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理县教育科研课题定理县教育科研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文号课题批准文号 定教发定教发20191072019107号号 + + 课课 题题 名名 称称 小学生幸福 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课课 题题 负负 责责 人人 课题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 研研 究究 时时 限限 填填 表表 日日 期期 X X X 定理县正阳路小学校 2018.12-2021.12 2019.06 定理县教育发展中心定理县教育发展中心 制制 20192019年年 1 1 月月 填表说明 第 1 页 共 17 页 一、课题开题工作结束后,课题组需根据专家意见,及时调整、 完善研究方案,填报本报告,并在十个工作日内报送市
2、教育发展中心。 二、开题报告主要评议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重在问题明 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计划落实。 三、本报告一式两份报,课题组留存一份,市教育发展中心留存 一份备案。 第 2 页 共 17 页 一、开题报告会活动简况 活动时间 2019年 6 月 19日 活动地点 定理县红星街小学 主持人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专家组构成(专家组 3-5人,学术秘书 1 人) 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签字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职称/职务 校长 工作单位 签字 陈会明 刘向东 何 怡 王志诚 杨 光 李爱媛 定理正阳路小学校 定理正阳路小学校 定理正阳路小学校 定理正阳路小学校 定理正
3、阳路小学校 定理正阳路小学校 副校长 少先队辅导员 一级教师 二级教师 一级教师 第 3 页 共 17 页 二、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 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 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 态”。可见,创造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前提。 1.当今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带来了教育的新纪元,同时由于教育理念的偏 差也带来了许多弊端: (1)家长包办一切,
4、让孩子失去动手机会。动手能力,都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体 验中获得的。但现在很多家长,总是会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或担心安全意外,或担 心孩子损坏东西,任何事情都是家长自己去做,直接忽略孩子,这种包办一切的行为, 就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的动手实践的机会。 (2)电子产品偷走了孩子参与活动时间。如今孩子们的游戏已经不局限在弹球、 跳房子上了,而是以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为主。电视、手机、ipad在带给我们生活 上巨变的同时,占据了孩子大部分本应与人交往、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导致学生身 体素质下降的同时,心理上迷恋虚拟的世界。 (3)“灌输性”说教式变得低效、无效。空乏的说教让孩子形成自动屏蔽信息 模式,教育无法
5、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4)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丢失了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小学 6 到 15岁的孩子参加周末兴趣班、辅导班的占 68%以上。 因此,造成孩子的生活变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三点一线式,变得单调、枯燥、 乏味。 2.学生失去了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缺乏了对生活的憧憬,导致小学生的 获得感、幸福感令人堪忧。 据上海市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市 8 个 区 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 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到 1.71%,有 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 想法的人数也
6、达到 15.23%。 调查显示,33%的被调查儿童“经常有压力感” ,53% “有时有压力感”。也就是 第 4 页 共 17 页 说,80%以上的在校小学生程度不同地背负着“成长压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 辅导中心主任徐光兴博士透露,我国中小学生患忧郁症的比例正在上升,截至 2010 年 6 月 1 日,这一比例已经达到 5%6%。患忧郁症人群的最早年龄已经提前到了 8 岁12岁。2018年 10月 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将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放到了重 要位置。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面相对要更窄,与家庭、社会的交流 更少,获得幸福体验的机会变少。有研究表明,寄宿制小学儿童的
7、违纪行为和神经症 问题比率也明显高于普通小学儿童。同时,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 题,主要是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通过对我校师生的幸福指数问卷调查,发 现 50%以上的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成长的压力”,获得感、幸福感较低。 3.探索体验式德育课程,我们拥有许多优势资源: (1)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李白文化、火药文化、哪吒文化;清香园、李白故 里酒厂均是我校德育实践课程实践合作单位。 (2)红色文化:西山烈士陵园、红军博物馆、王右木纪念馆、红军桥是我校开 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基地。 (3)职业体验:科技园区、生态园区、汇星商场、超市、兰兰糕点、消防队是 我校德育实践课程合作单位。
8、 (4)生活体验:华丰集团下属子公司圃禾农业是我校地定点野炊、春游活动场 所。 (5)内部资源:组建了以“学校、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生活教师、任课 教师、家长”七位联动的德育教育团队,以“少先队、后勤处、生活部”为核心的德 育服务团队。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成熟的、完整的 德育系统。 (6)我校 4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68%,教学理念先进,教师队伍优秀、 校风、教风严谨,管理精细。 从这些丰富的外部资源中,我们通过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提炼出德育主题,开 发德育校本课程。结合我校的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创建“幸福校园”,引领师生的 幸福人生,让学校成为心之向往
9、的乐园。基于上述的原因,我校提出了“幸福+体验 式德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此加强对学生幸福成长的引导,有计划的 开展“幸福教育”,让师生全面认识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分享幸福,从而整 体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第 5 页 共 17 页 (二)课题的界定 1. “体验”的“体”,意为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 体验具有过程性、参与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 讲,体验是“理智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 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所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亲身经历, 亲自验证,才能
10、获得科学知识,养成道德品质,掌握技能。 2. “体验式德育” 是教师依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感知来创 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内化形成个人的是非观念和道德 品质,通过反复的体验、积淀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利用学校德育实践平台,给学 生适合的教育,给孩子适宜的爱。“幸福+”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理解,也 可将文字 “幸福”与符号“+”分开来理解,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和融 合。“幸福+”是实现我校“承载梦想,幸福人生”办学宗旨的现实化。江外是“四 部一体”的教育园区,包涵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这里的“幸福+” 是江外办学宗旨,从幼
11、儿园到高中连续性教育的整体体现,即小学 “幸福+规则+友善 +感恩” , 初 中“幸福+责任+热情” ,高 中“幸福+职业规划+生态+明辨”。因 此 ,“幸 福+”既有小学低、中、高段的递进关系,又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延伸和累积。同 时 ,“幸福+”在小学阶段的实施中,一方面是指学校+德育实践合作单位+家庭+社区, 这种多元的德育参与单位;另一方面是指我们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价、学校 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获得相应程度的参与感、获 得感、幸福感;三是利用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外界建立亲切、友善的关系,让他 们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和世界达成和谐统一,在丰富的情感体
12、验中,得到充分的情感 交流与精神满足,即获得参与感、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归宿感的幸福体验。四 是“幸福+”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即“幸福家”意为我们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3. “校本课程”是我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依据我校现状 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我市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利用我校德育合作单位 等资源,开展德育课程开发活动。促进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幸福、获得幸福。 第 6 页 共 17 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幸福+的相关研究。 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
13、会秩序,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幸福感是一种情感 与心态,是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网络又有关于民众幸福感 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6%的人认为自己很幸福,33%觉得一般,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 响一个人的幸福感,舒适的环境能增加幸福感。可见针对幸福感的研究是时代的需求。 在 1981年之前,转学报发表过幸福的家庭随感,这一篇文章首次提及到“幸 福”一词;在 20世纪 80年代 21世纪初年代,主要是在研究主观幸福感,包括大学生、 老年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但是不包括儿童,但是在 2000年时,来自中国期刊关于家庭 教育幼儿幸福感的成长,说明社会对于
14、“幸福感”的关于倾向于低年龄的孩子, 一共有 35篇文献;在接下来的 7 年里面,对于社会群体幸福感的调查和研究发表有 830 篇;直到 2008年,对于社会幸福感的关注已经提升到了高峰,接下来的每年每月份,各 种期刊都先后发表 2256篇文章,短短的三年,惊人的数字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 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对于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仍然是相对空白的,2008年,仅 有 2 篇,之后仅有 3 篇。本综述主要是对于小学生幸福感进行分析与研究,不仅仅是 幸福感,而是幸福+的研究,对于幸福更深层次,多元化,多样的体验幸福。 二、体验式德育的相关研究。 日本最早提出了在高中开设“劳动体验学习课”;
15、心理学家朱小蔓在情感教育 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是情绪唤醒、主体感受与体验的过程;山东张志勇所著情 感教育论,介绍了国外情感体验情况;教育专家班华重视道德情感培养,就要强调 体验,通过体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 惊铎教授主持“十五”规划重点提出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 结合,最后已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 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所著的幸福与教育一书曾掀起了国内外教育人士的热议。 纵观现有研究,体验作为一种德育方式,有助于个体内化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 道德情感,在现行教育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16、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 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 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第 7 页 共 17 页 基于上述相关研究情况,我们选取小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展开体验式德育课程的 探究。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 化发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幸福、体验幸福、分享幸福,继而实现我校的“承载梦 想,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 三、校本课程的相关研究。 20世纪 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20世纪 80年 代末和 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 制普通高
17、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2001年 6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 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由此可见,赋权与学校,让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家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近年来,针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比较多,各地方特色 不同,但多数是学科上的校本教材,没有一个是关于德育方面的校本课程研究,本次 研究是在德育方面的校本课程研究,更具体,更接地气。 (三)本研究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
18、一)理论依据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 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 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它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参 加,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 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多门学科知识 的整合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 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
19、目的。 第 8 页 共 17 页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 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 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 谐发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 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达到至善,而最大的幸福就是“合 乎德性的灵魂实现活动” ,强调人之为人的独
20、特意义德性的实现人自身。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合乎人之本质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以激发人的本质要求为目的,促 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达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内在的和谐。寻访先哲,亚里士多德 德性论幸福观能给德育很大的启示:德育的灵魂成就人生,实现幸福。 4.杜威:他提出现代教育是“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的“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从“知行合一”思想出 发,学校应当把单纯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移到儿童的活动上来,依照儿童发展的 程序,通过儿童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逐渐发展他的能力,直到他能教育自己为止,在 活动体验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5.马克思的辩
21、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的认识要经过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幸福。 6.陶行知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教学 做合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善出现偏差教育的弊端,增加体验生活的机会, 改变德育传统的说教模式,逐步转化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体验式德育模式,提高实效。 “小学生幸福+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既有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幸福观、杜 第 9 页 共 17 页 威新三中心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等经典理论的支撑,更有新形势下
2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的引领。为实现我校“承载梦想幸福人生”的 办学理念,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格,通过体验式活动,获得幸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 10 页 共 17 页 (四)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结合我校寄宿制管理模式,整合学校德育课程资源,探索符合小学生成长特 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德育活动途径、方法和意义,开发以提升认知幸 福能力的学校德育校本教材,通过体验式活动、体验式课程等形式,让低段学生 在“知规则”中认知幸福在于自律,让中段学生在“明友善”中感受幸福在于给 予,让高段学生在“懂感恩”中懂得幸福在于回馈。
23、 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发定理辖区内的德育资源,梳理学校已有 的、成功的德育活动,建立课程管理体系,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寓德 育于活动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感悟体验、愉悦身心、终身受益、 获得幸福感。 3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自主性、感悟与分享、目标达成等方面针对 性、实效性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构建起有效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评价体系,丰富学 校“幸福+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4探索一套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本校特点 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提升学生幸福 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丰富我校“整体+体验”
24、德育模式的内涵。 5整合教育资源,为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优秀班主任队伍做出有 益的尝试和探索。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承载梦想,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 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 我校德育特色。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即以小学低段知规则;小学中段明友善;小学 高段懂感恩为主题,解决德育教育无章可循,难抓难管的问题; 2创设德育体验平台,即: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保护生态、规划 生涯,解决德育实践活动少、形
25、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创新和吸引力的问题; 3设计德育评价体系,即: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星级班级评比、点赞卡等操作 性强的评价机制,解决德育评价模式单一,以说教代替学生个体成长感受的问题; 第 11 页 共 17 页 4构建德育体验课程,即:用好班常规、班队会、道德与法治、生态生命安全、 心理辅导、团队建设、传统文化等课程,解决德育体验活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 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5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即: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讲坛、家长学校,开展 亲子活动、家校互动,解决住读学校亲子交流时间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 题。 (五)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实施路径及措施: 1. 分段设
26、计学生培养目标,开发“小学生幸福+体验式德育” 校本教材。结合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针 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围绕我校小学部“幸福+规则+友 善+感恩”的课题研究方向,将小学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段以适应小学生活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目标,中段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 互助合作意识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目标,高段以加强孩子自我保护 意识、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实 际,将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知规则、明友善、懂感恩”,在此基础上,设计 三
27、个阶段的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让教育及体验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 2.围绕“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保护生态、规划生涯”开展全员体验 活动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幸福。构建“学校+德育实践合作单位+家庭+ 社区”多元德育参与单位,拓宽德育体验路径,依据活动的内容,将学校德育体验活 动归结为五大系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保护生态、规划生涯”体验式 德育活动课程,即: 以入学教育、入学礼毕业礼、开学课程、阶段性表彰为主的“热爱生活”系 列体验活动课程; 第 12 页 共 17 页 以开心农场种植体验、野炊、生活技能培训为主的“学会生存”系列体验活动 课程; 以阳光小天使、研学旅行
28、为主的“保护生态”系列体验活动课程; 以超市、商场、清香园、兰兰糕点、消防队等职业体验为主的“规划生涯”系 列体验活动课程; 以感恩教育、心理团队辅导、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自救自护演练、校园欺凌等 为主的“尊重生命”系列体验活动课程。 3. 依据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程目的,对参与体验活动对象及活动效果进行预见性评 估,及时了解、分析学生对体验式活动的认可度、参与度及在体验活动中主体地位的 发挥情况,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建立体验成长档案,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活动评 价体系和成长评价体系,如在全校范围内使用点赞卡,让学生正面积极的体验行为得 到及时的肯定。 4. 依据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程的性质,利用好常规
29、教育平台,抓好体验式教育活动。 结合我校住读管理的特点,利用好我校班常规、班队会课、道德与法治、生命生活与 生态等课堂,以体验式班会课、体验式心理辅导、团队建设等活动课程,变“说教式 德育”为“体验参与”,让学生从活动中自己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与总结、在表达与 分享中提升认知,最终达到自我成长、互助成长、共同成长的幸福目标。 5.依据“幸福+”延伸为“幸福家”的概念,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建立并完善家 长委员会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培养智慧家长,营造幸福家庭氛围,根据学生不同的 年龄阶段,设计不同阶段的家长学校培训主题,低段强调规则意识培养,中段强调陪 伴与尊重,高段强调责任与感恩,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
30、育高度同步。把家长请进课堂, 开办家长讲坛活动,为学生带来课本以外的知识与体验,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幸福人 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8年 11月2019年 3 月) 学校课题组下设各个研究小组,相关处室牵头,组织干部教师深入研究。 (1)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各年级组牵头,成立教材及课程研究小组 2.课题实施阶段(2019年 4 月2020年 12月) 第一阶段:小学生幸福+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框架的构建 组织全校师生大讨论,深化内化幸福+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理念,细化课程设置 第 13 页 共 17 页 目标,聘请专家指导,形成小学生
31、幸福+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的框架。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研究阶段 学校完善课程设置,各处室牵头,各研究小组组织教师采用调查研究、集体教研、 备课,设计不同课程及活动的体验流程,形成研究过程性资料。 3.总结阶段(2021年 10月-12月) 2021年 10月12月,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安排撰写研究报告,其他人员收集整理 课题资料,对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完善,申请结题。 2021年 12月,请市教师发展中心课题研究专家进行指导,充实完善结题资料, 并申请结题。 (三)主要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针对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及校内校外现场调查等方式,调查课题实 施的条件与现状,收集相关资料。 2.文献研究法:认
32、真学习国内外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等,为本课题研究提 供理论支撑。 3.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个别行为、个别表现及个别活动深入细致研究。 4.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行为、 机智等,积累具体资料,并在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5.实践反思法:在活动开展中,不断反馈,及时调节活动的方法、内容、途径, 使实践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 第 14 页 共 17 页 1.课题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书面材料) 2.学生前测情况分析及中后期调查统计分析。(书面材料) 3.个案分析。(书面材料) 4.课题研究论文与随笔。(论文集、书面材料) 5
33、.活动设计、活动过程资料;校本教材,即课程设计、课件、主题活动方案等。(书 面材料、图片资料) (七)预期的研究效益 1.对学校而言:在活动中构建学校体验式德育模式,形成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编 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起有效的体验式德育系列活动评价体系,收集整 理活动成果集。 2.对老师而言:改变育人理念,更新育人观念,提升教育情怀,提高活动组织能 力,课程开发的能力,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3.对学生的而言: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2)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感悟体验、愉悦身心、终身受益、获得幸福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34、4)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第 15 页 共 17 页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 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 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并潜心钻研教与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 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我校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教研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学校有专 门的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资源室、电教室、 图书室已组成了专门的课题服务
35、小组,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 查阅相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3.学校建校以来,发展迅速,有专用经费用于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调研,并 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学校与绵阳师院、市教科所、市教研室等部门有密切的 联系,这些单位的领导、专家对我校教科研及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关心,能给予指导 和帮助。 4.围绕本课题,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资料文献搜集、教育探索实践、外出参观和 学习等调研工作。本校每周都有一次班主任学习讨论的时间,全体班主任教师在一起 研讨课题等相关内容,为课题的研究时间提供保证。 三、专家论证意见 第 16 页 共 17 页 (对开题专家意见选择、归纳整理后的要点) 四、修订说明 (侧重说明根据专家评议意见或建议所做的研究方案调整要点) 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