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单元 给动物分类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学家根据自 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 特征, 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 学必需的基础。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地 球的健康。在物种日益减少的今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个地球人都需要关注的话题。 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 形成了有关动物的 初步概念。 本单元对动物的研究从重点关注动物个
2、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过渡到关注 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 描述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了解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本单元也为学生在高年段时 研究微生物、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打下基础。 动物种类繁多,从“大家族”这一话题入手研究动物,能体现动物之间既相 互联系又各有特点, 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类别的识别与研 究。观察与描述是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探究技能培养的重点。在 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关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归纳出某一 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本单元在动物大家族的主题下也包含对一些珍稀动物的认 识。 二、单元目标解读
3、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 目标。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 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 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 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 服力的
4、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 年段要求。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 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 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给动
5、物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四课组成,采用由总 到分的设计思路:第一课总领本单元,给动物分类;第二、三、四课呈并列关系, 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 分类研究动物是系统认识动物的有效途径, 所以本单元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 物分类作为起始课。首先了解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 类,然后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最后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第二、三、四课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三课采用了类似的编写结 构, 且都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先通过对典型动物的系统比较探究其异 同,找出它们之间的类群关系,揭示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经历从个别 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再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
6、识别某种动物的类别,经历从一 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过程;最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与某类动 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鱼类的鳃和鳍的作用,了解鸟类的羽 毛、喙和足的功能,认识哺乳动物具有恒温的特征和多样的运动方式。这三课采 取类似的研究步骤, 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类动物的研究初步学习研究动物的基本方 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打下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 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 和感知环境。 (4) 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给动物分类 1 2 鱼类 1 3 鸟类 1 4 哺乳类 1 总课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