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沁园春长沙长沙壹壹题 解 沁园春,又名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洞庭春色”“”“东仙东仙”“”“念离群念离群”等。相传为东汉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一、词一、词产生时间产生时间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名名 称称 “曲子词曲子词”(曲词、曲子)(曲词、曲子)“诗余诗余”、“长短长短句句”、“曲子词曲子词”、“乐府乐府”、“倚声倚声”“填词填词”词词 牌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
2、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词调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词牌”,如,如“沁园春沁园春”、“满江满江红红”、“西江月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天净沙沙 秋思秋思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片”或者或者“阕阕”。分分 类类 按长短分按长短分:按片数分按片数分:小令小令(5858字以内)字以内)中调(中调(59-9059-90字)字)长调(长调(9191字以上)字以上)单调、双调、三叠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叠流流 派派 气势豪放,意
3、境浑厚。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代表:苏轼、辛弃疾。苏轼、辛弃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代表:柳永、李清照。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派贰贰知人论世 走进作者一、走进作者一、走进作者毛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论文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 答李淑一等。其作品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
4、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二、背景介绍二、背景介绍这首词作于1925年,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当时革命运动还是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毛泽东看到了革命的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叁叁反复诵读 把握基调一、字词正音一、字词正音舸舸 怅怅 chng 寥廓寥廓 lio ku 携携 xi 稠稠 chu峥嵘峥嵘
5、 zhng rng 遒遒 qi 遏遏 沁园春 长沙 独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看/万山/红遍遍,层林/尽尽染;漫江/碧透透,百舸/争争流。鹰击击/长空,鱼翔翔/浅底,万类/霜天/竞竞自由。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稠。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舟?思考: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肆分析诗词 概括图画通览全词,共描绘了哪几
6、幅图画?分别是什么?01020304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一、上片研读与探究一、上片研读与探究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图)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简要说其大意。点明了哪些内容?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2、“独立”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是否能替换成“站立”?独自一人远望凝思,与下文相照应,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表现出的砥柱中流的气概。一、上片研读与探究一、上片研读与探究 (湘江秋景图)(湘江秋景图)1.“看”领起下面哪几句?从哪些不同视角选取了哪些意象?(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2.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使用了什么手法?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图画?
7、描写这幅图画有什么作用?远眺远眺:万山:万山红红 遍遍 层林尽层林尽染染(静静)近观近观:漫江:漫江碧碧透透 百舸百舸争争流(流(静静、动动)仰视仰视:鹰:鹰击击长空长空(动动)俯瞰俯瞰:鱼:鱼翔翔浅底浅底(动动)总看总看: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1.1.看看远近远近相间相间动静动静结合结合对照对照鲜明鲜明色色彩彩绚绚丽丽生生机机勃勃勃勃引发思考引发思考为抒情作为抒情作铺垫铺垫以壮景抒豪情以壮景抒豪情2.(1)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2)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图画?2.2.一系列富有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力的词语:S万:山之多万:山之多S遍:红之广遍:红之广 层:林之密层:林之密
8、尽:染之透尽:染之透S染: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染: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S漫:水之盛漫:水之盛 透:江水澄澈透:江水澄澈 S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S击:矫健雄姿,强劲有力击:矫健雄姿,强劲有力S翔:自由轻快翔:自由轻快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第一步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么手法(释(释 含义、明手法)含义、明手法)第二步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
9、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表感情(表感情/谈作用)谈作用)答题参考模式答题参考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释含义释含义),采用了采用了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明手(明手法)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的情景(描景象),(描景象),淋漓尽致地表达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了作者的 情感。情感。(表感情(表感情/谈作用)谈作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诗人的思想的思想感情与感情与客观物客观物象融合,象融合,形成意形成意象。象。意 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
10、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境界。3 3、赏析意象、赏析意象意象意象万山万山 层林层林 漫江漫江 百舸百舸 雄鹰雄鹰 游鱼游鱼意境意境生机勃勃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壮阔绚丽感情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景中寓情4.探究:词人为何“怅”?联系背景,想想“问谁主沉浮”的含义是?表达此人怎样的情感?1925年,国家内忧外患、贫病交加。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五卅”惨案爆发,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
11、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谁主沉浮”的问题,此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4:知人论世 谁主沉浮1925年,国家内忧外患、贫病交加。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五卅”惨案爆发,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探究:词人为何“怅”?联系背景,想想“问谁主沉浮”的含义是?表达此人怎样的情感?这里指这里指“由谁来主
12、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由谁来主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指这里指“由谁来主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由谁来主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本任务三 鉴赏课文鉴赏课文 下阙下阙1 1、(恰同学、(恰同学-粪土当年)这一层是由粪土当年)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哪个字统领的?塑的?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形象革命青年形象?2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3 3、你是否找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答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岁月稠。1911191
13、11925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恰恰”字统领,直贯而下,显字统领,直贯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得气势磅礴。1 1、这一层是由、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哪个字统领的?的?塑造了怎样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1、年龄气质:正值青春
14、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2、精神状态: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3、战斗行动:指点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文本任务三 鉴赏课文鉴赏课文 下阙下阙2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问题的巧妙回答。明确明确:这一结尾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这一结尾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谁主沉浮沉浮”的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的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本词主题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