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高考散文阅读备考方法指津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正式公布,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内 容中,2018 年考纲表述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可知,常考 查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另外,总结近几年高考真 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见下表),亦不难发现高考散文阅读考核的趋势。基于以上两点,建议 2018 年高考语文在全面备考的基础上不可忽视高考散文阅读的复习与指导。 一、分清散文类型,探究散文主旨 现当代文学史上对现当代散文的分类是繁杂多样,标准不一的。以人教版和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教材选文为例,
2、既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散文, 分为记叙散文 (梁实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抒情散文(陆蠡囚绿记);议论散文(钱钟书谈中国诗);也可从表达内容的角度将散文划 分为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 荷塘月色) , 写人记事散文 (老舍 我的母亲) , 状物哲理散文 (莫 利 门)等。高考散文阅读命题大多遵循主旨辐射的原则,因此分清散文类型,目的在于探究散 文主旨。如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记叙了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塑造了一个博 闻强识、风趣幽默的一代名师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其的崇敬与赞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月 下荷塘、荷塘月色的美景,将“我”的情绪与景致融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
3、融,表达内心淡淡 的哀愁。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通过一系列的议论,鲜明表达自己对“中国诗”的观点。 二、理清散文线索,理顺行文结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线索像金线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看似散乱的人、事、景、物。抓住 了散文中的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 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神聚”的实质。散文的线索既有时间、空间、景物、事物、人物、事件 等明线,又有情感、哲理、文眼等暗线。除了散文的线索,散文的行文结构也是帮助理清散文阅读思 路的关键,包括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 三、理解词句含义,把握句段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中,理解词句含义和把握句段作用是非常
4、重要的考点。一般而言,散文中重要的词 语、句子、段落,或意义含蓄、内涵丰富;或使用手法、言此意彼;或表现主旨,蕴含哲理。 1. 判断分析手法 在高考散文阅读中,要赏析散文中的文字,准确理解词句含义和把握句段作用,必须学会判断和 分析常见的“手法”。手法,指文艺创作的技巧,可称为“艺术手法”或“写作手法”。 例:(2017 年高考天津卷)散文提拔之姿(朱以撒) 18. 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 分) 答 : 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 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 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 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 2. 理解词句含义 理解散文中重
5、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首先应注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抓词语或句子的表 层意思;其次判断该词或该句有没有使用常见的手法;最后遵循主旨辐射的原则,分析该词或该句表 达了什么内容(人、物、景、情感、哲理等),结合散文主旨分析其深层内涵。 例:(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散文窗子以外(林徽因)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 【参考答案】: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象征“无形的 窗子”,即心態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例:(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散文我们的裁缝店(李娟)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 分
6、)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解题思路】 : “理解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对“一样”指代内容的理解。由上文“得 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一样”强调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但在做裁缝 的辛苦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裁缝职业辛苦程度的充分理解;从裁缝职业联想 到其他职业,理解了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辛苦和劳累,从而唤起对自己从事职业的热爱,理解了踏 实辛苦劳动的重要意义。 3. 把握句段作用 把握散文中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内容上:抓句子或段落的关键词句,判断使用了什么手法 (如比喻、拟人
7、、象征、双关等),表达了什么内容(人、物、景、情感、哲理等)。结构上:结 合句子或段落内容及所处的位置分析其结构作用。(如引出下文、层层铺垫、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照应标题或前文、深化主题等。) 例:(2016 年高考天津卷)散文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16. 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 : 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结构上,照应题目“屋檐”,引出下文的议论。 四、分析文本形象,概括整合信息 依据散文常见的类别,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常设题考核散文中的形象及其作用,包括人物形象、事 物形象、景物形象等。 1. 分析
8、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 明确分析的对象。结合文本判断分析人物所使用的手法包括正面 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和侧面描写(他人的反应或评价;其他人或事物的 对比衬托;环境的烘托)。用恰当的形容词(注意区分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留意个体形象是 否是群体形象的代表。 例:(2016 年高考浙江卷)散文母亲(何家槐) 15.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 分) 【参考答案】: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 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2. 分析散文中的事物形象:既然写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香气
9、,特征,或写其所处的 环境, 结合文本看是否使用手法, 并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物的特点。 留意该事物是否是全文的线索。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物是否写出人的精神品格,是否具有象征意义,结合主题表述。 例:(2017 年高考北京卷)散文根河之恋 (叶梅) 21.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 分) 【解题思路】:回答此题的第一问要对文章第二段逐句进行分析。第一句主要讲根河拥有巨大的 生命力。第二、三句主要讲根河河水纯真清冽透明。第四句主要讲根河的两个方面:一是它一次次回 到童年。一次次丰满成熟;二是它养育了两岸生物。据此分析,可以得出根河的四个特点。第二问分 析根河的象征意义,就
10、要跟人联系起来,重点把握根河与当地人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整体感知文章 可知,根河象征着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品格等。 【参考答案】:特点:巨大的生命力;纯真清澈;一次次的新生;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品格。 3.分析散文中的景物形象: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俯仰,视 听触嗅感觉) 。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一般用偏正短语概括景物及其特点。 理解和说明 描写景物用了什么手法及其作用或表达效果。用恰当的形容词或名词性词组概括画面特点。写景 的文本在全文中的作用(常与散文段落作用题型类似)如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11、 地点;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的心境;为刻画人物 或下文的内容做铺垫;照应标题等。 例:(2015 年高考湖南卷)散文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6.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5 分)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 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 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参考答案】: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 、反衬(水声、橹声、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 )等 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从听
12、觉(水声、橹声、语声) 、触觉(风又暖又凉) 、视觉(两 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等多样感官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身临其境。 4. 根据要求整合信息: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因 为文章结构的安排、行文思路的形成是受散文主旨制约的。善于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 句。注意分点作答,注意概括整合,注意要点全面。 例:(2015 年高考山东卷)散文四堡雕版 (冯骥才) 21.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筛选的目标四堡雕版及其 文化衰落的原因, 然后根据文章的思路确定筛选范围为第6
13、段到第10段。 从第6段内容可以抽取出 “现 代商业文明的影响” 。从第 7、8 段可以抽取出“民间对文化遗产的漠视” 。从第 9 段可以抽取出“西 方实业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从第 10 段可以抽取出“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最后整合而成答案。 【参考答案】 : 现代商业文明的影响 ; 民间对文化遗产的漠视 ; 西方实业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 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5. 如何回答探究题:探究题有意蕴探究、体验探究、手法探究、取舍探究之分。回答探究题型 须注意:尊重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试题,试题答案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这并不意味 着可以随便胡说,尊重文本自身的规定性是个性化解读的前提。
14、恰当表达。一是审清题目要求,鲜 明表达观点;二是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思路;三是分点作答,或分析文本,或聯系实际,要言之成理。 例:(2015 年高考四川卷)散文太湖碎锦 (范烟桥) 18. 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 ” 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 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参考答案】: 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 和独特风貌。 如文中东山莫釐峰 “云气滃然如蒸” 的迷蒙奇幻之美, 正在远眺所得。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 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 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 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 要领悟到近处的美和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高考散文阅读类别和题型虽多样,但万变 不离其宗,备考中要明确考点,熟知题型,掌握方法,专题练习,这样,高考散文阅读的能力就会在 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