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知识点清单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原因【深挖点1: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深挖点2: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制度与意识形态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同盟关系破裂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国家战略与国家利益【深挖点: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深挖点:观察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
3、图”,二战前原属于波兰的一些领土在二战后归属苏联,这些领土为苏联提供了战略缓冲地带】。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史料:1943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 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3主要表现领域美苏冷战主要步骤概况影响政治美国遏制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苏联应对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
4、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标志着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经济美国遏制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应对成立经互会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美国遏制成立“北约”【美国利用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紧张局势,美国策划成立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应对成立“华
5、约”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地缘政治美国遏制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9月)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月)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苏联反击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深挖点: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联合。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
6、部分国家的同意。】5两极格局(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概况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3)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史料:“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赫鲁晓夫】。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
7、前严重的。【深挖点:冷战格局下,美苏既又对抗,也有交流。如1958 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 90% 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 90% 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2多极力量的成长【深挖点:根源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史料: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深挖点:西欧内部也存在一定分歧。如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
8、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这与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外交有关】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史料: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的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深挖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标志事件: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深挖点:
9、兴起过程也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1961年兴起,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深挖点:冲击了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深挖点1:二战后,美苏加紧了对第三世界(中间地带)的争夺和渗透】【深挖点2:尽管第三世界中大多数国家已宣告独立,但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军事威胁,面临着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峻任务】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
10、系(1)日趋紧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2)走向缓和(1985年以后)【深挖点: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等。【深挖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既有缓和又有争夺。(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
11、守。(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处于攻势,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2.中苏关系: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3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深挖点:冷战虽然结束了,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于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深挖点:多极化趋势不等于多极化格局,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不可逆转。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1原因【深挖点:下面这些原因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
12、为头等大事】(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特点【深挖点: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3主要措施【深挖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深挖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
13、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深挖点: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5调整(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2)措施: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6二战后的国际经济协调【深挖点:1976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
14、贸易组织取代】建立国际经济组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深挖点:这两个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印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使得冷战时期这两个组织的很多决策带有冷战色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深挖点:鉴于19291932年大危机爆发后各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教训,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15、(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深挖点:20世纪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工作条件、工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深挖点:在一些领域如农业领域,出现了节约劳动力的倾向】,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新变化【深挖点:二战后发达国家
16、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深挖点: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来源由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
17、减少福利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2社会运动【深挖点: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1)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2)主要表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结果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原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
18、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深挖点: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范围的扩大】,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其他运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3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局限性(1)实质【深挖点:无论是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发展,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表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深挖点:
1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的影响范围、影响速度不断扩大】。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背景(1)取得成就: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3)改革契机: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内容评价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深挖点:赫鲁晓夫在苏联推广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忽略了苏联自然环境对种植玉
20、米的限制,赫鲁晓夫改革后期,苏联粮食出现严重危机,导致苏联不得不进口西方的粮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深挖点:农业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同样也是以农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史料:19531958 年,苏联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6.8%。赫鲁晓夫改革后期,出现不少问题,效果明显减弱。19581964 年,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3苏共二十大(1)时间:1956年。(2)概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
21、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3)影响【深挖点:也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重大影响,如中国在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召开了中共八大,日益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4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3)失败原因【深挖点: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
22、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内容评价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6苏联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12月26
23、日,苏联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深挖点:它们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显著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地理范围和世界影响】。(2)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3)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2表现南斯拉夫概况: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评价: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
24、埋下了隐患捷克斯洛伐克概况: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结果:苏联对此不能容忍,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其他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通过改革,经济发展都曾取得过显著成效3东欧剧变(1)原因【深挖点:长期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照搬苏联模式,严重阻碍本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
25、战略的影响。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2)概况【深挖点:指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变化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发生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陷入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社会主义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
26、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3伟大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主要成就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挖点: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的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
27、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1)印度和巴基斯坦【深挖点:二战削弱了宗主国英国的力量】斗争历程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
28、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结果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深挖点:自治领是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是英国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最后一步】,为印巴两国的长期动荡埋下了隐患。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2)亚洲殖民体系崩溃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2非洲的民族独立【深挖点: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主要历程埃及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
29、权,英军撤离运河区阿尔及利亚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戴高乐政府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深挖点1:加纳在1957年宣布独立,成为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深挖点2:1961年南非独立,但长期面临着与种族主义的斗争,1994年新南非诞生】(2)非洲殖民体系崩溃【1963年5月,非洲31个国家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旨在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保卫和巩固非洲各国的独立及主权、领土完整等】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
30、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1)古巴【深挖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摆脱美国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2)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4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深挖点:世界
31、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广发亚非拉国家长期反抗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所认为的“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发展中国家【深挖点: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2现代化建设浪潮【深挖点:增加了对国际贷款的需求。如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代表国家或地区发展概况亚洲国家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国抓住西
32、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非洲国家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深挖点1: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通过建立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以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如1955年国际产业委员会、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年可
33、可生产者联盟、1970年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深挖点2:新兴独立国家在国家建设中,往往通过宣传本民族文化来构建民族意识,削弱原来宗主国文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亚非拉国家地区面临问题调整及结果亚洲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2面临的共同问题【深挖点:原来的宗主国对新兴独立国家的经济仍然有较大
34、的影响】(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3)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原因制度与意识形态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5、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国家战略与国家利益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反对共产主义。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3主要表现领域美苏冷战主要步骤概况影响政治美国遏制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
36、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苏联应对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标志着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经济美国遏制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应对成立经互会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美国遏制成立“北约”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
37、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应对成立“华约”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地缘政治美国遏制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9月)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月)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苏联反击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5两极格局(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概况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
38、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3)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2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
39、国际影响力提升标志事件: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1961年兴起,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1)日趋紧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2)走向缓和(1985年以后)对话
40、: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等。2.中苏关系: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3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1原因(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
41、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3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调整(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2)措施: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6二战后的
42、国际经济协调建立国际经济组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3影响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
43、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新变化(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来源由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44、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2社会运动(1)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2)主要表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结果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原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结
45、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其他运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3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局限性(1)实质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表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背景(1)取得成就: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3)改革契机: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内容评价政治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