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2017 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理科 ) 第卷( 60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直线 cos sin 0x y a? ? ?与 sin cos 0x y b? ? ?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垂直 C重合 D与 ,ab? 的值有关 2.若 ,ab R? ,且 0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abba 222 ? B 2?baab C. abba 211 ?D abba 2?3.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 为 ( )
2、A. 322 ? B. 324 ? C. 3322 ? D. 3324 ?4.在 ABC? 中,若)s i n ()c o s (21)s i n ( CACBBA ? ,则ABC? 的形状一定( ) A.等边三角形 B不含 60的等腰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5. 设 ,ab是空间中不同的直线, ,?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bb ? ,则 /a? B , , / /ab? ? ? ? ,则 /ab C. ? /,/, baba ? ,则 /? D / / ,a? ? ? ,则 /a ? 6 设数列 na 是首项为 m , 公比为 ( 1)qq? 的等比
3、数列 , 它的前 n 项和为 nS , 对 任意 *nN? , 点 ( ) A. 在直线 0mx qy q? ? ? 上 B. 在直线 0qx my m? ? ? 上 C. 在直线 0qx my q? ? ? 上 D. 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2( , )nn nSa S2 7.已知 A 是锐角, 1lg (1 c o s ) lg 1 c o sA m nA? ? ?,则 lgsinA? ( )。 A. 1mn? B.mn? C. 2mn? D. 2nm? 8.设等差数列 ?na 满足 8 1335aa? ,且 1 0a? ,则前 n 项和 nS 中最大的是( ) A. 10S B. 11S C
4、. 20S D. 21S 9.如图 , MN?为 120? , O MN? , a ? , B? . 45BO N AO M? ? ? ? ?, 2OA OB?, 则 AB? ( ) A. 5 B. 23 C. 6 D. 7 10.满足 60ABC? ? ? , 12,AC? BC k? 的 ABC? 恰有一个 , 那么 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83k? B. 0 12k? C. 12k? D. 0 12k? 或 83k? 11.已知数列 na 、 nb 均为等比数列,其前 n 项和分别为 ,nnST,若对任意的 ,nN? 都有314nnnST ? ,则 ?35ba ( ) A. 81
5、 B. 9 C. 729 D. 730 12 三棱 柱 111 CBAABC? 底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高 11?AA 在 AB 上取一点 P,设 11CPA? 与底面的二面角为 ? , 11CPB? 与底面的二面角为 ? ,则 )tan( ? 的最小值( ) A. 433? B. 1536? C. 433? D. 83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上的相应位置) 13. 若点 P在平面区域 2 0,2 5 0,20xyxyy?上,则 u yx?2 的取值范围为 14.函数 1 ( 0, 1)xy a a a? ? ?的图像恒过定点 A ,
6、 若点 A 在直线 1 0 ( , 0 )m x ny m n? ? ? ? 上 , 则11mn? 的最小值是 . 3 15. 已知 ABC? 的三个内角 A、 B、 C 成等差数列,且 1, 4AB BC?,则边 BC 上的中线 AD 的长为 . 16.棱长为 1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 P 为线段 A1B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 正确 的是 11DC DP? 平面 11DAP? 平面 1AAP 1APD? 的 最 大 值 为 90 1AP PD? 的最小值为 22?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个小题,共 70 分 ,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 17(本小题满分
7、 10 分) 已知直线 : 2 3 1 0l x y? ? ?,点 ( 1, 2)A? ,求: ( 1)过点 A(-1,-2)直线与直线 l 平行的直线 m 的方程 . ( 2)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 的坐标; 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 AB/CD,且 90BAP CDP? ? ? ? ( 1) 证明:平面 PAB 平面 PAD; ( 2) 若 PA=PD=AB=DC, 90APD?,且四棱锥 P-ABCD的体积为 83 ,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 4 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 3s in23c o s3s in32)( 2 xxxx
8、f ?已知函数的值域;求函数 )()1( xf .s i n,1)(,)2( 2 的值求且若所对的边分别为中,角在 AacbcfcbaCBAABC ? 20 (本小题满分 12分 ) 函 数 1,(122 ? ? ? yNnx nxxy )的最大值为 na ,最小值为 nb 且 )21(4 ?nnn bac, ( 1)求数列 nc 的通项公式; ( 2)求1)36()( ? nn cn cnf )( ?Nn 的最大值 . 5 21. (本小 题满分 12分 ) 如图,已知四棱锥 ABCDP?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 ABCDPA 平面? , ?60?ABC ,FE, 分别是 PCBC,
9、的中点 ;)1( PADAE 平面证明: ? PADEHPDHAB 与平面上的动点,为,若取 2)2( ? .2 6 的余弦值,求二面角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 CAFE ?22.(本小题满分 12分 ) 已知 )(nf 是 平面区域 nI : ?003yxnnxy ( x , yR? , *nN? )内的整点 (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 )的个数,记 ? ?2nna f n? ,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 1)求 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 ( 2)若对于 任意 ?Nn , ? ? ? ?11614n nS f n c? ? ?恒成立, 求 实数 c 的取值范围 . 6
10、2016-2017学 年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理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5分,满分 60分。 1.B 2.B 3.C 4.D 5.D 6.B 7.C 8.C 9.D 10.D 11.C 12.B 二、填空题:每小题 5分,满分 25分。 13.0,6 14. 4 15. 16., 三、答题:共 6小题,共 70 分。 17.解:( 1)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将 A点坐标代入有 m=-4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 2)设 坐标为 ,则有 解得 18( 1)证明: (2)解 :取 AD中点为 O,连接 PO,设 PA=x 7 19.解( 1) 所以 ( 2) 8 20.解,()由已
11、知, 的定义域为 R 方程有解 即 的解集 即 的两个根为 又因为 ()因为 = 21.( 1)证明:由四边形 ABCD为菱形, ABC=60,可得 ABC为正三角形 E为 BC的中点, AE BC 又 BC AD,因此 AE AD PA平面 ABCD, AE?平面 ABCD, PA AE 而 PA?平面 PAD, AD?平面 PAD且 PA AD=A, AE平面 PAD ( 2)解:设 AB=2, H为 PD 上任意一点,连结 AH, EH 由( 1)知 AE平面 PAD,则 EHA为 EH与平面 PAD所成的角 在 Rt EAH中, AE= ,当 AH最短时, EHA 最大, 即当 AH
12、PD 时, EHA最大此时 tan EHA= , 9 因此 AH= 又 AD=2, ADH=45, PA=AD tan 45 =2 PA平面 ABCD, PA?平面 PAC,平面 PAC平面 ABCD 过 E作 EO AC于 O,则 EO平面 PAC, 过 O作 OS AF于 S,连结 ES,则 ESO为二面角 E-AF-C的平面角, 在 Rt AOE中, EO=AE?sin 30 = , AO=AE?cos 30 = 又 F是 PC的中点,如图, PC= , AF= PC= , sin SAO= , 在 Rt ASO中 , SO=AO?sin SAO= , SE= , 在 Rt ESO中 ,
13、 cos ESO= ,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 弦值为 文 21.( 1)证明:由四边形 ABCD为菱形, ABC=60,可得 ABC为正三角形 E 为 BC的中点, AE BC 又 BC AD,因此 AE AD PA平面 ABCD, AE?平 面 ABCD, PA AE 而 PA?平面 PAD, AD?平面 PAD 且 PA AD=A, AE平面 PAD ( 2)解:设 AB=2, H 为 PD 上任意一点,连结 AH, EH 由( 1)知 AE平面 PAD,则 EHA为 EH与平面 PAD所成的角 在 Rt EAH中, AE= ,当 AH最短时, EHA 最大, 即当 AH PD时, EHA最大此时 tan EHA= , 因此 AH= 又 AD=2, ADH=45, PA=AD tan 45 =2 10 22题( 12分) 【解析】 作出平面区域 如 图所示: 1)由 , ,得 ,而 .当 时, , 内有 个整点;当 时, , 内有 个整点 综上得 内的整点个数 ,于是 . 从 而 . 则 两式作差得 . , 2)因为 所以. 令 ,则只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