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638916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4课 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难点】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长河中,诗歌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他们的诗情雅趣,雄心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而中国古代诗歌,又分为诗、词、曲三大体裁。今天我们就各采一颗,从中领略中国灿烂的诗歌文化。二展示目

2、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美读,品韵味: 1.初读五首诗词,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及形式特点: 松柏冢(zhng)累累(li)狗窦(du) 雉(zh) 舂谷(chng) 羹饭(gng)饴(y)岑参(cn shn)裘(qi) 冷难着(zhu) 辕(yun) 瀚(hn) 阑(ln) 羌(qing) 掣(ch) 万兜鍪(du mu)2.再读,根据五言七言诗节奏特点,读准节奏。明确:五言:二三节奏;七言:二二三或四三节奏。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

3、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朗读给大家听,要求读谁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并说说你这样处理情感的依

4、据。学生展示,师生评价。活动二:归类,写“名片”:1.知识卡片:古代诗歌: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歌行、建安诗歌等,格律自由、 对仗不拘、篇幅不限。 近体诗(格律诗)(形成于唐代)分为绝句和律诗。结构严谨,字数、句数、用韵都有一定 限制。 词:(盛行于宋代)每首词的词牌标示音乐性和格式,字数有定,句子长短不一,常分为上下两部分。 曲:(盛行于元代)包括杂剧和散曲。句子长短不一,字数不定,句式比词更灵活,语言具有 口语化的特点。2.这五首诗分别代表着古诗的几大门类,请你分别为这几首诗拟写名片。提示:可以从体裁、内容、语言、派别、题材类别等等方面,用恰当的关键词拟写名片。学

5、生探究,展示。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歌行体,七言古诗、咏雪诗、边塞诗、送别诗,歌行体诗,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五言古诗,叙事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词,豪放词,咏史诗,怀古诗。过零丁洋,七言律诗,绝命诗,述志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曲,小令,咏史诗。3.如果让你说说这几首诗的共同点,你能发现是哪一点吗?学生探究,明确:内容上有共同主题战争。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苦寒之境的戍边生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过零丁洋展现战败不降的气节;山坡羊潼关怀古由在潼关这个军事要地抒发历史兴衰的感慨。追问:如果再给这五首诗

6、分分类,你会怎样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探究,展示。意思对即可。示例:两首律诗为一类;词曲均为怀古诗为一类。接下来按照此分组进行学习。尽管这五首诗有着相同的主题,但其中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诗歌意象、意境、典故等等,解读诗歌内容,触摸诗人的情感与志趣。活动三:学习十五从军征:1.知识回顾:乐府,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学过木兰诗就属于乐府诗。乐府: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而来。汉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歌诗”,魏晋南北朝人始将其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故乐府诗者,主要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

7、编的玉台新咏等书中,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成乐府诗集(最为完备)。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2.这是一首叙事诗,请试着讲述老兵回乡的故事。要求:将故事情节讲完事、将人物讲生动。学生活动,展示。预设:1-2句:久战始归;3-6句:归途询问;7-14句:回到家中;15-16句:出门东望。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主人公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补写老兵此时的心里。学生探究,展示。师生评价。4.老兵的期盼成真了吗?现在是怎样的?请勾画本诗的意象?说一说有何作用

8、?试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你的阅读感受。学生探究,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作用:衬托出荒凉的景象,烘托人物悲凉的心情。阅读感受:示例:苦。5.赏析:诗中没有一个“苦”字,却处处给人以苦的滋味。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写法,说一说这一处是如何表现“苦”的。学生探究。展示。示例:开篇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字相对照,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这一句,写出了兵役之苦。远望是“松柏冢累累”,近看是“兔从狗窦入井上

9、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景象,暗示家园早已荒废。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苦。“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羹饭熟了却“不知饴阿谁”,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这几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几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四小结:本首诗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作者选取非常有表现力的

10、景物(意象),层次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老兵归乡的凄惨景象,并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令人感伤。通过动作与语言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家破人亡、晚景凄凉的老兵形象。五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律诗。第一首白雪歌羝武判官归京。看标题,你能想到这是哪类诗歌?你还知道这类诗词哪些著名诗句?明确: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训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看看诗人在这里又会表达怎样的惜别之情呢?二展

11、示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三.课堂活动:活动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文学常识:岑参: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擅长七言歌行。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写作背景: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

12、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其特点是不讲究格律,

13、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句数多少不限,表达方式类似于古乐府的叙事方法,将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2.解读标题:从标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探究,明确:题目中的“白雪”,点明了歌咏的对象;歌,表明这是一首古体诗;“送”“归京”既点明了诗歌为送别诗,也点明了送别的原因。送别诗通常会表达怎样的情感?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意象来体味。3.结合注释理解诗义,说一说诗歌歌咏了怎样的雪景图?试为这些雪景图拟写标题。学生探究。展示。示例:八月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营饯别图、雪地惜别图4.品析鉴

14、赏: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学生探究,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卷”字生动地写出了北风的猛烈和强劲,将北地坚韧的白草都吹折了;“飞”字不仅写出了白雪漫天飞舞的景象,更写出了雪下得猛,下得急。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狂雪骤的特点。“即”字突出了风雪之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一夜”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的惊讶和赞叹;“千树万树”写出了雪景的壮阔;“梨花”不仅写出皎洁悦目的白色,而且传神地表现了雪花成簇的形态。这一句用比喻的修辞,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雪景明丽的特点,也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

15、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描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

16、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勾画了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个“空”字,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驻立在东门,遥望友人远去的方向,曲折的山路上已看不到友人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深深浅浅的马路印痕。这句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小结: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写起,以雪景结束,由雪景引发

17、咏雪与送别。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瀚海雪景图,它既是饯别送行的背景,又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把对北国风景的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全部融进这壮丽的北国雪景中了。活动二:学习过零丁洋:1.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末,全力抗元,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2)写作背景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

18、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写此诗时,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燕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此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无依无附。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重点词语:“起一经”:古人要想做官,必须刻苦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也就是“经”。“四周星”: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恰是四年。惶恐滩: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令人惊恐。景炎二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这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如今文天祥兵败被俘

19、,押送北京时路过此地。3.赏析:请任选一联诗句,说一说这句写了什么?使用的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探究。展示。示例:(1)诗的首联:写了诗人遭遇辛苦,终于因读经书考科举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关头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寥落”一词写出战斗的频繁、艰难。(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作者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作者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飘”“打”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而动荡不安的情景。(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零丁”反复出

20、现,巧妙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双关修辞,对仗工整,用自身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现诗人因家国覆灭和已遭危难而战栗的痛苦心灵。(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小结: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两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四背诵这两首诗。第三课时一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怀古诗。你还

21、记得哪些怀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 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第一首词怀古抒情。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

22、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第二首也是词。词人缅怀三国赤壁之战,寻访遗踪,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怀古诗似乎都有这样共同的特点: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咏写对象,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怀古诗,看看诗人借怀古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三课堂活动:活动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23、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存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是年,积劳而死。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 是曲

24、的题目。(3)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活动二:比较阅读,感知内容:1.有感情朗读两首诗,初步感知内容情感。2.比较阅读,完成表格,进一步理解内容:作品名称体裁作者朝代创作地点涉及古人史事点睛句抒发情感学生探究。明确:作品名称体裁作者朝代创作地点涉及古人史事点睛句抒发情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辛弃疾南宋京口北固亭孙权少年继承父兄基业,有雄才大略;曹操论英雄;曹操赞孙

25、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全词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道慨。山坡羊潼关怀古曲(小令)张养浩元朝潼关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更替;秦汉宫阙兴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活动三:赏析写法: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在词作中有三问三答,请找出这三问,将其命名,并结合三答及背景体会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要求:点明每一问中蕴含的手法(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典故等),再结合诗歌的画面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及感情。背景资料:辛弃疾在公元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

26、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示例:“何处望神州?”是问江山,此处“望”是作者的动作描写,作者看到北固楼的风光可能会想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人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北固楼本是收复失地的基地,但统治者不让我北伐。我只能望江兴叹,抒发自己对故十的深切思念及家园沦陷的痛苦。学生探究,展示。明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问兴亡,此处借景抒情。化用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作者在北固楼上看长江水奔流不

27、息,可能会想到,时间的长问滚滚向前,长江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替,国家危亡时刻,我却无所作为,能把思绪飘向历史之中,望江兴叹,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问英雄。此处运用了“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口,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如来大耳”的感叹的典故。在国家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时,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想到了和南宋政权比较相似的孙刘政权,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从而坐断东南,对孙权进行热情的赞颂,表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南宋有志之士强烈的呼

28、声,也反衬了作者又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的愤慨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小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阕用典。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2.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在哪里?明确: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了黄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

29、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含一幅千军聚集、万马嘶鸣的历史画卷。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小结:这首曲子第一层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第三层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

30、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活动四:总结归纳,了解诗词曲特点。填写下表,通过所学诗词曲,进一步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相同不同语言形式风格诗词曲学生探究,明确:相同不同语言形式风格诗诗词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源异流的韵文,都是纯文学。三者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生活、音乐有关,讲究节奏、韵律、音乐美,讲究形音意的俱现;都偏重于写意传神,以意象抒发情志,追求语言的多义性和启示性;都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除汉乐府外,多用文言,文雅精练多为整齐的五七言,古体诗换韵,近体诗不换韵庄重词介于文白之间,细致委婉杂言、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有限制,大部分词不换韵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的词妩媚,豪放派的词刚健曲多口语,偏直白,贴近老百姓生活杂言、长短句,一首曲的字数不定,一韵到底通俗六. 背诵这两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4-《诗词曲五首》教学活动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