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杰伦迷 文档编号:718089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1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 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 世界的规律”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矛 盾即对立统一及矛盾的属性,阐明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目“矛盾问题的精髓”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矛盾的普 遍性、特殊性的内容,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或者说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 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三目“用

2、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阐明了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道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懂得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能够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具体问题,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 学会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 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认识

3、事物,学会用全面的、辩证 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 12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课程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以诗经中的蒹葭开头,探究甘肃,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以诗经中的无衣开头,探究西安,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那么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是什么呢?今天的课,我们从诗经中的伐檀讲起,来研究这一内容。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活动:品读诗经魏风伐檀 ,研读黄河的生态变化及历史影响的资

4、料, 引出黄河变迁、中国历史变迁。进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角度分析事物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诗经魏风伐檀 :诗经魏风伐檀 :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黄河的生态变化与黄河的生态变化与历史影响历史影响: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

5、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 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 多年前,流域 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 4000 多年前, 黄帝统一华夏, 从此华夏儿女称为炎黄子孙。 先秦时代,河水清澈,黄河还称为“河” ,比如伐檀以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从西周至唐朝,历经将近两千年,砍伐森林营建城市、农业开垦,使得森林资源破 坏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泥沙裹挟,此时的河,已称为黄河。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下,岳飞抗金,时任东京留守的杜充不敢与金人交锋,决黄 3 / 12 河,以水为兵,阻挡身后金兵,百姓死伤

6、无数,黄河自此经淮河入海。 咸丰五年(1855 年)黄河改道入渤海,村落被冲,瞬成泽国,人口死者不可胜计。 这次改道,开启了山东农民“闯关东”的历史。 1938 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华,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在花园口决堤以挡日军,洪水 漫流,灾民遍野。直到 1947 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渤海。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自上游至下游,一道道水利工程建了起来:龙羊峡、李家 峡、三门峡、小浪底,它们就像黄河的笼头,卡住奔腾的黄河之水。70 年来黄河伏秋大汛 没有发生洪水决溢,黄河岁岁安澜。但是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态退化以及灌溉水重金属 超标等问题都在进一步威胁来之不易的治黄成

7、果。 2019 年 9 月,习近平在黄河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 战略,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这就要处理好保护黄河和利用黄河的关系。 保护黄河重在生态,利用黄河重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传承与创新黄河文化, 则是推动黄河战略的最深沉力量。 过渡:过渡: 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文中的“河”字特指黄河。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 族, 成就了中华文明, 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流过的千古岁月, 从清且涟猗、 清且直猗、 清且沦猗的“河”到浊浪滔天、泛滥决溢的“黄河” ,到干涸断流的黄河,再到环境怡人的 黄河,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变化。 伐檀反映了劳动

8、人民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是 诗经 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劳动人民从被剥削被压迫到翻身做主人, 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要探究的是这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1 1. .矛盾的矛盾的含义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 总结:总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对立统 一。上述材料中,黄河的利与害、黄河治理中的疏与堵、森林资源利用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等等。 2.2.矛盾的矛盾的基本属性基本属性 (1 1)同一性)同一性 4 / 12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共处于一

9、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比如因祸得福、乐极生悲、变废为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就是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2)斗争性)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 3)二者关系:)二者关系: 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学生探究学生探究活动活动: 学生根据矛盾的含义和两种基本属性分析材料中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 的发言可以选择如下角度之一进一步阐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比如, 森林资源利用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斗争性表现

10、在先秦到唐 朝只顾眼前利益滥砍滥伐, 就会损害长远利益, 使得到唐朝营建宫室时陕西境内已无巨木可 采,只能到临近的山西和河南采伐。意同吕氏春秋里所讲: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 明年无鱼。 ”同一性表现在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减少砍伐,就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河变为黄 河就会晚,泥沙量就会少,从长远来看,河床就不会越来越高,决溢也会减少,会更多地惠 及沿岸百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如此。 再如岳飞,宋朝时候的民族英雄,力主抗金,却被主和的宋高宗和秦桧十二道金牌 从前线催令班师,后被秦桧等奸臣陷害至死。有人说,岳飞明知回去之后凶多吉少,完全可 以不回去,就能逃过此劫。实际上,在岳飞的

11、思想中,力抗金兵的想法和不能违背皇帝命令 的想法就是对立统一的, 民族英雄的事业和统治阶级一份子的阶级地位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 的这两个方面相互斗争,又统一于岳飞一身。岳飞遇害,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是直接原因, 岳飞自己的阶级所具有的本来的弱点使他不能不服从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调动, 也是重 要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矛盾的这两个方面,就不能全面认识岳飞的悲剧。 又如,在八年抗战中,中方和日方双方存在尖锐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体现 了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体现在双方相互依存才能形成矛盾的双方; 矛盾双方相互渗 透, 日方在中方培植汉奸, 中方在日方寻找友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体现在

12、先是日本侵华, 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团结一心, 奋起反击,日本投降。 5 / 12 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与自然是统一性的存在,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 开自然,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离不开人的存在。人与自然是对立性的存在,自然界先于人类 而存在,人类受制于自然;伴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开始控制征服自然。 黑格尔说: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 恩格斯说: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 报复了我们。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13、的重要思想, 以及后来的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都是从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分析问 题。 关于矛盾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可以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可以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者或者中俄关系来说明:中俄关系来说明: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矛盾双方,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双方立场 不同,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统一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一性是相对的,以共同抗日为前 提。斗争性是绝对的,两个党派的斗争从根本上是必然存在的。斗争性制约同一性,是指斗 争性使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同一性制

14、约斗争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维护了统一战 线的存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斗争也有合作,比如俄国 曾与列强一起瓜分中国,前苏联专家曾援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第一、矛盾双方既有 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 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第二,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 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利益。第三,矛盾双方既对 立

15、又有同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 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总结:总结:列宁说: “发展就是互相对立方面的斗争。 ”发展的过程,就其根本内容来说,就 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暴露和解决的过程。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己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所 以,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不了解对立统一 规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事物的发展。 6 / 12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 1. .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比如,现实生活中,自由与规则、理想 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同学之间关系、个人的内在与外在、固定的时间内学习与

16、休闲、是与 非、黑与白、善与恶、成与败等等之间都存在着矛盾。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 活动与黄河利用保护的矛盾贯穿始终,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贯穿阶级社会始终, 以 及水流机械运动的矛盾、 森林生长过程中化学作用的矛盾、 生物个体之间和个体纵向生长过 程中遗传与变异的矛盾、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中正确与错误的矛盾等等。 2 2. .矛盾的特殊矛盾的特殊性性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结合黄河的生态变化与历史影响的材料,从黄河奔流到海、森林生长、 芸芸众生、 社会进程四个角度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梳 理归纳。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17、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 (1 1)不同事物)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矛盾 比如,黄河奔流到海,包含着机械运动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矛盾;森林生长,包含着 光合作用中化合与分解的矛盾; 芸芸众生, 包含着遗传与变异的矛盾, 长相不同, 个性不同; 社会进程中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 2)同一事物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矛盾 比如,黄河在源头部分水流清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矛盾并不尖锐,到中下游时,泥 沙增多,水土流失严重,水流切割平原、山地时相互作用力的矛盾突出; 森林生长过程中, 幼龄阶段矛盾侧重于与野生灌木丛争资源,

18、直生长阶段侧重于与同类 争空间,长直径阶段侧重于争阳光等等; 芸芸众生中,李白、岳飞、秦桧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各有特点,每一个人在 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学业、入仕、立业、家庭、疾病、衰亡等不同的矛盾; 社会进程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到共产主义社 会, 所以才会出现蓝田文明、半坡文明,才会出现伐檀 中野蛮的剥削制度奴隶制, 进而出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 在封建社会忍受着地主阶级的剥削, 才会有视百姓生命如草芥 7 / 12 的以水代兵。 当如今的中国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时,保护黄河和利用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

19、人民的幸福河,也就成为必然。 (3 3)同一事物中)同一事物中的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既有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比如,封建剥削压迫的矛盾的双方,地主阶级 和农民阶级各有其特殊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矛盾双方,帝国主义瓜分侵略中国,中华民族被奴役;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的国民政府与劳苦大众的矛盾中,国民政府以苛捐杂税、抓壮丁

20、、与民争利等方式 置民众于水火之中,民众于黑暗腐败统治中艰难讨生活。 3 3. .普遍性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及及方法论方法论 分析:分析:黄河水患与决溢、改道、断流、悬河、水污染的关系;黄河水患与灾害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节约资源、防污治污、蓝天保卫战、涵养水源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 五位一体建设的关系。 总结总结:材料中体现的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 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1 1)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和和特殊性特殊性相互联结。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的普通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21、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通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任 何矛盾的特殊性中又必然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个性中必然包含着共性。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脱离个性的共性和脱离共性的个性都是不存 在的,二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黄河水患这个普遍概念就存在于决溢决溢、改道、断流、悬河、改道、断流、悬河、水水污染污染等特殊性之中,而每 一个特殊性之中, 都包含着黄河水患黄河水患这个共性。 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普遍概念则存在于节约资 源、防污治污、蓝天保卫战、涵养水源等特殊性之中,离开这些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这个 普遍性就不存在了。特殊性也

22、离不开普遍性,决溢离不开黄河水患这个普遍性,蓝天保卫战 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普遍性。 (2 2)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和和特殊性特殊性相互转化。相互转化。毛泽东说: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 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 8 / 12 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如黄河水患与决溢等对比是矛 盾的普遍性, 与灾害相比则是矛盾的特殊性; 生态文明建设与涵养水源等相比是矛盾的普遍 性,与五位一体建设相比则是矛盾的特殊性。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1. .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重点论的

23、统一 (1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分析材料中蕴含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 的矛盾。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 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 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 中指出,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而帝国主义是中国

24、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 的敌人;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一定时期还有勾结帝国主 义和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反动派。 总结:总结:主要矛盾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其 他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2)矛盾的主次)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分析材料中蕴含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代表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 是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长期进行反攻内战,置人民于黑暗统治之中。

25、1938 年 6 月 9 日,蒋介石下令扒开黄河渡口花园口,阻止日军西进。泛滥的黄河水导致 1200 万 人受灾、390 万人无家可归、89 万人直接和间接死亡。黄河改道南下,形成了长达九年、跨 越豫皖苏三省 44 县(市)的黄泛区,为劳苦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1949 年新中国成 立,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台湾,人民当家做主人,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 总结:总结: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 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 / 12 (3 3)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

26、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黄河治理保护工作,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 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 质量有待提高。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 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 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 作梯田、淤地坝等

27、,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 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 多样性。在重大国家战路思想的统一指导下,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治理保 护工作。 总结:总结: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是一分为二的,有高必有低,有大必有小,有优必有劣, 祸福相依,难易同生。或者说,世界上每一事物的内部和过程都包含着两个既相互依存又相 互独立的方面,即两点。这就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 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两个方面都要看到。 矛盾有主有次, 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28、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相统一, 看到成绩与问题且成绩占主流从而对黄河流域的治理持坚定信心, 知道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居安思危,不忽视支流,把问题 作为黄河流域治理的重点考虑因素去谋划,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问题。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治理黄河流域生活环境,要充分考虑上中下 游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内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2. .坚持具体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 (1 1)含义)含义

2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 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 教师可以继续结合前面的文字材料进一步举例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10 / 12 比如,在黄河利用和保护工作中,黄河上游和中下游因黄河流经情况不同,沿黄各省沿黄各省所所 呈现出的矛盾就不同呈现出的矛盾就不同。上游,四川、青海、甘肃、宁夏等着重涵养生态、保持水土,如四川 要担负起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青海则保护好“中华水塔” ,甘肃提出全面打 好水源涵养等五大战役,宁夏开展黄河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中下游地区则把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涵养进一

30、步融合, 如山西在筑牢筑好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 障同时,依靠黄河大力发展旅游,加快打造黄河、长城、太行“新三板” 。 (2 2)意义)意义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结合中国当前实际,谈谈对李世民提出的这道历史思考题的认识。 资治通鉴唐纪载,公元 638 年(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向群臣提出了一道历 史思考题:“创业与守成孰难?创业与守成孰难?”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因为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出生入死, 故而认为: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而侍中魏征却有不同见解, 他说: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李世民则说: “玄龄与吾共 取天下,出百死

31、,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 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 段,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要战胜前所未有的段,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要战胜前所未有的挑战, 必须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挑战, 必须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开新路、谱新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开新路、谱新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当今世界正经历 百年未有之大变

32、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情况, 要从各种乱象中看清实质, 从历史的维度中把握规律,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 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 改革, 永远保持深化改革的奋斗精神, 坚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政治自觉, 弘扬实事求是、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遵循内涵科学、执行有力的组织路线,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波云诡谲, 都要把改革这条主线贯穿下去,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总结总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李世民对历 史与现实进行了具体分析, 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也为后来解决守成之难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 措施。历史可鉴,中

33、华人民共和国历经 70 年的建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伟大飞跃, 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各个领域面临的矛盾, 敦促我们不可懈怠, 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解决 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课堂练习与课堂练习与巩固:巩固: 11 / 12 (1)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说天 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 丑就产生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 恶就产生了。 这说明(B) A.普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

34、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2)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D) 失败是成功之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刻舟求剑 居安思危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 B. C. D. (3)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俗语有( A )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刀切 东施效颦 A. B. C. D. (4)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提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体现了什 么哲学观点? 12 / 12 分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当时的形势, 湖北和武汉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武汉胜则湖北 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体现了坚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切实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的重要工作方法。 课程小结:课程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杰伦迷)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