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童短笛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歌曲:有感情地演唱田野的脚印 ,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 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 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 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课时: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教具 设备设备: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
2、教学(略) 三、复习歌曲田野的脚印 四、欣赏牧童短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 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 牧童短笛 。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 的音乐家, 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 ,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 ,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 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 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
3、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 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 全曲旋律优美, 形象鲜明, 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 (出 示本曲牧童短笛 )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 牧童短笛 ,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 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 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
4、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 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 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 (把课本 P24 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 ,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 C 调转到 G 调,由 4/4 拍转到 2/4 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 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 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 量
5、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 (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 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 。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 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 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 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 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 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 并且赶着牛慢 慢回
6、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 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 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 的欣赏小结。 (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五、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 表扬上课表现突出 的同学, 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 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 多看电视文艺节目, 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