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备课课题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课型新授课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材分析烧水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对烧水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探究常见现象中的科学秘密。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 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但是我们在生活中还能把水烧开,尤其很多养生壶的壶身是玻璃做的。那水是怎样变热的呢?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那为什么暖气、空调可以使房间变热?这和学生已知相矛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
2、一矛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矛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能够说出水和空气的传热方式,即认识热对流现象。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热水轻上升,冷水重下降,热对流的循环原理。探究实践:能基本完成给水加热实验,并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并描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态度责任:能积极思考问题,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能说出一些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能够说出水和空气的传热方式,即认识热对流现象。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温度较高的水会上升,温度较低的水会下降的现象,即循环现象,从而初步理解对流概念。板书设计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 实验示意图以及循环现象 当
3、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教学过程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呈现情景,揭示课题1.以课页呈现烧开水情景,或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烧水时观察到的水逐渐变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烧水时,壶将火的热量以热传导方式传给水,水能像金属那样传热吗?水的传热方式是什么样的?预设: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但水又能很快烧开,学生有此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出猜测。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利用矛盾冲突引发新的问题。二、科学实践活动:研究水的传热方式1.实际观察,了解真相(1)分组实验用烧杯烧水
4、,观察烧水的全过程。为方便观察,在水中放入少量黑芝麻、木屑、纸屑或粉 笔末。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2)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讨论烧水时,为什么水会上下对流?-我们还可以做怎样的实验来解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法:我们已经知道,在 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是不均匀的,有 的部分温度高,有的部分温度低。我们是否可以 准备一些热水和一些冷水,将它们放在室温水中 观察现象,或者将它们混合观察现象呢?2. 设计实验,进行研究(1) 实验一,将热水和冷水放入室温水中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法:如果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是直接将热水和冰水倒入室温水中,还是 想
5、办法将热水和冷水封装起来再放入室温水中?无论是热水、冷水还是室温水,都是无色透明的,因此,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室温水中时,不易观察和对比实验现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接着学生分组操作,将染色的热水、冷水分别装入小塑料袋中再同时放入温水中。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热水比较轻,浮在室温水的水面上;冷水比较重,沉在室温水的水底。(2) 实验二,混合热水和冷水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预设:学生最初的观察重点可能放在颜色的变化上,此时应引导学生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在将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如果热水在上, 冷水在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将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如果冷水在
6、上, 热水在下,会出现什么现象?操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要分别将两个杯中装满热水和冷水;将热水杯口朝下倒立时,要先盖上塑料片, 操作时要有辅助动作配合,以免水外流;上下杯口要对准;抽塑料片时同学协作,快速抽出。3. 分析现象,形成概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研讨:烧水时, 为什么水会出现上下交换对流现象?教师小结: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 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 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对流。设计意图: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发现其根本原因:热对流。4. 了解空气的热对流引导学生回顾热空气的知识,联系风的形成 原因,讨论空气是否也有热对流现象。使学生认 识到空气的传热方式与水一样,也是以热对流为 主要传热方式。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页中的3个问题,然后进行解释。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作业布置1.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对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2.用水壶烧水时,水传递热的最主要方式是( )。A对流 B传导 C辐射 3.为了使房间很快暖和起来,暖气片最好安装在( )。 A右边 B上方 C中间 D下方4.下列对流实验现象比较明显的是( )。温水温水热水冷水冷水热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