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概念,体验1千米有多远。2.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知道1千米=1000米。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自身的观察、想象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知识回顾重 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难 点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知道1千米=1000米。学情分析千米不像前面所学的其他单位长度可以看得见,比划得出来,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理解。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目的是让学生在估计、判断、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认识,形成良好的长度观念。也同时也是为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做铺垫。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北京到上海的路程师:如果要测量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学习任务一: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
3、直接介绍长度单位“千米”,并给出表示千米的符号“km”,让学生了解。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情境图,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说明1千米有多长。把比较生疏的问题一拉拉近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用已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图:(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一、学生分组自学,教师观察指导1.预设1:图1. 例:京九铁路干线全长大约1200千米,动车每小时行驶300公里,几小时可以走完全程?2.预设2: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3.预设3:图3.离丽江还有4
4、1千米、距关坡还有26千米,距丽都机场还有12 千米。4.预设:图4.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千米。5.提示: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 预设1: 我们上体育课时,跑1千米,2预设2:我做公交车来上学时,路牌表示上也有。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4.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5.预设:10个。6.提示: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5、1千米=1000米 学习任务二:千米与米的换算【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增强学生对1千米实际距离的亲身体会,加深理解,并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一、学生分组自学,教师观察指导1. 通过对1千米的认识,想一想:2千米=( )米 规范说法(例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2提示: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么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 预设1:公路边的里程碑2预设2:指路标志3预设3:限速标志 4预设4:摩托车的速度表5. 提示: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能遇
6、到”千米”那你知道千米与米的互换方法吗?6.预设:我们学习米与分米时就掌握了互换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千米与米的互换。7.师:你们真棒!会用迁移法,把雷同的知识点做迁移。 8小结:把千米换算成米,在千米数末尾加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学习任务三:练习达标 巩固成果【设计意图:】达标练习中的1、2、3题是考察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掌握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情况。通过说一说,填一填检测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时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第4、5题是再次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也检测了对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应用。第6题旨在让学生利用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练习六15题。2. 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