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课自信伴我成功 活动理念: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心理学家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态度大的性格特 性,属于自我评价范畴,是人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外在表现为在接受和承担任务时,能迅速、正确估计主观条件(自己的能力)和 客观田间(任务的困哪),并作出“接受和承担”或“不接受不承担”的决定;在完 成任务时,遇到了困难,比较准确地估计“困难的难度”、“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 决定“继续做下去”或者“放弃”。 自信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石,没有自信的人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心理学家研 究表明, 人的自信是与生俱来的。 刚刚入学的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 向老师和同学们表达自
2、己的各种想法,都会毫不掩饰地强调他才是最聪明的,他 有能力干任何事,他是最棒的。当有人对他表示欣赏时,他会毫不客气地坦然接 受,仿佛他是世界的中心。但在成人眼里,这是幼稚的表现,是不成熟的表现。 然后这正是自信的萌芽。往往当这些特征消失的时候,当他们“成熟”的时候,他 们的自信也随之消失了。 学生自信的维护需要成功的体验,需要正确的自我认识,这一点在小学尤 其重要。 本次活动是要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成功体验和对人成功体验的分享来维护自 己的自信。 活动目的: 使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活动准备: 1、学生围成圆弧形,流出表演的空间。 2、请同学们会议自己曾在哪件事上得到过比尔呢的夸奖。 3、教师
3、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自己的情绪。因为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使学生失去自信,产生自卑 倾向。 活动过程: 一、小喇叭。 球王贝利从小就非常喜欢踢足球。10 岁就以出色的足球才能被选入巴西一家 足球俱乐部,17 岁进入巴西国家足球队,为巴西国家足球队三次夺得世界冠军 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参加过 1364 场去求比赛,共进球 1282 个。当他创造进 球满 1000 个记录时,有人问他:“您觉得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自信地说:“下 一个。”正是凭着这份自信,他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掌声,成为世界球迷新中的 英雄。 1、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4、? 2、小结:通过介绍球王贝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信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一个人有了自信就有了战胜困恼的勇气,有了挑战自我的信心,也为走向成功做 好了铺垫和准备。 二、点击自我 你知道贝利为什么会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掌声吗?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体 会?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贝利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力争 使每个学生都能回忆起自己的成功经历, 同时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反面事例引导学 生认识到自信的积极意义。 三、碰碰车。 1、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1)小青上音乐课时不敢张口。 青青的五音不全是生理上的原因,不必自责,只要在音乐课上觉得开心就行了; (2)腾腾一
5、上体会课就发怵。 腾腾觉得自己太胖,那就更应该积极锻炼; (3)明明不敢参加班干部竞选。 明明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实别人也不是十全十美,总该试试吧; (4)芳芳不敢上台表演节目。 芳芳不想再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不过,看到别人给自己鼓掌,是一件非常惬意的 事情,为什么自己不去尝试一下呢? 2、通过学生对这四个同学的劝说,引导他们寻找自信,相信自己能行 四、金点子。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五、请你参加。 请你试试下面的办法,你的自信心会更强。 1、做事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主动举手发言。 3、与别人说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 4、走路脚步有力。 5、经常用肯定的语气说话。 6
6、、衣着整洁大方。 六、故事: 有一个人可以帮你 有一个经理, 由于他所经营的企业破产, 成了一名流浪汉。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的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 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作者听完他的古时候,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 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流浪汉立刻抓住作者的手说道:“太好了,请 到我去见这个人。”作者把他带到一个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 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流浪汉对着 镜子哭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利,
7、 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他说:“那一天我 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自信。现在我找到了 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 之路了。” 参考资料: 影响小学生自信心理的是个要素 就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心理状态时不稳定、富于变化的。相对于不同的任 务,在不同的环境中,学生关于自信的心理状态就不一样的。从学生的学习和活 动实际来看,在小学生的性格中,“自信、自卑和自负”三种心理状态是交织存在 而且不稳定的。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还谈不上“自信”与“不自信”,只要他们 感兴趣、想干、教师让干,他们就会去干,在他们的能力达到时,事情就会做得 成。当学生进入中年级时,“自卑”和“自负”的现象开始逐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