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实词五大特殊用法20242024年年高高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多义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从而形成了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文中,是造成文言文难读的原因之一。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是临时使用。
2、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莫”是“暮”之古字,后被“借”为否定副词,表示“不”“没有谁”的意思,又造“暮”字表示其原义。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涙”,“睹”和“覩”。1.常见通假字分类类型类型例子例子通假通假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形近通假终老不复取 莫春者,春服既成举酒属客将军身被坚执锐娶娶暮暮嘱嘱披披2.课内常见通假字例举共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卒起不意河曲智叟亡以应张良出,要项伯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将军身被坚执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入则无法家拂士。通“
3、供”,供给通“智”,明智通“猝”,仓促,突然通“无”,没有通“邀”,邀请通“非”,不是通“吁”,叹词通“谪”,贬谪通“披”,穿着通“叛”,背叛通“弼”,辅佐3.课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1)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 (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3)女忘会稽之耻邪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反反”通通“返返”,返回返回“坐坐”通通“座座”,座位
4、座位“女女”通通“汝汝”,你你“振振”通通“赈赈”,救济救济 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的失误,这也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二、古今异义词类型类型示例示例释义释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演变1.古今异义五大类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金就砺则利愿为市鞍马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先帝不以臣卑鄙古:黄河 今:所有江河古:一切金属 今:专指黄金古:外交使者 今:包裹古:见识浅陋 今:品行败坏古:买 今:城市2.推断技巧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
5、,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要想规避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解释,要想规避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2.依据时代气息作出判断。依据时代气息作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汉语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如“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有的作品所属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该词
6、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不契合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
7、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3.课堂小练(1)改庶吉士,授检讨(2)经刚介方正 (3)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4)若无干涉 官职名称官职名称正直正直交结勾通交结勾通 关涉牵连关涉牵连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有的还属于不同词类。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十几个义项,这些义项之间有的有比喻、引申、假借等关系。类型类型释义释义示例示例本义引申义1.熟知类型比喻义喻义喻义假借义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草木的草木的茎或根茎或根根本、本来、根本、本来、原本、基
8、本原本、基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勇士、武臣勇士、武臣党羽、帮凶党羽、帮凶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招宾客,树爪牙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蚤”借用借用“早早”的意义的意义本爪牙蚤2.推断技巧 巧借本义联系解:巧借本义联系解: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引申义: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次要的,如“从犯”;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如“从弟”。紧扣语境推敲解:紧扣语境推敲解:每个词语虽然都
9、有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或为比喻义,或为假借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3.课堂小练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季氏将伐颛臾。(论语)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伐 砍伐砍伐攻打攻打战争战争功绩功绩,功劳功劳夸耀夸耀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走古代指疾行,即跑古代指疾行,即跑逃跑逃跑趋向趋向投奔投奔四、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
10、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类型类型事例事例语素意义相反昼夜勤作息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语素意义相关我有亲父兄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长。1.推断技巧 在语境中辨别,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语境可知其偏指“入”。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作”。区别同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指的是词义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和“讥”连用,两者词义相近,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的意思。同义复词,构成词语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在句中都有保留;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两个语素的词义有交叉,但外延不同,翻译时根据语境,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区别语素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偏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反的两个连用实词。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前一个句子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指“寒”;后一个句子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个实词连用。2.课堂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
12、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节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C五、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
13、充当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便具有了新的含义(临时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特点: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3.“以今律古”,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名词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数词数词数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词类活用分类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
14、名词直接带宾语或名词充当谓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范增数目项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驴不胜怒,蹄之 两个名词相连名词被能愿动词修饰名词放在副词后 名词后紧跟代词(一)名词的活用2.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相如廷廷叱之吾得兄兄事之其一犬犬坐于前君子博学而日日参省乎己主语主语【名词】【名词】谓语谓语活用为状语活用为状语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
15、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汝安敢轻吾射?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其人居远未来射箭的技术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产出、收入的东西到这里的人收藏的珍宝远地(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1.1.形容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世之所高,莫如黄帝。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三)形容词的活用交好爱推崇走到尽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将军身披坚执锐2.2.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圣人,愚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1.1
16、.数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六王毕,四海一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贰于楚也于楚也 与臣而将与臣而将四四矣矣2.2.数词用作形容词数词用作形容词 余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一湖湖 蚓蚓无无爪牙之利爪牙之利用心用心一一也也 二三二三其德其德(统一)(成为四个)(从属二主)(四)数词的活用(全、满)(专一)(不专一,反复无常)(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使动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使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人)舞幽壑之潜蛟 反欲斗两主,观祸
17、败 令诸君知天亡我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回去)(使舞动)(使相斗)(使灭亡)1.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或产生这个动作。一般来说,被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用于使动用法后,后面就带有了宾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昂其直,居为奇货。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变弱/削弱)(使变愚蠢)(使变高/提高)(使变高/提高)(使变尊贵/抬高)(使变弱/削弱)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
18、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2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生死而肉骨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使称王使复活、长肉使为臣3.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是形容词和名词如动词般的活用,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六)意动用法1
19、.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认为.不凡,认为.壮美觉得.小认为.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形容词用作谓语,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当作孩子 把.当成伴侣把.看作朋友 把.当作鱼肉2.2.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有些词的使动用法与意
20、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是何种用法。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中的“小”意为“使之小”,使它变小;中的“小”意为“以之为小”,认为天下变小了。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主观感受,动用法侧重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天下并未变小。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七)为动用法 夫人将启之 等死,死国可乎?祭祀必祝之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马病肥死,使群
21、臣丧之。君子死知己。为打开为而死为祈祷为哭泣 为而哀 为治丧为而死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注 狸狌:野猫。若:及,至于。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秋毫不敢有所近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课堂小练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