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一轮复习?如何做好一轮复习?单元主线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能力 主干线索 书面表达一轮复习中国史复习思路中国史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远古前221年)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前221220年)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繁荣时期:隋唐(581年907年)继续发展时期:宋元(9601368年)辉煌与迟滞时期:明清(13681840年)晚清时期:(18401912)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1978
2、)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目 录 第1讲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夏商西周)第2讲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史(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课标解读:要考什么?复习主线:文化遗存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制度建设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时间全国卷 地方卷备考方向2019【】24王位继承制度【】24宗法制(1)通过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2)掌握早期国家的建立、发展及其呈现的基本特征。2020【】41.西周的政治制度海南1西周分封制天津1井田制江苏1青铜农具2021广东1西周的手
3、工业成就福建卷1夏朝与夏文华2022【乙】24商周的手工业成就浙江6月1西周分封制天津卷1龙山文化2023新课标24.新石器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甲卷】24分封制广东1.西周分封制湖北1.甲骨文与原始农业浙江6月。1.龙山文化湖南1.长江流域与文明起源【】24西周采邑制度考情分析考查内容:考查先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主要集中在政治史。1.早期政治制度发展与“天下共主”的形成;2.宗法制、分封制等制度的内涵与影响;3.商周时期的德治传统。考查方式:呈现新的历史情境,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趋势: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奠基时期,因此是高考
4、的常考点。重点关注:文明起源特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二重证据法;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工商食官;敬天保民;原始民主传统;早期国家特征总体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产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禅让制。夏、商、西周进入奴隶制社会,形成了以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新石器
5、时代晚期,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发展,阶层贫富分化加剧,文明产生。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或铭文;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统治思想由神本向人本转变,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产生。【阶段特征】表现食物来源 生产工具生活方式 妇女地位1.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旧石器时代)模块链接:选必22.农业出现。大约1万年前,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掌握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3.农业出现的意义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6、。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劳动的人,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1.发展阶段:(2)按生产工具:(1)按社会组织:时期代表性遗址生活状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期(1)中国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约170万年前南方元谋人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2
7、.基础梳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约70-20万年前约7-5千年前距今约5000年北方北京人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磨制石器;使用陶器;农耕畜牧;走向定居;南稻北粟;养蚕缫丝。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制作黑陶蛋壳陶。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精美玉器;祭坛神庙;氏族部落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结合所学思考:两者有何联系?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新石器文化是文明诞生的基石,是其积蓄力量的先决条件 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在世界范围内,关
8、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态。摘自摘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考古学上的考古学上的“文化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段内指的是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段内有着共同文化特征的一群人有着共同
9、文化特征的一群人所留下来的遗址或遗迹。所留下来的遗址或遗迹。“文明文明”建立在建立在“文化文化”基础之上基础之上,新石器时代的人在日常生,新石器时代的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之时,也会产生一些活交流之时,也会产生一些比较高雅的,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物品和风俗习惯比较高雅的,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物品和风俗习惯。如果这。如果这类东西类东西达到一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文明文明”。摘编自摘编自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遗址,因何而特别?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遗址,因何而特别?,新京报新京报20192019年年7 7月月7 7日日文化文明国家一定规模一定规模概括概括(2022天津卷1)
10、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命题点: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遗存命题点: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遗存(2023全国新课标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2023浙江6.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
11、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 B彩绘陶器 C玉器 D骨器(2023湖南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社会组织出现时间概念及特征(2)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概念:以母系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组织。特征:生产低下,定居生活;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概念: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
12、段,正在形成中的人的群体。特征:群居生活,规模有限;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结合比较松散。概念:以父系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组织;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出现部落和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2.基础梳理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目录 合作探究:从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看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的,而是多条线忽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
13、化区系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通过区内、外诸考古学文化的交汇、撞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不断地组合、重组,得到不断更新,萌发出蓬勃生机,并最终殊途同归,趋于融合。摘编自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类遗址分布图 旧石器时代分布特点:数量较少 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分布特点:数量较多,分布广泛;但同时出现了聚合发展的特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地理分布:多元一体、中原核心;2.历史发展:源远流长,自成一系。所谓“多元”,是在中华大地上各族体单元不同文化和习俗;所谓“一
14、体”,是迁徙、交流与融合结成一个有共同认知、传承的民族复合体。(2023广东广州高三10月调研1)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A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 B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C孕育着早期国家的诞生 D已经形成早期礼乐制度命题点: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遗存及特点区分等级的良渚墓地,丧葬制度与随葬品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玉钺以及其上的神人兽面纹(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考古成果发现21345uiOK;
15、zx1.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私有制(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2.某些掌握政权、军权或宗教权的“王者”已经出现(公共权力、神权与王权结合)。3.遗址中城墙、围壕和祭祀遗迹的出现,表明专供统治者居住的,作为政治、文化、宗教中心功能的城邑已经出现。新时期时代晚期出现文明曙光的表现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3)“万邦时代”早期国家雏形的出现 “万邦时代”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陶寺遗址)三皇:燧(su)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 记事”的历史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五帝
16、: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神话色彩浓厚部落联盟(1)社会组织形式:(2)华夏族的建立:炎黄部落联盟(3)权力继承制度:禅让制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拓展深化史前史研究的主要史料和工具实物史料因为其高度的真实性,考古发现是当今研究人类史前史的主要素材,随着考古挖掘的发展,很多传说得到了印证神话传说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这些传说有的也是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历史的素材之一古籍记载撰写者距史前史较近,相对来说更加真实,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和主观目的,其记载存在偏颇,需要其他史料加以印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
17、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14C测年)(2023山东名校联盟联合检测1)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这表明()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 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 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考查方向:古史传说时代神话传说的价值上古传说往往是口耳相传的真实历史的曲折反映。农耕畜牧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战争*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
18、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军队、法庭、监狱、政府)【唯物史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根因:生产力发展夏朝建立统治概况政治经济文化二、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约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1.基础梳理世袭制:“家天下”;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地方:夏部族直接统治,其他间接统治以农业为主,辅以畜牧业和手工业夏朝历法夏小正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早期国家夏朝背景:禹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河南洛阳)王位传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状况:夏
19、王、中央官制、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公元前第二千纪,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区先后建立起凌驾于其他区系之上的中央王国,成为三代京畿之地中央王国以军事、政治的纽带把已经自然形成的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 进一步联合在自己的周围,从而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自身,并以这些成功“赐予”、传播至周围各区,加速了发展的进程,同时削弱了他们的独立性,从而产生了具有双重来源或多源的商代方国文化、周代候国文化。作为广域王权国家的“中国”,由此起步。许宏何以中国软实力催生中国!除除史记史记外,其余传世文献和金文中有关夏朝的记载:外,其余传世文献和金文中有关夏朝的记载:“自自禹禹至桀十七世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
20、一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我不可不监于有我不可不监于有夏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尚书召诰召诰“殷革殷革夏夏命。命。”尚书尚书多士多士 “禹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左传哀公七年哀公七年 “天命天命禹禹(敷)土。(敷)土。”西周中期青铜盨铭文西周中期青铜盨铭文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属夏朝中晚期,属夏朝中晚期,不能确定为都城不能确定为都城遗址。确是一处遗址。确是一处重要城市遗址。重要城市遗址。与商朝早期的二与商朝早期的二里岗文化相接。里岗文化相接。龙山文化龙山文化4500-40004500-4000年前年前殷
21、墟遗址殷墟遗址文化断层文化断层19591959年年-二里头二里头-40003500-40003500年前年前时间与地点一致!时间与地点一致!填补了文化断层?填补了文化断层?未发现破解文字未发现破解文字与文献相互对应与文献相互对应二重证据法:文字记载+实物印证(2021福建卷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 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命题点:夏朝与夏文化遗存二重证据法(信史)统治概况商西周1.基础梳理政治占卜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相、
22、卿士;地方:内外服制;神权与王权结合,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分封制对象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目的稳定秩序、巩固统治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诸侯独立性强,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礼乐制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秩序的典章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这是一版壬寅日由贞人这是一版壬寅日由贞人占卜的,卜
23、辞内容是:占卜的,卜辞内容是:“从从今天到甲辰日,是不是要让子商去剪除基方呢?今天到甲辰日,是不是要让子商去剪除基方呢?”子商是子商是武丁时期的一位王子,擅长带兵打仗,商王非常信任他。武丁时期的一位王子,擅长带兵打仗,商王非常信任他。基方则是商王朝附近的一个小方国,详细的地理位置并不基方则是商王朝附近的一个小方国,详细的地理位置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知道在商王朝和基方发生战争期间,商王清楚,但是可以知道在商王朝和基方发生战争期间,商王多次派遣子商前去应战多次派遣子商前去应战。董作宾、董敏甲骨文的故事董作宾、董敏甲骨文的故事20192019年第年第5 5版第版第132-133132-133页页夏禹建
24、国夏禹建国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汤灭夏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尚书多士A壬寅卜,(qu)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翦基方。”B壬寅卜,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弗其翦基方。”殷墟文字丙编第殷墟文字丙编第302302号拓片号拓片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与神权相结合(2018全国高考真题)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
25、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早期国家商朝商朝的国家统治更加完善外服地区既臣服又独立外服地区既臣服又独立商王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商王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征战频繁,国力消耗征战频繁,国力消耗商商天下共主疆域扩大分封制由部落联盟到天下共主早期国家西周 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以血缘为标准,宗族统治色彩(以同姓亲族为主);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有独立性。西周分封示意图西周分封示意图 早期国家的建立西周【重点突破】西周分封制(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
26、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020海南卷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命题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影响命题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目的大宗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诸诸侯宗法和分封的结宗法和分封的结合,形
27、成政权与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既族权的结合,既是家族等级关系,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所谓系,所谓”家国家国同构同构”,巩固了,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宗法制周天子集最高政权与族权于一体(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这说明()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诸侯在本国是大宗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 D诸侯冲击天子地位【拓展延伸】: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大宗与小宗从血缘上看是家族等级(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形成森严
28、的社会等级命题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特点材料:在材料: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中,的意识中,华夏诸国保持了对周王室的政治认同,奉之为天下共主;在文化上,宗华夏诸国保持了对周王室的政治认同,奉之为天下共主;在文化上,宗周王朝通过各种礼典来强化伦理规范与意识周王朝通过各种礼典来强化伦理规范与意识周礼成为政治认同、文周礼成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的符号。化认同的符号。曹建墩三代礼制传统与华夏文明的连续性曹建墩三代礼制传统与华夏文明的连续性礼乐制礼乐制井田制井田制出现早期敬天保民的早期民本思想。“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29、。”-”-尚书尚书酒诰酒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尚书梓材梓材“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就衍生出很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许宏最早中国何谓中国?何谓中国?在传世文献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诗经中。“皇天既付中国民越阙疆土与先王。”尚书“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诗经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中国中国为什么在两千年前就进入为什么在两千年前就进入“大一统大一统”,而这,而这
30、“大一统大一统”体制又能延续两千体制又能延续两千年?年?我觉得最值得研究的是商周我觉得最值得研究的是商周“四方四方”概念的产生。很明显,概念的产生。很明显,“四方四方”是一是一种种“以我为主以我为主”的方位概念,即自居为的方位概念,即自居为“中中”,进而整合为所谓,进而整合为所谓“五方五方”。假若以。假若以今天中国版图的地理方位而论,我们对这个今天中国版图的地理方位而论,我们对这个“中中”未免觉得可笑,不明明居未免觉得可笑,不明明居“北北”?但以我为核心的但以我为核心的“统一统一”意识却就是从这里产生的。意识却就是从这里产生的。王家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三联书店,三联书店,20122
31、012年年5 5月,第月,第7575页。页。政治上看: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政治统治。经济上看: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井田制)文化上看:礼乐制开启了中国“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权威上看:构建出一套以“德”为核心的天命观,论证并维护了周王朝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敬天保民)聚焦三:西周的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政治权威:天命观治国理念民本化天下归德。夏商周总体特征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1.基础梳理奴隶制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并走向繁荣生产
32、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青铜农具数量有限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土地掌握在君王和各级贵族手中,集中耕作青铜铸造:数量多,工艺精湛,使用广泛商朝:最早的货币;西周:官府控制商业(“工商食官”)(商朝)甲骨文;(商周)青铜铭文;(西周)民本思想受到重视(敬民保民),人文意识逐渐增强;工商食官制: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商朝:城市初具规模,宫殿与宗庙位于城市中心周朝:城市分等,各有定制;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学在官府;法律:禹刑汤刑九刑法治思想的渊源所有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所有权:
33、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耕作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经济基础礼乐制维护工具维护工具西周统治政治隶属宗法血缘井田制政治表现家国同构1.商业的发展夏商周经济的发展商朝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人工货币。2.城市的发展村落集镇原始社会时期城市 “匠人营国,方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左祖右社,右社,前前朝后市朝后市,市朝,市朝一夫一夫。”考工记考工记(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
34、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模块链接:选必3(2022全国乙卷24)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图4命题点:商周的经济青铜铸造的繁荣(2020天津天津高考高考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2020江
35、苏高考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命题点:西周的经济井田制命题点:商代的经济青铜农具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权力不断集中;原始民主遗存,王权有限。继承发展土地国有,工商食官
36、青铜铸造发达系统文字敬天保民,人文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华夏意识,炎黄子孙)二、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出现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1)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甲骨文则主要是指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可用于佐证商朝时期()A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征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强化了大宗的特权地位(2022广东汕头市一模1)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国人谤之”“国人围之”“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国人逐之”“礼于国人”“盟国人于亳社”“
37、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A西周至春秋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B当时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国人”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势力 D西周已出现了民主思想萌芽命题点: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神权色彩浓厚命题点: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原始民主遗风尚存(2020广东茂名二模24)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命题点:商周的思想文化西周的民本思想(2021广东卷1)
38、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命题点: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南北联系加强材料: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思路:家思路:家 国国 全人类全
39、人类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1万年约7000-5000年约5000年约前2070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木、石、骨、蚌为主青铜农具极少元谋人北京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夏世袭制商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约前1600年 约前1046年 约前771年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早期国家无中心的多元(满天星斗)(满天星斗)有中心的多元(月明星稀)(月明星稀)第1讲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夏商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