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爬山虎的脚。 2.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说说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难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三、教学用具:爬山虎实物,ppt课件。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观察对爬山虎的生长地方和叶子都有了很好的理解,我们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攀缘植物,它有着不依赖任何东西自己就可以爬得很高的本领,其中的秘诀就在于“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我们这一节就好好去
2、认识爬山虎的脚。(二)、 细读课文,自主学习1.认真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再认真地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形状: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颜色:嫩红出示课前准备的植物爬山虎(学校后面围栏有),给学生仔细地观察一下,拿出课前准备的铅笔白纸,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正确?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是不是像课文中所描绘的那个样子,再读课文,对照课文内容和
3、自己所画的爬山虎的脚,仔细观察,看画对了没有。3.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仔细默读课文,作者运用到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你能找出这些动词吗?触着墙巴住墙拉贴住墙(重点理解:“细丝原先是直的,后来弯曲了”,启发学生体会“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所以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更紧。)让学生理解是怎么爬的,我觉得是一个难点,光靠理解文字可能学生都会不能理解清楚,首先我想用手臂来做实验,随着手指弯曲,胳膊被带动着上升,手臂也就紧贴在墙上了,爬山虎就这样带动嫩茎爬墙的;其次为学生播放flash动画,看看视频中的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思考: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
4、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比方法进行学习爬山虎与墙的关系。(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细心观察。(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2)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六、拓展文本,课堂延伸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七、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怎么爬:触-巴-拉-贴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与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