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测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期的德国宣称,“我们是所有民族中的精华最有资格统治其他民族”“要在旧欧洲狭窄的边界之外完成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俄国也急欲完成“占领海峡,控制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斯拉夫主义的历史任务”。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欧洲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C.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盛行D.列强结盟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2.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发展与殖民地占有位次对比表。这表明( )
2、国家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1324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3241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1.98.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A.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的结束B.欧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在分化3.下表是1870年与1913年,各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 )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年22%10%9.7%8%1913年15%8%13%11%A.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B.美国科技创新仍落后于英国C.德国逐渐成为第一工业强国D.英国仍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4.20世纪初期,法国人高呼“应将阿尔
3、萨斯与洛林还给法兰西,即必须收复失地”;德国士兵说“如果战争能让祖国更加纯洁,清理掉外来因素,那么一切伤亡都是值得的”;意大利政治家声称要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这些现象( )A.说明欧洲领土争端日益加剧B.反映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体现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5.一名德国士兵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凡尔登,令人胆颤的单词。无数怀抱希望的年轻人就在这里牺牲,他们的尸首腐烂在战壕、乱葬岗、墓地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主要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B.作战范围的广泛性C.战争场面的残酷性D.战争进程的快速性6.“一战”爆发后,赴前线的新兵们含着笑容向自
4、己的母亲高声喊道:“我们圣诞节就回来了。”在普通人的想象中,1914年的战争被描绘成一次浪漫的短途旅行,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然而,惨烈的战争完全相反。下列哪次战役以残酷的方式粉碎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想象(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D.诺曼底登陆7.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指出,由于德国对凡尔赛体系没有道义上的义务,又没有一个防止它提出挑战的明确均势,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上述观点说明( )A.美国企图谋取世界主权B.凡尔赛体系自身的脆弱性C.英国丧失欧洲的主导权D.国际法原则确认的必要性8.俄国二月
5、革命胜利后,饥饿的工人、农民和疲惫厌战的士兵都渴望面包和和平问题的解决,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很好解决,并且表示将继续参战。这一情势( )A.促使俄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B.标志着列宁主义正式诞生C.刺激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俄国D.表明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9.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 )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
6、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0.从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二战爆发前,作为埃及政坛上强大的政党力量,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反对未经人民授权或民选议会批准而组建政府、制定宪法及对外协商。华夫脱党的做法( )A.促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B.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C.抑制了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D.使埃及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11.下表部分国家明铁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年份俄国(苏联)德国美国英国法国1910年3.313.126.56.63.41937年17.719.851.413.27.9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钢铁产量决定大国国际地位B.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彰显体制优势C.经济危机沉
7、重打击西方世界D.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立12.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1934年、美国众议员欧内斯特伦丁提出“失业保险议案”,要求国库支付救济金给所有18岁以上的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旨在( )A.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B.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C.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D.改善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13.在非洲现代文学兴起的过程中,非洲法语文学打出的第一面旗帜是“黑人性”(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安哥拉葡语文学也是以提出“让我们来发现安哥
8、拉”等口号和出版安哥拉新诗人诗集(1950年)发轫的。这些现象表明( )A.非洲文学体裁更加丰富B.非洲文学以再现传统为核心C.非洲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国家独立推动现代文学发展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美、苏、英、中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美国宣布立即对日宣战D.联合国宣言的签署15.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
9、,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从侧面反映出,二战结束后(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价值被忽视 B.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C.欧洲民众淡化了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 D.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16.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二、非选择
10、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世纪初,英国等殖民国家禁止非洲奴隶贸易,于是西方殖民国家开始寻求替代黑人奴隶的其他劳动力来源,从而把眼光投向人口众多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在中国招聘雇工出国是违法的,帝国主义主要以暴力和欺诈等方式掠夺中国劳动力,将中国劳动力运往所属殖民地做苦力。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开放沿海省份的港口,允许西方殖民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1850至1875年间,帝国主义对中国劳动力掠夺达到高潮。在澳门、香港、厦门、福州、汕头等沿海地区成立了很多招工洋行进行招工,后来还雇用了一批流氓拐骗绑架中国人送到
11、招工洋行。这些被绑架或被欺骗而签订契约的中国人被称为“契约华工”,也叫“猪仔”。罗佩玲晚清拉丁美洲契约华工合同记录华工血泪史材料二: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等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人教版高中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6分)(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华工与“下南洋”相比有什么特点。(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成为
12、盟国与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缅甸若被日本占领,日本可侵犯印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滇缅公路是中国能够取得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援助的唯一国际陆上交通要道,中国政府必须竭力维护。在滇西战役中,支前民工至少有二三十万人,部队的行军、食宿、武器弹药的运送全靠当地老百姓,他们含辛茹苦,忍饥挨痛,不计报酬。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在缅甸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为策应英军的英帕尔战役,发动对缅北的全面攻势,使日军不敢把滇西、缅北的兵力调到印度东部,英印军才得以将日军逐出印度。摘编自方世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
13、,概括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国内国际战局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反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
14、力不合作运动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 随着一战的结束和十月革命的爆发,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由于亚非拉各国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和政治状况各异,因此,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和多种发展道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摘编自高海林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15、4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20世纪两个规模最大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总
16、部设在日内瓦。国联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法、意、日和中国等63国参加,美国并未加入,苏联也仅在1934年成为会员国,即于1939年被开除。国联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使会员国普遍拥有否决权,因此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国联盟约虽列有实现集体安全的多项条款.但并没有宣布比争为非法,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后,国联陷于瘫痪状态,已名存实亡。联合国的诞生经历了近4年的酝酿和筹备过程,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联合国由成立之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到1995年已多达185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已近120个,占会员国总数的1/3。联合国
17、宪章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宪章不但废弃了战争的权利,而且废弃了诉诸武力的权利,它把制裁侵略的机制规定得较为完整周密,同时拥有维和实力。摘编自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并分析二者产生的影响。(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一战前,德国、俄国都在积极宣传或者践行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一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加速了一战
18、的爆发,故选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材料并未体现各国的经济情况,故排除A;法西斯主义盛行是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故排除C;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的形成与军备竞赛加速了一战的爆发,但材料并未涉及列强结盟情况,故排除D。2.答案:B解析: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发展与殖民地占有位次对比表”数据分析可知,1913年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已经超越英国和法国,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也遥遥领先于英国和法国,但两者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低于英国和法国,这体现了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以欧洲为中心的国
19、际格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主导全球时代最终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涉及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内部分化,故C、D两项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701973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英国和法国逐渐衰落,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A正确;BCD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泛滥,鼓吹复仇、扩张和战争,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项正确;材料提及法德之间的领土争端,但“领土争端”并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中诸如“意大利
20、政治家声称要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等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法德矛盾,但无法得出“主要”,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的矛盾和对立,而是各国国内存在的主张复仇、扩张和战争的情绪,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交战双方人员伤亡惨重,被称为“绞肉机”,C项正确;武器先进、作战范围广、战争进程快与题目主旨不符,A、B、D三项均排除。6.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根据材料“1914年的战争”“惨烈的战争完全相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故A项正确;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影响程度不如凡尔登
21、战役,故排除B,C两项;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可知,凡尔赛体系缺乏维护的力量,具有脆弱性,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企图谋取世界霸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越来越反动,人民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越来越不满,这一情势促使俄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A项正确。9.答案:D解析: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
22、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成为重中之重。从材料可以看出,苏俄这一时期构建社会的意图体现了明显的妥协色彩,结合新经济政策、和平外交思想及统一战线等方面可判断,这些思想及实践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强烈不满,故排除A项;苏俄的无产阶级力量是强大的,否则也无法巩固新政权,故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及其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说明华夫脱党认为埃及的事务应该由埃及人民来决定,这是埃及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B项正确;华夫脱党曾经要求英国放弃在埃及的特权,
23、但是未获完全成功,故A项错误;华夫脱党的做法并没有抑制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故C项错误;埃及最终获得民族独立是在二战之后,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37年苏联的钢铁产量远远超过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结合所学知识,苏联1928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因此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彰显体制优势,B项正确;“决定”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主要通过苏联与欧美国家比较体现苏联经济发展彰显制度优势,而不是强调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
24、立,排除D项。故选:B。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有利于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B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旨在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旨在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旨在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根据“第一面旗帜是黑人性(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让我们来发现安哥拉”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在非洲现代文学兴起过程中,民族意识的觉醒对
25、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C。体裁是文学作品的样式形式,材料不体现非洲文学体裁的丰富性问题,故不选A;材料主要反映恢复黑人价值,民族意识显著增强,体现不出非洲文学的核心问题,故不选B;20世纪30至50年代,非洲还有许多国家没有独立,如安哥拉就在1975年才独立,故不选D。14.答案:D解析: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排除A;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B;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立即对日宣战,排除C;1942年联合国家
26、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选D。故选:D。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关于二战记忆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这主要服务于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确立,故选D项。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的,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排除;从材料无法判断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相关欧洲民众淡化对世界和平追求的信息,排除C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以及“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
27、。”说明罗斯福和斯大林都认为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非常重要,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联合国作用的发挥,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而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排除C项;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在本质上是世界大国主导国际事务,这不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原因: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穷苦百姓沦为苦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28、出国,华工贸易合法化。(2)特点:鸦片战争后,大多数近代华工是被西方殖民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近代华工受到不公正待遇:近代华工主要从事的是苦力劳动华工死亡众多;遍及世界各地。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等殖民国家禁止非洲奴隶贸易,于是西方殖民国家开始寻求替代黑人奴隶的其他劳动力来源”可以得出,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结合所学“由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的加深,土地兼并情况严重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口与土地压力的加剧,以及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和资本扩张,使农村自然经济的日渐解体,自然灾害和苛刻的战争赔款转嫁到广大百
29、姓身上,使下层民众日益贫困化,对移民的催化作用,同时旧中国经济的落后,贫苦农民为求生活,只能出国谋生”可以概括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穷苦百姓沦为苦力;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开放沿海省份的港口,允许西方殖民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可以得出,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贸易合法化。(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这些被绑架或被欺骗而签订契约的中国人被称为契约华工”可知,与“下南洋”是主动外出谋生相比,鸦片战争后,大多数近代华工是被西方殖民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受
30、到不公正待遇以及沉重的剥削;根据材料“中国劳动力运往所属殖民地作苦力”可知,近代华工主要从事的是苦力劳动;结合所学可知华工死亡众多;遍及世界各地。18.答案:(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盟军请求中国援助;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作战物资需求量大;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受到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东部沿海的国际通道被阻,滇缅公路是中国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需要。(2)影响:有利于保障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的安全,为坚持抗战提供物质基础;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在缅日军作战的信心;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有力配合了东南亚及太平洋盟军作战;塑造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提高中国
31、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精锐部队出国,也暂时增加了国内战争的困难。解析:(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盟军请求中国援助;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作战物资需求量大;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受到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东部沿海的国际通道被阻,滇缅公路是中国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需要。(2)影响:有利于保障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的安全,为坚持抗战提供物质基础;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动摇了在缅日军作战的信心;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有力配合了东南亚及太平洋盟军作战;塑造了中国军队的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精锐部队出国,也暂
32、时增加了国内战争的困难。19.答案:(1)条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亚非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一战增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武装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强。(2)特点:具有多样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增强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影响;减轻了苏俄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力;促使部分民族国家赢得独立。解析:(1)根据材料一“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
33、争,暂时放松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根据材料一“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可知,亚非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根据材料一“他们反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武装力量增强;根据材料二“随着一战的结束和十月革命的爆发,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以及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强。(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材料二“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和多种发展道路”可知,20世纪初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多样性,
34、且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并结合所学,可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增强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影响、对苏俄内外形势的影响、推动民族解放等角度进行回答。20.答案:(1)时代背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同: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建立国际新秩序。不同:国联在仓促之中成立,缺乏稳固的政治基础;联合国通过长期酝酿,具有稳
35、定性。国联的成员国主要以欧洲国家为主,是维护英法利益的工具;联合国成员具有广泛性,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舞台;国联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国包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决策原则不一致,国联决议“全体一致”,联合国实行五常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国盟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维护了世界长久和平。影响:国际联盟: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无法调整战胜国与战败国、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无法制约战争,采取绥靖政策,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和国际局势;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了国际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国际舞台。解析:(1)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
36、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根据“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可知,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根据材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可知,民族解
37、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等。(2)异同:相同点:依据材料“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20世纪两个规模最大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的诞生经历了近4年的酝酿和筹备过程”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性质、宗旨以及局限性等角度分析。在背景上,两者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等等。不同点:依据材料“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的诞生经历了近4年的酝酿和筹备过程,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国联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使会员国普遍拥有否决权
38、,因此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国联盟约虽列有实现集体安全的多项条款,但并没有宣布战争为非法,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联合国宪章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195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后,国联陷于瘫痪状态,已名存实亡”、“联合国宪章不但废弃了战争的权利,而且废弃了诉诸武力的权利,它把制裁侵略的机制规定得较为完整周密,同时拥有维和实力”并结合所学从背景、宗旨和任务、组织原则、效果和影响等角度分析。从背景上看,国联诞生的背景是: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缔造了社会
39、主义苏维埃国家;反抗压迫、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美、法、日、意等国以和平的名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种背景就决定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根本缺陷,即缺乏必要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在国联问题上倾注的心血最多,但由于国内反对派强大的压力而退出,使国联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联合国也是美国首先倡导成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酝酿建立和发展的产物,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也是汲取国联教训的产物。其次,从宗旨和任务上看,国联宣传其任务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国联在侵略者面前完全无能为力,如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
40、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中起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帮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忙。联合国则把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权列为首要任务,并且强调促进国际合作,发展和平相处,重视发展社会和经济,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再次,从组织原则上看,联合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协商,在比较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它强调以防止世界大战为首要任务,主要会员国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稳定性。联合国所确定的大国否决权原则,对于大国的协调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对于制裁侵略有着明确的权威和手段。这些都是国联所不具备的。最后,从效果和
41、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民地问题。7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联合国不仅成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的舞台,其宗旨和原则也因此而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不但废弃了战争的权利,而且废弃了诉诸武力的权利,它把制裁侵略的机制规定得较为完整周密,同时拥有维和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有效的维护和世界和平;结合所学可知,国联初期一定程度上行维护了世界稳定,但是矛盾重重,最终没有阻止二战的爆发。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