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 总复习总复习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专题一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概念 一、一、N NA A题题 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第一步:初步判断考点第一步:初步判断考点 (1 1)物质状态物质状态 (2 2)有浓度无体积)有浓度无体积 (3 3)溶剂粒子)溶剂粒子 (4 4)粒子的电离、水解)粒子的电离、水解 (5 5)胶体粒子)胶体粒子 (6 6)浓度变化)浓度变化 (7 7)特殊结构(化学键,特殊物质的)特殊结构(化学键,特殊物质的 M M) (8 8)化学反应(可逆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可逆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步:定量计算第二
2、步:定量计算 【步骤】已知数据【步骤】已知数据 n n 要求的微粒数目要求的微粒数目 第三步:锁定答案:第三步:锁定答案: 排除干扰,细致计算,利用掌握知识,迅速做出判断!排除干扰,细致计算,利用掌握知识,迅速做出判断! 2 二、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一)判断方程式的正误(一)判断方程式的正误 第一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主要看第一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主要看该反应能否发生该反应能否发生 是否应该存在化合价的变化是否应该存在化合价的变化 第二步:符号是否使用恰当第二步:符号是否使用恰当 第三步:拆分是否正确。熟记“五不拆”第三步:拆分是否正确。熟记“五不拆”单质单质
3、氧化物氧化物沉淀沉淀气体气体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弱电解质(弱酸、弱碱) 第四步:是否符合三大守恒。第四步:是否符合三大守恒。 电子守恒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电荷守恒 原子守恒原子守恒 第五步:反应物的用量(少量、足量、过量);是否漏写离子反应;是否忽略隐含反应第五步:反应物的用量(少量、足量、过量);是否漏写离子反应;是否忽略隐含反应 【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分析对象与关键把握【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分析对象与关键把握 (二)书写方程式(重点考察)(二)书写方程式(重点考察) 第一步:写出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第一步:写出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第二步: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求最小公倍数,确定氧
4、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第二步: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求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第三步:观察法。根据原子守恒写出缺项物质,配平无变价的物质的系数第三步:观察法。根据原子守恒写出缺项物质,配平无变价的物质的系数 第四步: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根据电荷守恒,配平各物质的系数第四步: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根据电荷守恒,配平各物质的系数 第三步和第四步可根据具体题目颠倒顺序第三步和第四步可根据具体题目颠倒顺序 反应物反应物 产物产物 条件条件 化学式化学式 三守恒三守恒 拆分是否正确拆分是否正确 是否错误或漏写是否错误或漏写 电子守恒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电荷守恒
5、原子守恒原子守恒 是否注意酸碱性是否注意酸碱性 是否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是否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顺序顺序 是否符合定量关系是否符合定量关系 3 【注】【注】 1 1、非氧化还原型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储备、非氧化还原型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储备 该类反应的书写和配平用到更多的是原子守恒,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该类反应的书写和配平用到更多的是原子守恒,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1)广义的水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正电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广义的水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正电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与 OHOH - - 结合,负电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与 结合,负电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与 H H + + 结合形成两 结合形成
6、两 种新的物质。种新的物质。 A A- -B + HB + H- -OH OH AOH + HBAOH + HB (2 2)酸(酸式盐)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强酸与弱酸盐可以反应)酸(酸式盐)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强酸与弱酸盐可以反应 (3 3)铵盐、弱酸的酸式盐、难溶氢氧化物、难溶碳酸盐受热易分解)铵盐、弱酸的酸式盐、难溶氢氧化物、难溶碳酸盐受热易分解 (4 4)多元弱酸盐与其多元弱酸反应生成其酸式盐)多元弱酸盐与其多元弱酸反应生成其酸式盐 2 2、氧化还原型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储备、氧化还原型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储备 (1 1)在日常的学习、练习中,注意记忆、积累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在日常的学习
7、、练习中,注意记忆、积累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 2)认识并掌握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认识并掌握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3 3)掌握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得的产物,有时候物质的氧化还原产物还要根据题中的情境信)掌握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得的产物,有时候物质的氧化还原产物还要根据题中的情境信 息考虑。息考虑。 常见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常见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 常见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常见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 三、三、离子共存离子共存 氧化剂氧化剂 ClCl2 2 (X(X2 2) ) O O2 2 FeFe 3+3+ 酸性酸性 KMnOKMnO4 4 MnOMnO2 2 酸性酸
8、性 K K2 2CrCr2 2O O7 7 HClOHClO 浓浓 H H2 2SOSO4 4 HNOHNO3 3 H H2 2O O2 2 PbOPbO2 2 FeFe 还原还原 产物产物 ClCl - - (X(X - -) ) H H2 2O O 或或 O O 2 2- - 或或 OHOH - - FeFe 2+2+ MnMn 2+2+ MnMn 2+2+ CrCr 3+3+ ClCl - - SOSO2 2 NONO2 2( (浓浓) ) NO(NO(稀稀) ) H H2 2O O PbPb 2+2+ FeFe 3+3+ 还原剂还原剂 金属单质金属单质 FeFe 2+2+ H H 2
9、2S/SS/S 2 2- - SOSO2 2/S/S HI/IHI/I - - NHNH3 3 COCO 氧化氧化 产物产物 金属离子金属离子 FeFe 3+3+ S S、 、SOSO2 2 SOSO3 3、S S I I2 2 N N2 2、NONO COCO2 2 4 【易忘易漏点】【易忘易漏点】 分散系分散系 (1)(1)概念:把一种概念:把一种( (或多种或多种)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或多种) )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之间的本质特征)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之间的本质特征) (
10、3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鉴别溶 液和胶体液和胶体。 聚沉: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聚沉: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方法: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方法: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电泳:由于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粒子带有电
11、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应用:工业上的静电除尘。应用: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胶体的制备:以胶体的制备:以 Fe(OH)Fe(OH)3 3胶体的制备为例胶体的制备为例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取一个小烧杯,加入实验步骤:取一个小烧杯,加入 25mL25mL 的蒸馏水,的蒸馏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向
12、沸水中逐滴加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 5- -6 6 滴滴 FeClFeCl3 3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停止加热。 5 (4 4)三种分散系比较)三种分散系比较 6 专题二专题二 物质结构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的一种原子。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质
13、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质量数(质量数(A A)= = 质子数(质子数(Z Z)+ + 中子数(中子数(N N) 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 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 1 1
14、,2 2,3 3,4 4,5 5,6 6,7 7 或或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
15、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氢键: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氢键: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注】强弱:化学键【注】强弱:化学键 氢键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含金属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盐)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含金属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盐)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共价化
16、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二、二、常见考点常见考点 (一)元素周期律(主族元素)(一)元素周期律(主族元素)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 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二)元素金属性
17、、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7 (1 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金属单质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金属单质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金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反应越剧烈,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反应越剧烈, 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2 2)按)按 K K,CaCa,NaNa,MgMg,AlAl,ZnZn,FeFe,SnSn,PbPb,CuCu,HgHg,AgAg,PtPt,AuA
18、u 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间的置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间的置 换换, ,强的置换弱的)强的置换弱的) (3 3)原电池中,金属性强的作负极)原电池中,金属性强的作负极 (4 4)电解池中,阴极首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金属性弱)电解池中,阴极首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金属性弱 2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 1)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元素的非金属越强, 非金属单质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非金属单质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反应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
19、反应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2 2)按)按 F F,O O,ClCl,BrBr,I I,S S 的顺序,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的顺序,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 ,强的置换弱的)强的置换弱的) (3 3)电解池中,阳极首先放电的阴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弱)电解池中,阳极首先放电的阴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三)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三)粒子半径大小的
20、比较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三看核外电子数,电子层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多的半径大,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多的半径大,如:r rClCl r rClCl。 (四)物质结构(四)物质结构 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 【注】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注】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 (元素元素) ),微观三子,微观三子( (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分子、离子) )”。”。 1
21、 1、粒子间的数量关系、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质子数质子数 = = 原子序数(适用于所有物质)原子序数(适用于所有物质) 8 中子数中子数 = = 质量数质量数 - - 质子数质子数 = =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 原子序数(适用于所有物质)原子序数(适用于所有物质) 【注】【注】1 1、强弱:化学键、强弱:化学键 氢键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2 2、含金属的化合物,含铵根离子的盐是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含金属的化合物,含铵根离子的盐是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3 3、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只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只含有共价键 4
22、4、含氢键的物质:、含氢键的物质:如如 H H2 2O O、NHNH3 3、HFHF、醇、羧酸分子、蛋白质分子等分子之间。、醇、羧酸分子、蛋白质分子等分子之间。 (五)(五)物质熔沸点的比较物质熔沸点的比较 1 1、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Li(Li、NaNa、K K、RbRb、Cs)Cs),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Li Li Na Na K K Rb Rb CsCs。 2 2、卤族元素、卤族元素(F(F、ClCl、BrBr、I)I),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F F2 2 ClCl2 2 BrBr2 2 I I2 2 3
23、3、根据物质类别判断: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根据物质类别判断: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单晶硅原子晶体: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单晶硅 离子晶体:要看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离子晶体:要看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 越高。如:越高。如:NaCl NaCl MgClMgCl2 2 MgOMgO 分子晶体:(最常考)分子晶体:(最常考) 组成和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其熔沸点越高。(一般规律)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
24、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其熔沸点越高。(一般规律)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会陡然增高,都能形成氢键时要比氢键的数目和强弱。(特殊情况)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会陡然增高,都能形成氢键时要比氢键的数目和强弱。(特殊情况) 如:如:组成和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满足结构相似的物质,满足一般规律:一般规律:SnHSnH4 4 GeHGeH4 4 SiHSiH4 4 CHCH4 4 存在氢键的物质:存在氢键的物质:SbHSbH3 3 NHNH3 3 AsHAsH3 3 PHPH3 3 H H2 2O O H H2 2Te Te H H2 2Se Se H H2 2S S HF H
25、F HI HI HBr HBr HClHCl 9 都存在氢键的物质:都存在氢键的物质:H H2 2O O NHNH3 3 HF HF CHCH4 4 【注】氢键是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注】氢键是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醇、羧酸分子、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醇、羧酸分子、H H2 2O O、NHNH3 3、HFHF 等分子之间。等分子之间。 4 4、常温常压下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常温常压下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三、元素推断的解题思路三、元素推断的解题思路 【元素推断的题眼】【元素推断的题眼】 1 1、短周期
26、元素中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短周期元素中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 H H。 。 (2)(2)原子最外层有原子最外层有 1 1 个电子的元素个电子的元素:H:H、LiLi、NaNa。 (3)(3)原子最外层有原子最外层有 2 2 个电子的元素个电子的元素:Be:Be、MgMg、HeHe。 (4)(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Be、ArAr。 (5)(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2 倍的元素倍的元素:C;:C;是次外层电子数是次外
27、层电子数 3 3 倍的元素倍的元素:O;:O;是次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4 倍的元倍的元 素素:Ne:Ne。 (6)(6)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H、BeBe、AlAl。 (7)(7)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2 倍的元素倍的元素:Be:Be。 (8)(8)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2 倍的元素倍的元素:Li:Li、SiSi。 (9)(9)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2 倍的元素倍的元素:Li:Li、P P。 2 2、常见元
28、素特征(含量和性质)常见元素特征(含量和性质) 原子原子或离子或离子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元素的元素的 特征特征 若干元素原子序数间的关系若干元素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元素元素化合价特征化合价特征 的性质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物理和化学物理和化学) 元素元素含量等其他特征含量等其他特征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元元 素素 名名 称称 或或 位位 置置 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式根据化学式 相对分相对分 子质量子质量 10 (1)(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气
29、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C:C。 (2)(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气态氢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N。 (3)(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O。 (4)(4)单质最轻的元素单质最轻的元素:H;:H;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Li:Li。 (5)(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Br;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H
30、g:Hg。 (6)(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 ,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Al。 (7)(7)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N,:N,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S。 (8)(8)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Li、NaNa、F F。 (9)(9)最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或无正价的元素或无正价的元素, ,无含氧酸的非金属
31、元素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 ,其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其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 ,其气态氢化物最稳其气态氢化物最稳 定的元素定的元素, ,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F):F。 3 3、1 12020 号元素原子结构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号元素原子结构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1 专题三专题三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并可以热能、电能或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并可以热能、电能或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微专题微专题 1 1 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 一、基本概
32、念一、基本概念 1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能量的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能量的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吸热或者放热 2 2、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 【注】【注】NaOH 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浓固体溶于水放热,浓 H H2 2SOSO4 4稀释放热,是物理变化,不是放热反应。稀释放热,是物理变化,不是放热反应。 弱酸、弱碱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是物理变化。弱酸、弱碱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是物理变化。 3
33、3、(1 1)焓: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符号是)焓: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符号是 H H,单位,单位 KJKJ (2 2)焓变:对于一个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焓值与反应物的总焓值之差称之为焓变。符号是)焓变:对于一个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焓值与反应物的总焓值之差称之为焓变。符号是H H,单位,单位 KJ/molKJ/mol (3 3)反应热:化学反应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反应热:化学反应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单位 KJ/molKJ/mol (4 4)键能:是表征化学键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键断裂时所需的能量)键能:是表征化学键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键断裂时所需
34、的能量大小来衡量。大小来衡量。单位单位 KJ/molKJ/mol 【注】【注】 1 1、在恒压条件下(敞口容器中),反应热等于焓变。、在恒压条件下(敞口容器中),反应热等于焓变。 2 2、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决定的,即由焓变决定的。、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决定的,即由焓变决定的。 12 当反应物总能量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H H 0 0 当反应物总能量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吸热,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吸热,H H 0 0 H = H
35、 = 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 - 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3 3、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 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该反应吸热,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该反应吸热,H H 0 0 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该反应放热,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该反应放热,H H 0 0 H = H = 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
36、收的总能量 - - 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4 4、中和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中和热: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H1mol H2 2O O(l l)时所释放的热量。)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不用弱酸、弱碱溶液,因为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时吸收热量,使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注】不用弱酸、弱碱溶液,因为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时吸收热量,使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不用浓溶液,因为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使中和热的数值偏大不用浓溶液,因为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使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中和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因为生成沉淀会放出热量,使中和热的数值偏
37、大中和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因为生成沉淀会放出热量,使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5 5、燃烧热:燃烧热:101kPa101kPa 时,时,1mol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注】C CCOCO2 2(g)(g)、H H H H2 2O O(l l)、)、S S SOSO2 2(g g) 二、热化学方程式二、热化学方程式 1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 2、书写: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时的状
38、态,不用标明反应条件,系数与、书写: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时的状态,不用标明反应条件,系数与H H 的数值要对应的数值要对应 【注】物质状态不同,能量不同,能量越低越稳定。【注】物质状态不同,能量不同,能量越低越稳定。 能量高低:能量高低:S S l l g g 三、计算(重要考点)三、计算(重要考点) 1 1、用物质自身的能量来计算、用物质自身的能量来计算 H = H = 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 - 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2 2、用键能来计算用键能来计算 H = H = 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 - 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
39、总能量 【常见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常见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1 mol1 mol 物质物质 金刚石金刚石 ( () ) 石墨石墨 ( () ) COCO2 2 ( () ) CHCH4 4 ( () ) SiSi ( () ) SiOSiO2 2 ( () ) P P4 4 ( () ) 化学键数化学键数 2 2N NA A 1.51.5N NA A 2 2N NA A 4 4N NA A 2 2N NA A 4 4N NA A 6 6N NA A 3 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体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
40、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体 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S S l l g g 吸热吸热 吸热吸热 13 4 4、图像、图像 (1 1)反应物的能量为)反应物的能量为 a a,生成物的能量为,生成物的能量为 b b (2 2)E E1 1: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E E2 2: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3 3)H H b b - - a = Ea =
41、E1 1 E E2 2 (4 4)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焓变。)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焓变。 微专题微专题 2 2 化学能与电能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必须通过一定的装置。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一、原电池一、原电池 原电池基本模型原电池基本模型 1 1、本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4 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 标出化合价,找
42、出得失电子的数量标出化合价,找出得失电子的数量 2 2、构成:两极构成:两极 一液一液 一连线一连线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 电解质溶液简称电解液电解质溶液简称电解液 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 【注】带盐桥的原电池,盐桥的组成和作用【注】带盐桥的原电池,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盐桥中装有饱和的盐桥中装有饱和的 KClKCl、KNOKNO3 3等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等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盐桥的作用:盐桥的作用:a.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平衡电荷,
43、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3 3、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内电路构成环路。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再通过溶液中离子形成内电路构成环路。 4 4、特点(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特点(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正极:得降还,电子流入,阳离子流入,电极质量增加或产生气泡,材料是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正极:得降还,电子流入,阳离子流入,电极质量增加或产生气泡,材料是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 原电池原电池 负极:失升氧,电子流出,阴离子流入,电极质量减小,材料是较活泼金属负极:失升氧,电子流出,阴离子流入,电极质量减小,材料是较活泼金属 电子的流向:负极电子的
44、流向:负极 正极正极 电流的流向:正极电流的流向:正极 负极负极 离子的流向:阳离子离子的流向:阳离子 正极,阴离子正极,阴离子 负极负极 5 5、电极反应式、电极反应式 【书写方法】【书写方法】 【反应式的一般规律】【反应式的一般规律】 正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得降还正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得降还 负极:活泼金属电极,失升氧负极:活泼金属电极,失升氧 6 6、分类、分类 一次电池(干电池)一次电池(干电池) 举例:普通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举例:普通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 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蓄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蓄电池) 举例
45、: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举例: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 举例: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乙醇燃料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举例: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乙醇燃料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 新型化学电源新型化学电源 举例:见题目中的新信息举例:见题目中的新信息 【重要考点】【重要考点】 列物质列物质 看环境看环境 配守恒配守恒 标得失标得失 根据电解液的酸碱性,补充缺少的物质根据电解液的酸碱性,补充缺少的物质( (通常补充通常补充 H H + +、 、 OHOH - -、 、 H H2 2O)O) 根据已知条件, 列出正负极的反应物和产物根据已知条件
46、, 列出正负极的反应物和产物 15 1 1、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 (1 1)特点特点 “正正负负”“正正负负”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原电池的负极充电时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原电池的负极充电时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颠颠倒倒”“颠颠倒倒”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倒过来,就是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倒过来,就是充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倒过来,就是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倒过来,就是充 电时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电时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 (2 2)对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对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 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2 2、燃料电池(燃料作负极)、燃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