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案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限时: 5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18 太原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 这说明礼乐制度导学号 26813176 ( D )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解析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 规定了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相亲相敬,从 而实现风俗的同一化,故 D 项正确;礼乐制度主要是从风俗的约定
2、,故 A 项错误;社会等级不符合礼乐制度特点,故 B 项错误;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互为表里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排除 C 项。 2 (2018 河南八市测评 )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导学号 26813177 ( C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 解析 西周时期,天子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 A 项错误;西周时期,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 (中原地区 )移往远方,为周朝建立新的屏障,并开发边远地区,故 C
3、项正确;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最先进行分封,其后周公进一步进行分封,故 D 项错误。 3 (2018 惠州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导学号 26813178 ( C )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解析 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文化较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 B 项错误;根据
4、材料 “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 ,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 C 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 D 项错误。 4 (2018 益阳 )楚武王灭权 (国 )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 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 “ 千里百县,县有四郡 ” 之说。据此可知 ( D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官僚制度正式建立 B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 C宗法制度日趋瓦解 D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楚武王灭权设县,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故可知分封制制度遭到破坏, D 项
5、正确;秦朝时期才正式建立官僚制度,排除 A 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无法推断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秦朝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 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 C 项。 5 (2018 武汉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 “ 壅防百川,各以为利 ”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 (今河南 )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 “ 无曲防 ” 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导学号 26813179 ( D ) 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 盟约
6、中 “ 无曲防 ” 的规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与诸侯争霸无关,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诸侯国治理洪水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故 B 项错误;题干信息无法看出齐王称霸后已经有效治理了黄河,故 C 项错误;各诸侯国为防水患各自为战,反过来说明,单从治水就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来协调,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故 D项正确。 6 (2018 柳州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导学号 26813180 ( D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 C实现了国家统一 D推动
7、了官僚政治 解析 “ 春秋后期 ” 没有确立 “ 君主专制 ” ,故 A 项错误; “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 并没有使疆域得到空前的扩大,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的时期,故 C 项错误; “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 ” 可知,在郡县制下,官员由国家统一安排,并从春秋至秦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故 D 项正确。 7 (2018 江西百所名校诊断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
8、明秦朝 导学号 26813181 ( C ) 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 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 C郡县制推行的原因 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 解析 据材料 “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 嫪毐 叛乱后 ,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 可知,秦朝实行过分封制,故 A 项错误;据材料 “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 嫪毐 叛乱后 ,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 可知,秦朝亟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 秦 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 嫪毐 叛乱后
9、 ,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 可知,秦始皇认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一弊端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 C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分封的诸侯危害国家,并不是君权受到权臣制约,故 D项错误。 8 (2018 山西 45 校联考 )以下是秦朝九卿职责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导学号 26813182 ( D ) 职务 职责 奉常 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负责司法和首 都警卫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 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 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 负责
10、宫廷车马 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解析 材料中的九卿职责表只是描述了秦朝一个朝代各个部门的职务,无法体现官僚政治的特点,故 A 项错误;秦朝的 “ 九卿 ” 在秦汉时期已经在发生变化,更谈不上各代沿用,故 B 项错误; “ 九卿 ” 的职务各司其职,但无法相互制约,故 C 项错误; “ 九卿 ” 的 “ 宗正 ”“ 太仆 ”“ 奉常 ” 本来就是皇帝的家奴,体现了鲜明的家天下的特点,故 D 项正确。 9 (2018 太原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 “ 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
11、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 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导学号 26813183 ( D )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解析 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主要目的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 D项正确; A 项是明 朝后期的政治现象;材料体现的是君权与相权斗争,故 B 项错误; C 项是军机处设置的作用。 10 (2018 许昌 )北宋时云 “ 东南之俗好文 ”“ 西北之人尚质 ” ,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
12、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导学号 26813184 ( B )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解析 “ 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 并不等于 “ 保证南北录取比例的平 衡 ” ,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 北宋时云 东南之俗好文 西北之人尚质 ,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 ” 和所学不难知道,北宋政府被迫采取的教育政策,正是为了回应自中唐以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来的文化重心南移,故 B 项正确;南北卷制度并不意味
13、着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北宋政府这种被迫的临时考试制度,正是为了遏制而非提升南方士人日益不断攀升的政治地位,故 D 项错误。 11 (2018 深圳 )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 后来被追谥为 “ 惠室让皇帝 ” ,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 “ 代宗 ” ,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导学号 26813185 ( D ) A对史实完全不予尊重 B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C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解析 朱允 炆 后来被追谥为 “ 惠室让皇帝 ” 以及朱祁钰庙号后来被追谥为 “ 代宗 ” ,说明在皇室内斗中胜利的一方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名正言顺而对内斗加以曲笔,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了朝廷对于内斗 的曲笔和回护,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并不是完全不尊重史实,故 A 项错误;追谥反映的是朝廷对于内斗的曲笔和回护,并没有提及对嫡长子继承制的质疑,故 B 项错误;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并没有改变前代修史传统(设立专门史官修史 ),故 C 项错误;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12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 “ 行省 ” 。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