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21 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近代中国政治 高考热点与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者侧重考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不同阶段列强侵华的不同特征,重点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 争探索史,如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抗争探索等。同时也会重点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 精神与革命文化,近代中国外交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以弘扬民族精神等重要问题等。从立德树人、家国 情怀的高度,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屈辱、抗争探索的基本概况、认识中国革命复杂性、曲 折性,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救中国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命题选材种类多样,如文字、图表、地图等,设问角度灵活,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实实证、
2、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高度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考生复习备考时应掌握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为核心的主干知识,同时注意横向与中国经济、思 想文化相联系,多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因素。 真题研究 综合考法综合考法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近代西方殖民扩张 【典例】 (2014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 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 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
3、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 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 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 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 京条约 , 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 蒙古等族通婚、 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
4、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 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 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 三省。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100 万人。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2 【命题分析】 注重能力和方 法指导 以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为切入点,考查“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移民 东北的历史作用”,体现了“古今贯通”的命题原则 强化概括分析 能力 通
5、过对“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的概括分析,增强 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体现了高考历史的育人功能 凸显核心素养 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引导考 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答题规范】 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 第二步: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书写工整 特点 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 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 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作用 作用
6、: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审设问 设问要求 答题范围 答案来源 (1)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2)清朝 (1)清朝 析材料, 明答案 特点 作用 从材料一“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 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和“清廷对东北地 区时开时禁”及材料二“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 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可知清政府对东北 地区的政策由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从材料一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 盛, “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 肯回籍,抑且呼朋引
7、类,日积日多” ”可知开放之前的 移民特点是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结合材料 一、二总结移民的特点是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 为主;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移民主要来自 邻近省份;结合材料二清政府开放东北的原因可总结 特点是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结合东北地理位置、 人口来源及东北人口增加的影响等 相关史实总结移民东北的作用,即缓解关内人口压力; 增加政府收入; 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 促进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 进东北开发。 3 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 【典例 1】 (2020 新课
8、标全国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 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 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命题分析】 命题视角 宽 考查辛亥革命清帝退位, “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扩大了 考查知识面,拓宽了教材内容 注重能力 素养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 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选项分析 A 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强调共和制度,排除 A 项。 B 项,据材料“袁世凯以全权
9、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和“共和政府不能由清 帝委任组织”可知双方争论的是由谁组建政府,即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故选 B 项。 C 项,材料提及共和政府的组织属于政治革命,不是社会革命,社会革 命是实现平均地权,排除 C 项。 D 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和政府的主导权,据所学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 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排除 D 项。 【典例 2】 (2020 年山东卷) 五四时期,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 图 1 为 1919 年 4 月北京大学“平 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 到 图 1 A平民阶层贫困落
10、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 劳与知识” ,各位劳动的精神,我 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 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 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 是我们所盼望的。 4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命题分析】 命题视野宽 以“1919 年 4 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 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为切入命题,而这一现象在教材中很少涉及 能力立意高 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能力;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
11、 素养考查广 时空观念: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 史料实证: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 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 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历史解释:考查“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选项分析 A 项,近代中国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并非 “平民教育运动”的背景,排除 A 项。 B 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与材料主旨“平民教育运动”不符,排除 B 项。 C 项,根据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
12、日做那些有 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知识界 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促进其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故选 C 项。 D 项,根据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 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知这反映出此时知识界 已初步认识到觉醒民众是革命的当务之急,并非“团结工农”,排除 D 项。 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 【典例 3】 (2020 天津卷)1894 年, 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 年末,上海良 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 读史者之
13、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命题分析】 注重时空观念 1894 年, 点石斋画报 ,1931 年末,上海良友画报 强化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对画报内容的分析,考查上海良友画报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呼应社会热点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5 延展知识长度 从更长的时间、更广的视野看民众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选项分析 A 项,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的顽强抵抗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据 材料“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可知, 良友此举意在渲染这 种民族精神,号召民众积极抵抗,而非呼吁和平,排除 A 项; B 项,
14、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抗战期间中国并未出现变革的 思潮, 良友此举并非鼓动变革,且甲午海战发生于 1894 年,已 不属于时事,排除 B 项; C 项,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可知,“甲午惨剧”出现的原因之 一在于清政府的消极抵抗,因此良友此举意在呼吁国人只有积 极抵抗才能避免惨剧,而非抵制战争,排除 C 项; D 项,据材料“1931 年末”“国难日亟”可知,此事的背景是日本侵华 发动九一八事变,再据“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 荣之历史”可知,其意在呼吁民众共同抗日,不要让甲午海战惨剧 重现,故选 D 项。 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 【典例 4】 (2020 新课标全国卷)1937
15、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其中延长等 4 个县 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延长等 4 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 1 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命题分析】 考查主干知识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注重能力和方法 指导 通过“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等信息,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凸显核心素养 考查时空
16、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深度 选项分析 A项,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 1940 年,排除 A 项。 B项,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 6 人士, 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专政,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改变” 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 C 项,1945 年 4 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 联合政府,排除 C 项。 D 项,由材料信息“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涉及工人、 农民、商人、知识
17、分子、地主等多个阶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国 共两党合作抗日,民主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故选 D 项。 考法四 转换思维的角度 【典例 5】 (2018 新课标全国卷)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 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 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命题分析】 材料新颖 琉球国向中国进贡作为命题素材 角度新颖 从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
18、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折射出近代 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呼应热点 正确运用国际法与外交手段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树立大国形象 选项分析 A 项,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 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 A 项错误; B 项,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 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 B 项错误;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错 误。 D 项,由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 日本干涉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故 D 项正确。
19、 真题研究 考向一考向一 列强侵略与中国的反抗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的反抗斗争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列强侵略与中国的反抗斗争的考查,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 查列强侵华的过程特点;另一方面,还会考查中国人民的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斗争,如中国外交近代 7 化、运用国际法维护中国主权等。备考时,运用时空观念、史实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把握。 【真题 1】 (2018 新课标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 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 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
20、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本题设置新情境,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实行的舆论宣传策略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正确理解和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甲午战争时期,与日本精于公关、注重舆论宣传策略相比,清政府对舆论宣 传策略认识不足以致无所作为,这背后恰恰反映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正确。 欧美舆论宣传影响了 战争进程,但不能说“左右了战争进程”,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材料反映了一些
21、西方媒体倒向日方,并非反映出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D 项错误。 考向二考向二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对辛亥革命的考查相对少,地方高考卷考查相对多,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 新情境来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影响;另一方面,还会考查辛亥革命推动中国近代化,如近代中国民主法 制化、工业化等。备考时,运用时空观念、史实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把握。 【真题 2】 (2018 江苏高考 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 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 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
22、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 1851 年爆发, 与材料中 “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 1902 年不符, 故 A 项错误; 1911 年 5 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 烈的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 路权”“近代四川”相符, 故 B 项正确; 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 与五四运动无关, 故 C 项错误; 国民革命的兴起是 1924 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
23、关系,故 D 项错误。 考向三考向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最近几年重点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 8 境来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建立的关系;另一方面,还会考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理 解。备考时,运用时空观念、史实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把握。 【真题 3】 (2019 新课标全国卷)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 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 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
24、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 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 爱国觉悟显著提高, 故选 B 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 排除 A 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 和批判,排除 C 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真题
25、 4】 (2018 新课标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 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 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材料提供的 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事物、说明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 义是否适合中
26、国国情的争论,这一争论有利于廓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 C 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确定 是在井冈山时期,A项错误;B 项内容与史实不符,也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B 项;中国知识分子因阶级立场不同, 在救亡图存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D 项亦可排除。 考向四考向四 国共十对峙国共十对峙 【考向点评】高考重点把握国共十对峙时期的中国主要矛盾的演变,重点把握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备考 9 时要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 【真题 5】 (2020 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
27、“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 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 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 工具”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选 B 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在 1930 年星星之火
28、 可以 燎原一文中提出,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A 项;国共两党合作失败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党领导人出现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左”倾错误,排除 C 项;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 进行了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D 项。 考向五考向五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考向点评】抗日战争是高考重点考点,主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点线、土地政策、抗日 民主政权的建设等。高考通过文献史料、图表等方式考查抗日战争。备考时要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 国情怀的角度理解把握。 【真题 6】 (2017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
29、种政策,应当根 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 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一份文件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据此可知“土地革 命”“国民革命”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 A、C 两项。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
30、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 B 项正确。抗日战争时 期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D 项与题意不符。 考向六考向六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10 【考向点评】高考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七届二中全会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 党的外交等策略。复习备考时要与新中国建立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 【真题 7】(2019 新课标全国卷)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 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 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
31、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48 年 10 月底”、“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可知在敌我力 量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 B 项;土地改 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排除 A 项;1948 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技推动工业化 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排除 C 项;1948 年的国共阶级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目的,排除 D 项。 考向考向七
32、七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抗争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抗争 【考向点评】近代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不断掀起抗争探索,其水平不断深 入。复习备考时要与不同时代的民族危机相联系,近代中国的抗争探索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特点,增强学生 的家国情怀意识。 【真题 7】(2019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 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 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 (1901 年译) 译者称
33、“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 “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 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留日学生改 编,1907 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 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 (1961 年上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 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 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11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答案】示
34、例一 论题: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论述: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为了“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 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 ,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 增加孔孟思想内容。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为了弘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 年作者(中 国留日学生) 将小说改编为话剧, 增加了独立、 自由的革命思想。 1961 年中国以阶级斗争思想为指导,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作者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 ,突出汤姆的 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
35、演说。 总之,社会存要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示例二 论题:不同作者的角度、立场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论述:1901 年,作者从“振作志气,爱国保种”的角度、立场出发,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 吁天录 ,以唤醒国民意识,删除了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了孔孟思想内容。1907 年,作者从“民 主革命”的角度、立场出发,将小说改编为话剧,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 年,作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立场出发,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 ,以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 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总之,文学作品
36、的翻译和改动体现了作者的角度、立场不同。 示例三 论题:不同社会思潮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论述:1901 年,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 ,删除了原 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1907 年,中国留日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 影响,作者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 年,作者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 思想的影响,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 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总之,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
37、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 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 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 爱国保种之一助”; 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 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这 12 些内容与当时中国民族矛盾尖锐, 救亡图存兴起的革命思想宣传有关, 而“中国留日学生改编, 1907 年” 加入了“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 利出逃”这些内容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直接相关等,由此可以得出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 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然后以材料中不同时期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史实为 证据进行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