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7475172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衣教案一、教材分析诗经无衣来自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属于单元学习任务群之外的延伸与补充,通过诵读经典古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能欣赏、鉴别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增进对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 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四篇作品跨越时代,从诗经乐府到唐诗宋词,分别表达了不同身份和处境下人们的种种情思。无衣则抒发了先秦时期秦地战士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也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语言质朴而富有气势,其中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团结友爱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也与本次活动家国情怀、红色文化的主题相契合。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

2、的学生在之前已经有过不少诗经中的篇目的学习经历,因此对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和“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并不陌生,在解决字词障碍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能够读懂和感悟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但是在缺乏教师点拨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对此只能形成模糊的认识,无法做到精准描述与表达,在诗歌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也不能形成联系。综合学生情况,本堂课的设计应做到生动且深刻,让学生在情境式的学习活动中通过阅读和表达的实践深化审美体验,增强核心素养。三、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准诗歌字音、读对诗歌节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注释自主疏通诗歌大意。2.思维

3、发展与提升: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及结构美,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情境式微写作任务,描述和评价诗歌主人公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中的具体形象。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主人公的家国情怀,构建诗歌所蕴含的协作友爱、昂扬向上等精神与红色文化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有机联系,品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重章叠句的诗歌艺术手法,并在理解与朗读中深化对该艺术特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及结构美,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4、以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捐赠中国的物资上的标语进行导入:2020年2月,武汉新冠肺炎爆发。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国家得到很多国家的物资援助。据报道,共有60多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赠了口罩、防护服等中国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资。其中,日本物资上的寄语一度成为热点。日本富山捐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捐武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长屋王绣袈裟衣缘日本捐湖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诗经 秦风 无衣日本舞鹤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华东师大日本校友会捐华东师大: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补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出自盛唐时

5、,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当时的日本长屋亲王命人制作了一千件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j)语的袈裟,赠送给大唐的高僧们。据说,鉴真大师披着这件袈裟,为偈语所感动,遂发愿前往日本传法,从此传下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话。(注:可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对其他寄语进行点评和鉴赏,引导他们将主题引到“同呼吸,共命运”这一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的主题上来。再引入今天要学的诗经 秦风 无衣。)2.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

6、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 内容:风、雅、颂。风(160篇):民间乐歌,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105篇):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是歌功颂德之作(宫廷乐歌),小雅多讽刺之声(部分民歌)。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为宗庙祭祀之用。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形式: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例如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明喻和暗喻皆属于此类);兴,“先言

7、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3.诗经中的比兴手法(1)诗经的首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用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引出君子对窈窕淑女的向往,这种由物及人的手法,就是兴。(2)曹操短歌行中的比兴手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三处,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诗小序是毛诗中列于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文字。往往先列教义,从美刺立言,以见诗人之情;随附史事以明之,材料则多取自左传。

8、其论各篇之主旨,除颂之外,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美诗仅十六篇,刺诗七十八篇;小雅七十四篇中,美诗仅四篇,刺诗四十五篇;大雅三十一篇中,美诗七篇,刺诗六篇,故后人有强分美刺之评。朱熹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朱子语类)然诗序的讽刺之说于后人作诗多寄托、言于此而意在彼不无影响。 诗大序毛诗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从风、风也句开始,概论全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 大序阐述了诗歌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手法和社会作用,堪称先秦儒家诗论的系统总结。它进一步阐明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诗与音乐、舞蹈的关系,明确揭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把诗经的分类和表

9、现手法概括为六义说,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些思想对古代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风,诗经国风中的内容。 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诗 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逼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所以在秦风中,有一种在别的风诗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情调。 秦诗产

10、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六二二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 国风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4.背景 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

11、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5.文本分析(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开篇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同袍”与下文的“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译文: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前面的设问构成因果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叙”后“议”。(3)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4)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译文: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

12、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5)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6. 诗歌鉴赏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

13、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

14、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

15、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7.诗歌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修辞手法:诗歌第一句

16、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否定反问的形式强烈阐述了“有衣”的情怀,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抒发了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怀。“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出征给的士兵条件之艰苦,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8.诗歌第三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内容)“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结构)诗人先“议”后“叙”,不但能够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气势,而且能够激发战士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情感)突出了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与子同仇”,表明了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

17、团结一致去抗击共同的敌人。9.请分析本诗重章复唱内容及其作用。内容: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作用: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种整齐美,回环美。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内容更具体,战斗力更强。当劳动人民在强敌压境、外族入侵时,大家同仇敌忾,保卫家园,争取和平生活,爱国热情空前高涨。10.诗中在与“子

18、”相对上用了一个“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是一个象征。“我”是出自内心的自觉者形象,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 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修”)书写正义参军歌,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八、本课总结无衣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全诗风格矫健爽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

19、主义精神。九、布置作业(1)选择题1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答案】D【详解】试

20、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错误。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故选D。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

21、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答案】C【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22、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错。“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故选C。3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

23、,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答案】C【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错。“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前两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

24、矛戟。与子偕作”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故选C。4下列选项中,最接近下文主旨的一项是(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A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B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解读作品思想内容、领悟到作者观点态度,然后和选项内容作比较,选出符合要求的

25、一项。本段文字的关键句是“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强调了优秀的作品可以千古流芳,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说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A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意思是我怜惜的并不是歌者内心的苦楚,而是伤心能够听懂歌者内心苦楚的人太少了。两句诗发出了知音难觅的感叹。不接近所给文段主旨。B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意思是屈原的词赋如日月般熠熠生辉,永垂不朽;楚王建造的楼台亭阁却都已经零落倾颓,成为遗迹荒丘。此句表达了“屈原的作品千古流芳”的主旨。接近所给文段主旨。C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世事,可以使人们合群,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这句话概括了诗经的社会功能。不接近所给文段主旨。D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看到他的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本诗是用来赞美李白的创作才华。后来人们称誉能产生震撼人心效果的艺术作品。不接近所给文段主旨。故选B。【点睛】理解诗句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根本。首先要理解所给文段的内容主旨,其次要能理解各个选项的内容主旨,两者比较得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古诗诵读1 《无衣》 教案-(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