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鸭子拌嘴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音乐课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设计者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鸭子拌嘴 学科 音乐 学段 1-2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 体裁与形式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奏和识读乐谱、综合性艺术表演、创造领域 中的即兴编创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领域的相关建议,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 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音乐听觉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反复聆听过程中感受
2、乐曲主 题,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场景与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鸭子拌嘴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 5 课中的一首欣赏曲,由安志顺创作,是一 首民间打击乐曲。作品取材于西安鼓乐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 , 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小钹、水镲等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 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音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感知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用语言表 述乐曲的情绪与情感,能够感知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乐 曲的情绪与内容。在节奏方面,能够拍读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合而成的 简
3、短节奏。 教学目标 2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1.聆听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鸭妈妈和小鸭的可爱形象。 2.感受民间打击乐器的丰富表现力,增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辨析、情境模拟等方式感受小钹与水镲的声音特点及鸭子拌嘴的情景, 了解乐曲所表现的不同场景与内容。运用体验、模仿、合作等方法,创作性地进行鸭子 拌嘴情境表演。 (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小钹和水镲,能根据乐曲中的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 变化,分辨所表现的不同场景与音乐形象。 2能运用动作、打击乐器和手拍节奏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鸭子拌嘴和鸭子走路的
4、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打击乐器所表现的不同场景与音乐形象。 了解两次“拌嘴”音乐的不同。 教学难点: 听辨出第一次鸭子“拌嘴”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环节目标:听辨问好的节奏,锻炼学生对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节奏的识记能 力和看谱表现节奏的能力。 活动活动 1.1 1.1 师生问好,听辨节奏师生问好,听辨节奏 1.1.师生手拍节奏问好: 3 2.2.请学生说出师生问好的节奏,老师课件出示。 3.3.全体学生拍读节奏一遍。 设计说明:通过手拍节奏的方式师生问好,锻炼了学生听辨节奏的能力和看谱表 现节奏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5、 (二)认识乐器,感受形象(二)认识乐器,感受形象 环节目标:了解小钹和水镲的音色特点及其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活动活动 2.1 2.1 介绍乐器,了解音色介绍乐器,了解音色 1.教师出示小钹,介绍乐器名称,再出示水镲,介绍乐器名称,让学生说一说这两 种乐器在外形上的区别。 2.教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与老师用小钹和水镲敲击师生问好的节奏,其他学生听辨 乐器音色的不同。 3. 提问: 如果要用小钹和水镲来分别表现鸭妈妈和小鸭子, 你觉得应该怎么用呢? 设计说明:采用演奏乐器、学生听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乐器音色,请学生根据 音色特点判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活动
6、 2.2 2.2 揭示主题,理解作品揭示主题,理解作品 1.教师揭示本节课主题:欣赏一首由小钹和水镲主奏的乐曲鸭子拌嘴 ,并介绍 作品: 鸭子拌嘴是由安志顺改编的一首民间打击乐曲。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拌嘴”的理解,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拌嘴:就是你一句我 一句,争吵的意思。 设计说明:了解作品名称,引发探究意识,从而理解“拌嘴”的含义并了解作者,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欣赏乐曲,了解内容(三)欣赏乐曲,了解内容 环节目标:了解乐曲所表现的不同场景和音乐形象。 活动活动 3.1 3.1 重点聆听,感受不同重点聆听,感受不同 4 1.教师播放第一次鸭子拌嘴的音乐,并用动作模拟鸭子拌嘴的样
7、子。再次播放拌嘴 音乐,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动作体会。 2.教师播放第二次拌嘴音乐。提问:你感觉鸭子们第二次拌嘴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 变化?学生回答问题。 再次播放第二次鸭子拌嘴的音乐,学生和老师一起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变化。 设计说明:了解两次“拌嘴”音乐的不同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采用动作模拟的 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从音乐力度与长 度的变化来分辨两次拌嘴音乐的不同,锻炼了学生的听觉思维。 活动活动 3.2 3.2 完整聆听,初步感知完整聆听,初步感知 1.学生看着图片完整聆听乐曲,听到鸭子拌嘴的地方就和老师一起用动作模仿。 设计说明:通过完整聆听乐曲初步感受
8、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活动活动 3.3 3.3 分段聆听,了解内容分段聆听,了解内容 1.聆听第一段音乐 (1) 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听辨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出场顺序。 (2) 教师揭示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试着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然后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2.聆听第二段音乐 (1)完整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看老师在鸭子拌嘴的地方做了什么动作。 (2)用语言和动作帮助理解:两只鸭子好像在说:我的我的我的我的,不给你不给 你不给你不给你。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进行体会。 (3)播放音乐,请学生听到鸭子拌嘴的地方时就举手示意。 (4)再次聆听,师生一起在鸭子拌嘴的地方对口型做动作。 3.聆听第三
9、段音乐 (1)教师出示图片,讲解这一段所表现的内容。 (2)请学生再次熟悉鸭子们第二次拌嘴的音乐。 (3)聆听第三段音乐,在鸭子拌嘴的地方用动作表现。 4.聆听第四段音乐 (1) 提问: 接下来的这段音乐, 咱们在前面听到过没有呢?小鸭子们又在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问题。 5 (2)再听音乐,师生一起跟音乐表演鸭子走路回家的动作。 设计说明:感受打击乐器所表现的不同场景与音乐形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采 取分段聆听的方式进行;听辨出第一次鸭子拌嘴的音乐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依据建构 主义理论,采用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拌嘴”音乐的理解,从而能够 从第二部分音乐中听出鸭子拌嘴的音乐。 活
10、动活动 3.4 3.4 完整聆听,再次感知完整聆听,再次感知 1.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做鸭子走路和鸭子拌嘴的动作,同时思考问题。 2. 请学生按照音乐所表现的场景给图片排序。 设计说明:通过为图片排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活动活动 3.5 3.5 观看视频,直观感受观看视频,直观感受 教师播放鸭子拌嘴的演奏视频,学生观看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演奏技巧。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演奏视频,让学生对民间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演奏技巧有 所了解。 (四)合作体验,表现主题(四)合作体验,表现主题 环节目标:运用力度的变化和即兴创作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鸭子走路和鸭子拌嘴的 情景。 活动活动 4.
11、14.1 体验鸭子走路的节奏体验鸭子走路的节奏 1.出示节奏谱,学生用双手拍击节奏一遍。 2. 提问:要表现鸭子们从远处向河边走来了,我们可以在拍击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拍一拍。集体练习用渐强的力度拍击节奏。 3. 提问:那鸭子们从河边向远处走去又可以怎么表现呢?继续请学生说出方法, 然后集体用渐弱的力度拍击节奏。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情境运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内容对于学生创新 思维的发展大有益处。 活动活动 4.2 4.2 体验鸭子拌嘴的节奏体验鸭子拌嘴的节奏 6 1. 出示节奏谱,请两名学生到前面用小钹和水镲表现鸭子拌嘴的情景。 2.教师提示鸭子越吵越激烈的时候可
12、以自己即兴敲击节奏,还可以加上身体的动作 来表现。学生尝试练习。 3.两名学生把鸭子拌嘴的情景完整表现一遍。 设计说明:用打击乐器表现所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即兴演奏的设 计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活动 4.3 4.3 鸭子拌嘴情境表演鸭子拌嘴情境表演 全体学生用手拍节奏的方式表现小鸭子们,两名学生用乐器表现鸭子拌嘴的情景, 共同合作展示鸭子拌嘴的故事。 设计说明: 鸭子拌嘴的情境表演把所听内容直观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认 知水平,也促进了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检测所学,师生小结(五)检测所学,师生小结 环节目标:运用课后检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3、和掌握程度。 活动活动 5.1 5.1 教学检测,总结拓展教学检测,总结拓展 1. 教师出示检测题,请学生回答问题。 2. 教师小结。 设计说明:教学结束后当堂检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 教学效果,教师的小结将所学内容延伸到了课外。 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环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让学生在大量“听”的基础上, 运用节奏和律动参与欣赏,采用图片提示、对比聆听、体验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 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具体来说有以下两大优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在设计上没有仅仅局限于单纯地欣赏音乐作品,而 是结合鸭子拌嘴所具有的情境性和节奏感强的突出特点
14、,在充分地欣赏基础之上,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地鸭子拌嘴情境表演,让学生结合情境按照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拍 击节奏来表现鸭子走路的情景,在学会鸭子拌嘴的节奏以后,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进行即兴创作,共同表现鸭子越吵越激烈的样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听辨出第一次鸭子“拌嘴”的音 乐。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在开始的问好环节就启发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问好方式,先 让学生对“拌嘴”的节奏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讲解拌嘴的特点,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 两只手代表两只鸭子,跟随拌嘴音乐做动作,最后在欣赏第二部分音乐时,我利用语言 记忆法帮助学生继续练习, 让学生在听、 说、
15、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记忆第一次鸭子 “拌 嘴”的音乐。通过多种方法的共同作用,很多孩子都听辨得比较准确。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在课堂小结环节,运用问答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体现学生的课堂学 习反馈及教学效果。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 1. 以“节奏”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学习。 在北京市中小学部分音乐能力中对于二年级在节奏方面的要求是,能够看谱表 现、 聆听模仿由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四分休止符组合而成的二拍子节奏。 于是我从 鸭 子拌嘴的音乐中提炼了鸭子拌嘴的节奏作为本节课的
16、重点学习内容,课的开始部分采 用按节奏问好的方式,然后请学生说出问好的节奏,集体练习拍读节奏,在聆听拌嘴音 乐时用动作表现拌嘴的节奏,在后面的情境表演时,引导学生运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鸭 子走路的节奏,请学生运用小钹和水镲来表现拌嘴节奏,最后两个人一起即兴敲击节奏 来表现鸭子拌嘴的情景。 8 2.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比如在课 的开始环节,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钹和水镲表现的是小鸭子和鸭妈妈,而是让学生通 过聆听来自己得出答案;在听辨两次拌嘴音乐时,让学生通过音乐的特点来思考鸭子的 两次拌嘴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说出用渐强与渐弱来表现鸭子们向河边走来和向家里走 去的情景,鼓励他们通过即兴演奏来表现鸭子拌嘴互不相让的音乐形象。以学生为主体 的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