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分层测试(A卷)一、选择题1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 )A秦 B夏 C商 D周【答案】B【详解】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项正确;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A项;商和周是夏以后的奴隶制国家,排除C和D项。故选B项。2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知,材料大意是如今大道已经消失
2、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此,“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世袭制,B项正确;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正是指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与题干“天下为家”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和行省制是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干“天下为家(王位的传承)”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3下图是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4行33字铭文,前两行铭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该铭文可用于研究( )利簋及铭文A甲骨
3、文 B分封制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青铜器利簋上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可知,它记录了商朝的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C项正确;利簋上的文字,称之为金文、钟鼎文和铭文,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建立后的制度,排除B项;国人暴动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详解】题干中材料的意思即周天子将大部分土地封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其领地的一部分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卿大夫;卿
4、大夫再将一部分土地转赐给自己的家臣。这样就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土地占有关系。从材料中的“天子”、“诸侯”、“大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功臣授于诸侯,由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进行再分封,从而形成等级制度分封制。因此,题干描述的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公平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排除A项;郡县制推行于秦朝,排除C项;行省制推行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 )A中国早期国家产生 B夏朝疆域辽阔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5、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城堡、军队,刑法,监狱等都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夏朝疆域辽阔,排除B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D项。故选A项。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B【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B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目前夏朝还没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排除A项;西周和东周时期我国早已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6、。7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没有任何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8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BCD【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B项是司母戊鼎,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9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中符合史实的是( )A奴
7、隶使用铁农具生产B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C周幽王引发国人暴动 D都城殷商业十分繁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之一,因此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符合史实,B项正确;春秋时期才出现铁农具,排除A项;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排除C项;西周都城是镐京,排除D项。故选B项。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的推广使用【答案】D【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进步,表现为铁器牛耕使用出现并推广使用。铁器牛耕普遍使用从而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各国开始进行社会变革。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引
8、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普遍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诸侯争霸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表现,排除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1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地位,打出的旗号是( )A尊王攘夷 B唯我独尊 C顺应天命 D合纵连横【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如齐国,为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项正确;唯我独尊体现了皇权至上,排除B项;武王伐纣体现了顺应天命,排除C项;合纵连横是战国时诸侯国争霸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
9、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周王室地位衰微 C晋国实力强大 D鲁国与齐晋结好【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是由于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小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附大的诸侯国,B项正确;A项不是实质,排除A项;C选项并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实质,排除C项;鲁国与齐晋结好不是实质,排除D项。故选B项。13不属于春秋时期的特点的是( )A动荡 B周王室衰微 C三家分晋 D诸侯争霸【答案】C【详解】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
10、了原来的姜姓国君。这就是三家分晋,但并不属于春秋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4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例。其中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为( )A楚国与齐国 B魏国与齐国 C吴国与越国 D秦国与赵国【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
11、BC项。故选D项。15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越王勾践楚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霸主是齐国的齐桓公。战国七雄中最终实现统一,消灭其余六国的是秦国,故选C,排除ABD。16商鞅变法的措施在政治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商鞅在地方推行县制,这种做法自秦朝确立下来后得到沿用。中央和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命,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这样皇帝就
12、把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一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排除;故选择D。17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下列工程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灵渠 B白渠 C都江郾 D长城【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
13、,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C正确。18厉行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出节俭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荀子【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提倡节俭是墨家的主张,而墨家的代表是墨子,所以提出节俭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故选C;孟子主张“仁政”,庄子强调逍遥,荀子主张礼法并用,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D。19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
14、以法治国【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荀子强调礼治,老子强调无为而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0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其出自韩非子心度。这是战国末期韩非的变法论,他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治国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墨
15、守成规。“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用功”,法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才能成为治国的有效工具。故A项正确;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排除B;无为是道家的主张,排除C;兼爱是墨家的主张,排除D。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习历史贵在得法,要善于概括归纳知识点,及时做课堂学习笔记,留意课本上的图片,不断复习巩固,成功肯定离我们不远。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B商约公元前1600年A盘庚迁殷C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周厉王、周幽王(1)上面是某同学在课堂学习当中系统总结的知识点,请你帮助他查缺补漏,先在表格内的A、B、C、三处填入相应的知识点(2)夏、商、西周灭亡的共
16、同原因是什么?(3)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施仁政,方能得民心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 B C D【答案】(1)汤、桀、纣(2)夏、商、西周的末代君王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生活糜烂,赋税繁重,残害百姓。或概括为“夏、商、西周的末代君王的暴政”(3)C【解析】(1) 结合所学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朝,建立商朝;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纣,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2)根据材料可知,夏、商、西周最后都有暴君
17、统治国家,可见,其三者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引起人们反抗。(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引起人们反抗,因此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施仁政,方能得民心;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故选C。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图请回答:(1)、分别指的是哪些人?此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一项制度?(2)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3)材料二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4)材料中的
18、“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材料三: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5)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6)根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材料四:(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7)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答案】(1)天子;卿大夫。分封制。(2)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
19、疆土。(3)商鞅和秦孝公。(4)新兴地主阶级。(5)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6)建立县制。(7)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1)人: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其中处位于最高处,属于周天子;处位于第三等级,属于卿大夫。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是西周的分封制。(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商鞅和秦孝公,这里显示的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4)依据材料信息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即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5)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农民,会支持商鞅变法,这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6)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建立县制。(7)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什么治国主张?这一治国主张体现他的什么思想?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二:孔子开创了民间
21、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摘自李定一中华史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之后出现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是指哪一历史局面?材料三:(3)材料三中,图一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这对研究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答案】(1)以德治国;“仁”的思想。儒家学派。(2)百家争鸣。(3)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
22、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解析】(1)治国主张:根据材料一“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可得出孔子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这一治国主张体现他“仁”的思想。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根据材料二“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可得出孔子之后出现了各学派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青铜器: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4)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