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眼看着宋徽宗、钦宗被俘,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叹息着南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悲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辛弃疾抓抓 标标 题题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已怀。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派排挤
2、,42岁被免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其词书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病逝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南宋的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他们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无心收复失地。1203年,韩侂(tu)胄(zhu)掌握大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已经65岁的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
3、,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满怀悲愤而写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词,找出词作的主旨句,并思考词人是用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
4、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主旨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u孙权u刘裕u刘义隆u拓跋焘u廉颇1.辛词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请结合注释,找出本文用了哪些典故,并谈谈你从这些典故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用意?1.三国孙权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雄踞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了对英雄对赞叹、敬仰,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对深切惋惜。
5、2.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刘裕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表达了对英雄业绩地颂扬、向往以及自己抗金地决心。3.南朝宋刘义隆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仓皇败逃。借古讽今,委婉劝说首领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要草率行事。2.此时王朝是怎样的呢?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夜夜笙歌,不思复国还乡,忘记了国仇家恨,更别提建功立业!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北魏拓跋焘 拓跋焘为北魏太武帝,字佛狸,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在厂家北岸瓜步山击败玄谟(南朝宋政权宋文帝刘义隆的将领)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表达了作者的沉重心情,深厚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为国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在异族皇帝行宫里迎神赛会,热闹非凡,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百姓斗志如此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暗含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对不满。5.战国廉颇 廉颇80遂左右时,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想重新起用
7、他,但又不知他但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就派使者唐玖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唐玖,让他说廉颇的坏话。唐玖回朝后对赵王假说廉颇“一饭三遗矢”,使赵王以为廉颇年老身衰,不予召用。词人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古 人古 事孙 权置镇京口,雄踞一方刘 裕起兵北伐,建立政权刘义隆草率出师,仓皇而逃拓跋焘率兵追击,建立行宫廉 颇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情 感 用 意景仰、惋惜叹英雄后继无人仰
8、慕、向往表建功立业雄心不屑、讽刺劝为政者勿草率耻辱、悲哀谏为国者勿忘耻同情、悲叹望为政者用人才n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3.从表情达意看,词中对典故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典中塑形象。“凭谁问”一句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衷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典中生意境。“千古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既写出了江山多娇之美,又含英雄豪迈之气。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生动。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因情用典。如上片表现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下片则表现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愤中的希望。增强感染力。以内
9、容特定的典故来表情达意,不仅简省精炼,还可曲尽其妙,体现了词的精炼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请简要概括本词的艺术技巧。1.借古讽今,理隐事中。2.用典贴切,寓意深远。3.善用对比,词丰意曲。本词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的丰功伟绩,上片追慕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寄寓作者抗敌报国的心愿,感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国家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愤懑之情。诵读指导诵读指导 1.韵脚“处、去、住、虎、顾、路、鼓、否”重读,其后稍长停顿。2.保持豪壮基调,读出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10、的愤懑。请同学们齐读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的的另一首发愤之作,谈谈你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思想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把栏杆拍遍把栏杆拍遍梁衡 谁能懂得他这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呢?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
11、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苏轼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1)相同点:题材上:都属于怀古词,文题结构都由地点怀古构成。内容上:都描绘了气势恢宏之场景,雄浑壮阔之意境;都怀想了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都展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北伐中原、西汉匈奴之争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放气势。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手法上:都用典抒情、借古讽今。(2)不同点:形象上:苏词借刻画周瑜感伤自己功业未就。辛词借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痛斥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抒发自己满腔愤懑。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又抒发了自己的豪迈旷达。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用典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豪放之中更多悲壮之气。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手法上:苏词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另外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小乔初嫁”衬周郎。辛词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用典颇多,自然精当。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