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专业:心理学 姓名:(附答案)单位: 学号: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初一学生心境和品行混合为主的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是为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在青春期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激发早期的抑郁情绪加重,并因此导致个性孤僻、人际关系不良,较难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障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咨询过程,综合考虑求助者特点,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采用行为疗法给与咨询帮助。经6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关键词:初中生 行为偏激 性格 心理咨询一、基本情况邓飞,男,12岁
2、,初一学生,身高大约160cm左右,体重53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有母亲带来咨询。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邓飞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也算活泼开朗,与小朋友相处融洽,上大班时,父亲因病逝去,从此后就变得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性格偏内向、喜欢一个人发呆,但服从教导,做事认真负责,还时常受到老师表扬,很少受到批评。较少参加团体活动,但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小学毕业后,考入一所重点中学(进班时成绩很低)。原来的伙伴也都散了,同时,重点中学里面的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学习竞争气氛比较浓,且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邓飞学习很吃力,也没用一个好朋友,觉得很不习
3、惯,并开始认为自己笨。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对学习也失去信心,于是开始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上语文课还表现出有点兴趣,曾被老师表扬过,但语文考试时常不及格;英语成绩最糟糕,经常被老师挖苦。有一次课堂上受到英语老师批评时,前桌的同学转过身来对他笑了一下,随机就在课堂上对前桌同学大打出手,班主任调查原因时,邓飞解释说前桌的同学在嘲笑他,他受不了。从此以后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多以暴力方式解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不进去,并经常顶撞老师。课间时间常一个人发呆,心情沮丧。家人说回到家总喜欢一个人呆在自己的屋里,经常言语表述自己活着没意思,干脆死了算了,但无自杀行为,睡眠不好,常头痛,疲乏。基本生活维持还好。心
4、理测量结果:1、 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量结果:总粗分57分,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2、 EPQ少年版测量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3、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量结果:IQ分值:118 二、求助者主诉和自述邓飞称,“这一久我特别想念爸爸,要是爸爸还在的话,他肯定会辅导我的功课,我的学习成绩也不至于这么差了,同学们自然也就不敢这样欺负我了。我总觉得爸爸还活着(哭),他只是去外地出差了,我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很多想对爸爸说的话都会写在日记里,又是我真的想我死了算了,那样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哭)。但又想到我舍不得妈妈,她一个
5、人带我太辛苦了,她为了我出去给别人打工,我好希望自己就是一个大人了,是一个男子汉,我要好好保护妈妈,不会让别人欺负我们的。我一点也不想上学,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老师只看重成绩,其实有时有一些题目我是会做的,但我故意做错,有时甚至不做,我就是想气气老师。我也不喜欢那些同学,他们经常嘲笑我,还常在我面前炫耀他们的爸爸多么多么有本事,我讨厌他们,我不想和他们说话。” 三、临床观察和他人反映 母亲主诉:孩子在上幼儿园大班时,父亲因病去世了,但是孩子还小,就一直骗他说爸爸出差去了,他爸爸的葬礼也没让他参加。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也就知道了真相,孩子与他爸爸感情很好,一直不愿接受爸爸去世的事实,在别人面
6、前一直强调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最近,孩子在学校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有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更加较少参加团体性的活动,显得很不合群。余弦值的老师关系也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老师反感老师对他的批评教育,会在课堂上于老师发生争执。回到家中,较少与母亲说话,且爱发脾气。不允许别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经常怄气,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直接不听课,作业不会,也不问老师和同学,也不愿意让别人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班主任主诉:邓飞性格过于内向,不会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常发呆,对老师同学的一些善意的表示也会反感,总认为那是嘲笑他。有
7、时还会对同学大打出手,我也曾严厉的批评他,但效果甚微。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倒数,上课常睡觉,还说只是打瞌睡,控制不住。在班上没有什么好朋友。四、心理评估、诊断及分析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低落,且不稳定,整体心理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产生的特殊背景、持续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身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史以用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判定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
8、理问题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偏激行为与交往不良倾向2、 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亲子关系)3、 学习适应性不良五、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协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长期目标:1、消除不良情绪,处理好与父亲离别的分离焦虑2、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3、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4、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性(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阳性强化法、行为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不良情绪二引起的适应不良
9、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下降,都是因为其不良的情绪导致的。而这抑郁情绪的产生又是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好因父亲去世而导致的分离焦虑。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性人格的形成。2、咨询过程中的权利的义务:略。3、咨询时间与收费:略。七、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10、、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母亲做CBCL;儿童EPQ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作业: 母亲回去后拿出孩子儿时有父亲的照片,说父亲在世开心的事,引导孩子讲自己的悲伤宣泄出来。第二次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疏导抑郁情绪,解决与父亲的分离焦虑。 方法:会谈、打
11、包技术、空椅技术 过程: 1、准备笔和纸让求助者给父亲写信,并在心中与父亲告别。2、运用空椅技术,让求助者给父亲读出这封信。3、最后运用打包技术,把对父亲的思念暂时藏起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 4、布置咨询作业: 母亲和孩子分析冲突事件,引导孩子该怎样做。第三次目的: 1、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会谈法、阳性强化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1、自画像,写出优缺点;2、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4、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
12、咨询室进行演练。5、布置咨询作业:a.母亲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c.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第四次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提高自控力; 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
13、老师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 a.找英语老师以及曾与自己起冲突的至少两个同学的3个优点; b.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五次1、巩固咨询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 3、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布置咨询作业: a.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b.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 c.继续代币激励。 第5次 1999年12月18日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 八、疗效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那么讨厌老师了;妈妈经常鼓励我”。 “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也自觉的做作业了;成绩也提高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