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文)试卷 第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1yx?,则该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135 2、 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图 (单位: cm),则该 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 A 12cm 2 B 15cm 2 C 24cm 2 D 36cm 2 3、等 差数列 an中, a2 a4 2, a3 a5 8,那么它的公差是 ( ) A 3 B 4 C 5 D
2、6 4、两直线0343 ? yx与14 ? yx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 A 4 B54C45D 1 5、已知等比数列 na 的公比 13q? ,则 1 3 5 72 4 6 8a a a aa a a a? ? ? ? ? 等于 ( ) A. 13? B. 3? C.13 D.3 6 在下列关于直线 l 、 m 与平面 ? 、 ? 的命题中 ,正确的是 ( ) A若 l ? 且 ? ,则 l ? B若 l ? 且 /?,则 l ? C若 l ? 且 ? ,则 /l ? D若 m? 且 /lm,则 /l ? 7、若图中的直线 L1、 L2、 L3的斜率分别为 K1、 K2、 K3 则(
3、 ) A、 K1 K2 K3 B、 K2 K1 K3 C、 K3 K2 K1 D、 K1 K3 K2 y o L1 L2 x L3 - 2 - 8.、若 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 s in : s in : s in 5 : 1 1 : 1 3A B C ?,则 ABC ( A)一定是 锐角三角形 . (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9、 点 P( x, y)在直线 x+y 4=0上, O( 0, 0) 是原点,则 |OP|的最小值是( ) A B 2 C D 2 10、 已知直线 l1:( m 1) x+y+2=0,
4、l2: 8x+( m+1) y+( m 1) =0,且 l1 l2,则 m=( ) A B 3 C 3 D 3 11、 已知直线 l 过定点 ( 1,2)P? , 且与以 ( 2, 3)A? , ( 4,5)B? 为端点的线段(包含端点)有交点, 则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5? B ? ?1,5? C ? ? ? ?1 5,? ? ?, D ? ?1 (5, )? ? ?, 12、在正三棱柱 ABC A1B1C1中, AB=4,点 D在棱 BB1上,若 BD=3,则 AD与平面 AA1C1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5、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3 已知向量 ( 1,2)a? , (2, )bx? ,若 ab? ,则实数 x 等于 _ 14.若直线 2 1 0ax y? ? ? 与直线 20xy? ? ? 互相垂直,那么 a 的值等于 。 15、 点 ( 1,3)P? 关于直线 x-y=0的对称点 Q的坐标为 16、已知 x+y+3=0, 则的最小值为 。 三 .解答题: (本大题共 6小题 ,共 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 (本小题满分 10 分)求经过两条直线02:04: 21 ? yxlyxl 和的交点, ( 1) 且与直线012 ?yx平行的直线
6、方程 ( 2) 且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方程。 - 3 -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三棱锥 P ABC? 中, PA? 平面 ABC ,AB BC? , D 为 PB 中点, E 为 PC 的中点, ( 1)求证: BC 平面 ADE ;( 2)求证 :平面 AED? 平面 PAB . 19 (本小题满分 12分) 直线 l 过点 P( 4,1), ( 1)若直线 l 过点 Q( 1,6),求直线 l 的方程; ( 2)若直线 l 在 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求直线 l 的方程 。 20、(本小题满分 12分) 在 ABC? 中,已知 ?60,3,2 ? AACAB . ( 1)求 BC
7、的长; ( 2)求 C2sin 的值 . 21(本小题满分 12分) 在等差数列 ?na 中, nS为其前 n项和 )( ?Nn,且 243, 16aS? - 4 - () 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 设 11? nnn aab ,求数列 ?nb的前 项和 nT 22. (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 1,在 Rt ABC 中, C=90, D, E 分别为 AC, AB 的中点,点 F为线段 CD上的一点,将 ADE沿 DE折起到 A1DE 的位置,使 A1F CD,如图 2。 (I)求证: DE平面 A1CB; (II)求证: A1F BE; (III)线段 A1B上是否存在点 Q,使 A1C平面 DEQ?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