合与造山运动”: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一、内部圈层结构(一)依据:地震波1.“两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对比):纵波呈纵向运动,传播速度快,能够通过固、液、气三态,;横波呈横向运动,传播速度慢,且只能通过固态。2地震波向地球内部传递特点:(如下图)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纵波速度下降,继续向下传播;横波消失(二)地球内部结构及特征1.地壳(1)地壳的范围:莫霍界面以上,为固体

7、外壳。(2)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510km),大陆地壳厚(39-41km),与陆地海拔有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2.地幔(1)范围: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占地球,总体积的80%。固态。(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3)软流层位置:上地幔的上部(4)岩石圈范围: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3.地核(1)范围:古登堡界面以下,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2)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3)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1.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

8、气2.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水圈的形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顶部。第二单元 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 各成分的主要作用: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N2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生物维持人类和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CO2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O3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尘埃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影响人的呼吸系统。2.大气圈的分层 (1)划分依据 (2)大气层的主要特点大气分层高度

9、(km)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规律原因对流层012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地面是直接热源对流运动显著复杂多变最密切平流层1250随高度增加而递增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50大气上界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递增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3.逆温(1)概念: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2)实质:上热下冷,大气结构稳定(3)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而形成,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常出现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日出前,形成和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4)影响有利

10、影响:有利于飞机的平稳飞行;有利于抑制沙尘暴天气的出现不利影响:容易出现大雾天气,不利于安全出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保温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1.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白天气温高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个方面。形式参与

11、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波段作用特点实例吸收臭氧、氧原子紫外线具有选择性,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二氧化碳、水汽红外线反射云层、尘埃各种波长的辐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颗粒较大的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无选择性阴天时天空呈灰白色4.分析实例(1)阴天比晴天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所以气温较高。所以阴天比晴天的昼夜温差小。(2)温室气体大

12、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塔里木盆地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塔里木盆地内部主要为沙漠,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加大了昼夜温差。 (4)晚秋或寒冬,霜冻为何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下降快且很低,易出现霜冻。(5)人造烟雾预防霜冻的原理?人造烟雾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防御霜冻。(6)玻

13、璃温室的保温原理?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温室,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温室内外空气无法进行热交换,使得室内温度高于室外。5.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昼夜温差的影响因素(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三、大气的运动(一)热力环流1.概念2.形成过程:3.热力环流中的4个关键点。热上升、冷

14、下沉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却,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白天,近地面盛行海风,夜晚近地面盛行陆风。(2)山谷风:白天,近地面吹谷风,夜晚近地面吹山风。(3)城市风(城郊风)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

15、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2.影响风的三个力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4.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作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根据南北半球(北右南左),确定偏转方向;若为高空,则偏转90;若为近地面,则偏转3045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水圈的组成1.概念: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存在形式特点意义海洋水(96.538%)海水是水圈的主体在地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地水(3.461%)陆地淡水绝大多数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两极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陆地咸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0.001%)大气层中的水分3

16、. 目前人类能直接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性质主要从温度、盐度和密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海水温度1.分布规律2.影响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 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温度增高,会引起海平面一定幅度的上升。 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3. 为什么北半球海水的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相对于陆地,夏季升温慢,最高月气温比陆地晚一个月,所以北半球海水的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4.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季节、深度、洋流(二)海水盐度1.定义: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因素相

17、关性海水温度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高降水量与蒸发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洋流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蒸发强,盐度高;寒流流经地区,水温低,蒸发弱,盐度低陆地径流有陆地径流汇入,海水盐度较低结冰和融冰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海区封闭程度封闭的海区,若高盐度海水注入少,则盐度低;若低盐度海水注入少,则盐度高;开放的海域受陆地影响小3.特殊海区分析(1)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红海地处副热带,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发育少,淡水注入量少,对红海海水稀释作用少;海域封闭,与外海交换弱。(2)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波罗的海纬度较高,全年温

18、和湿润,蒸发弱,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多,淡水注入量大;海域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弱。4.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1)规律:成双峰分布格局,由副热带海域向两极和赤道,盐度逐渐降低。(2)原因: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并不高。从副热带海域向两极海域,海水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量降低,盐度也逐渐降低。5.利用:(1)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我国的著名盐场: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2)镶嵌锌块保护船体免受海水腐蚀。6. 盐场的区位条件:(1)广阔平坦的泥质海岸(2)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

19、、蒸发旺盛(3)盐度较大,海水水质好。(三) 海水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2.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盐度、温度、压力、固体杂质含量。主要因素相关性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温度在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压力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水中杂质水中如挟带泥沙,则密度会增大3.分布规律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从低纬向高纬增加。垂直分布规律一般而言,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与人类关系:同一艘船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船的吃水深度不同。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密度流。影响潜艇的航行,有可能发生“海中断崖”现象。注: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

20、水的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意义:输送水、物质和能量。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一) 波浪1.概念:海洋上的波浪主要是风浪。风浪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风速越大,风浪也越大。2.影响:可利用波浪发电;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但也会导致污染物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加剧;影响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等。(二) 潮汐1.成因: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2.规律:一天2次涨潮两次落潮。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大潮。初七、八、二十三前后小潮。3.影响: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一天可以发电4次。

21、潮间带采集和养殖4.钱塘江大潮成因:河口形状: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为典型的喇叭状海湾。潮水易进难退。天文大潮: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风势: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河水顶托: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河流深度大,顶托作用明显。(三) 洋流1.概念: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海水2.寒暖流判断“南北半球判断”,北半球向北温度降低,南半球向南温度降低“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

22、海区的洋流是暖流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类型具体影响实例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等上升流处形成渔场秘鲁渔场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冬季暖流上空及寒暖流交汇处多大雾,对航行不利冬季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的大雾洋流从极地海区携带冰山向低纬海区移动,给航运造成威胁“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日本暖流给日本南部带来温和多雨的天气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漠环境的形成和沿岸寒流有很大的关系海洋环境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海上石油泄漏,污染范围扩散4.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

23、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寒流)(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 夏顺冬逆5.渔场形成的条件(1)地形:浅海大陆架海区,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2)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海区,海水扰动,冷海水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3)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6.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海域,海水受到扰动,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从而形成渔场。7.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四

24、、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概念:2.动力: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3.类型: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4.水循环过程及环节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2)人工降雨改变降水环节,增加了降水(3)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4)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6.地理意义:(1)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3)水循环促进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4)水循环可以改变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5)水循环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势

25、能和动能的转换,从而改造地表形态。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一、认识生物圈1.定义2.范围: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3.作用: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二、识别植被类型1.植被的垂直结构: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规律: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2.森林植被3.草原植被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植被特点热带草原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成片的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郁郁葱

26、葱,干季一片枯萎 动物的大规模迁徙温带草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温带草原气候)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耐旱,草原夏绿冬枯。3.荒漠(1)定义:植物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2)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植被特点:以旱生灌木为主,也有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4)植物对抗干旱的技能?叶面缩小减少水分蒸腾;肉质茎叶贮存水分;覆盖茸毛抵抗灼热;根系发达从深层土壤吸收水分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被与环境的关系2. 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第三单元 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一、喀斯特作用、形成条件及桂

27、林山水的景观成因1.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3.桂林山水景观4.桂林山水的成因:岩石: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发育。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植被:植被茂盛。水:地表水、地下水丰富。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影响: 1.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2.喀斯特地貌的影响:A.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天坑与地下河密不可分,可以寻

28、找水源。B.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下渗作用强,地表水缺乏。【问题举例】1.分析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有利条件: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建议: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接待能力;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和旅行社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护旅游资源等。6.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

29、被减少。 7.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8.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河水丰富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暗河;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第二节风成地貌一、内外力作用及风蚀地貌的类型: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3.外力:风力、流水、海浪、冰川。4.风蚀地貌类型:风蚀垄,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5.敦煌风成地貌典型的自然条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南部临山,西

30、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导致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二、风积地貌1.风积地貌的类型: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叫纵向沙垄,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叫金字塔形沙丘,形状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2.沙丘和等高线的关系:等高线稀疏的一侧沙丘的坡度缓,是迎风坡;等高线稠密的一侧沙丘的坡度陡, 是背风坡。、第三节河流地貌一、河流地貌【问题举例】1.水稻属于喜温喜湿的作物,试分析湄公河三角洲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湄公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处低纬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季降水量大,雨热同期,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生长。2.说明

31、刚果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多对流雨,流域大部分为盆地(必须答出);支流多(多支流);集(汇)水区面积广或流域面积广。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而成。4.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第四节 土壤一、土壤的概念、分层及组成:2.土壤分层结构:成熟的土壤自上而下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3.土壤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二、影响土壤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

32、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2)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提供水分和热量,进而影响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和生物活动。(3)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其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为重要。(4)地形:高度、坡度、坡向等影响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6)人类活动:合理的耕作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违反成土过程的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问题举例】1.某地土壤肥力高的形成原因。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纬度及海

33、拔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某地土壤。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经济林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破坏;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分析影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四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概述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

34、象或事件。(2)自然灾害的损失: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2.自然灾害的类型(1)按照20世纪的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2)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震(1)地震及其形成原因概念地震: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叫地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地震分类:按成因机制,可以分为构造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等。(2)地震构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

35、深度、AB为震中距。D位于等震线上,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3)震级和烈度含义特点影响因素震级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相差2级,能量相差约1 000倍取决于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烈度从震中向四周逐渐减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地面组成和房屋结构等有关(4)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5)分布地震分布地带: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地震集中分布地带2.洪涝(1)概念洪灾

36、: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涝灾: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乡村,就会形成涝灾。(2)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发生的影响毁林开荒:会导致地面下渗减少,增加洪水形成的概率,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减小湖泊及水库容量,从而加剧灾害程度。围湖造田:会直接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会使得排洪不畅,加剧洪涝灾害。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下沉,排洪不畅,加重洪涝灾害。全球变暖:导致海面的上升,排洪不畅,加重洪涝灾害。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跟不上人口集聚与城市化的速度,会加大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微思考 我国洪涝灾害

37、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自然原因:我国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3.滑坡、泥石流(1)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危害类型滑坡泥石流概念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形成条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土软弱面、触发因素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突发性巨大水流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暴雨频发的山区危害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埋没农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38、成因成因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4.季风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早,降水多,形成洪涝灾害;南方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晚,降水偏少,多旱灾;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灾害。5.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6.我国西南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7.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避一、地震灾害的防避1.防灾减灾基本措施特别提醒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

39、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2.地震灾害的防避措施(1)社会层面监测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预报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制度预案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教育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避灾害的意识及能力等 (2)个人层面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二、洪水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2.个人层面洪水前判定洪水警戒水位,选定最佳逃生路线;留意洪水预报,接到洪水警报后尽快撤离;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尽可能将水拒之门外;关闭燃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饮用水、手电,以及便于

40、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洪水中设法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在户外,突遇洪水袭来,立即向高处躲避。在室内,要转移到上层房间,直至爬上屋顶,等待救援;如洪水持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则要充分运用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洪水后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不食用腐败的食物,饮用水必须煮沸后引用;积极参加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三、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1)开展滑坡、泥石流风险性评估。(2)对潜在性滑坡、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3)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2.个人层面滑坡(1)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2)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3)建造截水沟、排水沟、防水覆盖层,防止

41、地表水渗入软弱面。(4)通过削坡减载来减小下滑力;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等增加抗滑力。(5)科学逃离。泥石流(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2)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3)保护和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4)雨季或者暴雨时,不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5)科学逃生,及时发出泥石流预警信号。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用途1.地理信息技术(1)概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技术,是地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核心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2.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用途应用领域作用资源普查调查资源数量、分布,对

42、农作物进行估产灾害监测与评价监测灾害分布,估算受灾面积,提供决策数据环境监测与评价监测环境状况及变化,提供决策依据区域、城市和工程建设规划工程勘察和测量,工程影响分析,布局优化交通定位、导航、线路规划,监测地壳运动其他有利于事故救援、安全保障、科学研究二、遥感及其应用1.遥感概述(1)概念:是利用装在飞机、飞船、卫星上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反射、发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3)环节(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5)应用: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2.遥

43、感影像中识别地物(1)色彩:水域为蓝色,人工建筑多呈灰色,植被呈红色。(2)形状: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棱角明显,形状规则;道路的宽度一般变化较小,而河流的宽度多变;道路相对比较顺直,而河流则弯弯曲曲等。3.遥感影像判读: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判读。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功能:获取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2)特点: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3)应用: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方面。2.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2)应用:应用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决策和管理等方面。四、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1.卫星定位位移检测预警系统(1)原理:通过在滑坡体和建筑物上设置的多个卫星定位检测桩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位移分析系统。一旦变形量超过预警阈值,系统将实时预警。(2)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建立卫星定位位移监测预警系统的意义(1)为研究滑坡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和危害程度等提供了翔实数据。(2)通过监测预警的实时性,为及时处置滑坡险情提供了技术保障。第 38 页 共 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