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牛山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 重点: 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难点: 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如歌词
2、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 朗罗”等衬词。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 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人们一边劳动 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 来的。 二、新课 1、初听、发声练习 2 、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 。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 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 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
3、儿罗喂。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 师: (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 老师想起一首儿歌: 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 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 太阳伯伯 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 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 同学们,其实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 。师板书:放牛山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2、复听歌曲并认识四川盘子 抽生说说歌曲与老师念的儿歌有什么区别。 (有哟,啥什么的) 师课件出示 歌词(注:衬词,衬句用红颜色的字标出) : 这些红颜色的字就是刚上课时老师说的衬词、衬句。 师用四 川话唱一遍(畅言伴奏)提问:老师唱的和刚刚一体机上唱的
4、有什么区别? 生:不是普通话。 师:说得真 好。老师唱的是四川话。这是一首四川儿歌。它属于四川民歌中的一种,它的字句很精练,节奏很短小。 这首歌当中有些字音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解说村 cen、啥 sei、哥 guo、岩 ai 这四个字在字音 上的变化。师带生读)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师带生读整首儿歌师:其实四 川的民族民间的音乐里更是丰富多彩。 3、跟琴学唱歌曲 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 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 课件出示乐谱: (1) 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5、。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 的快乐! (3)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它的节奏很自由,旋律很悠长。又因为山歌是在户外演唱的,所 以它的声音特点是很高亢的,很明亮的,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下面,我们就把它改 成山歌形式。 师:牧童越来越远了,回家了。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同时,咱们在一起 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四川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 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三、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放牛山歌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田野牧歌里的歌曲。在教学中,我用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新课, 知道衬词的作用,并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再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农村美,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 趣。因为这是一首四川儿歌,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带同学们用四川话有节奏的朗读儿歌歌词,为后面的四 川方言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再用民族乐器四川盘子为歌曲伴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唱环节是整个教学 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采用了:先念后唱,听唱结合,跟唱,对唱,一领众合等方法进行歌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