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鉴赏综合选择题20242024年年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01感知高考一综合选择题诗歌的综合选择题涉猎面广涉猎面广,设题点以高考评价体系所规定的对语言语言、形形象象、技巧技巧、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鉴赏要求为依托,兼顾对诗歌词句和内容的理解词句和内容的理解。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往往采用曲解原意曲解原意、无中生有无中生有、过度解读过度解读、随意引申随意引申、混淆表达技巧混淆表达技巧、生造情境意境生造情境意境等方式来设置错误项。在备考时要确保熟知诗、词、曲等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诗、词、曲等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一般体例和主要主要手法手法,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等相关知识
2、,了解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文学史常文学史常识识和古代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古代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题型概述知识图解综合选择题类型内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形式:四选一利用选项信息看标题、析注释、抓情语、品意象范围:审清考查范围是诗句(词、句、联、片)还是全篇考向:词句理解是否准确、语言鉴赏是否恰当,技巧分析是否准确、情感把握是否恰当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画重点运用知识作判断,对照诗句细分析读诗审题答题思路依据考查点 应对策略语句含意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联想,在头脑中复现诗句所说景物或事件,由此确定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进而判断判断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
3、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诗歌常识了解诗歌发展历史,熟记其分类、文体特征、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作出判断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诗歌的写景手法写景手法、抒情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等,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后,与诗句一一对应比较,再判断正误。涉及全诗则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认真分析,再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语言风格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素平实、华丽生动、含蓄隽永、沉郁顿挫清新自然、朴素平实、华丽生动、含蓄隽永、沉郁顿挫。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语言风格的内涵,作答时一句句地分析诗到底符合哪种风格,然后再判断选项形象意境找出诗中的人物、景物、事物描写描写,结合诗句含义分析
4、其形象分析其形象。找出诗中的意象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特征,再整体感知其营造的氛围感知其营造的氛围,品味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意境,判断选项是否正确。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萧疏凄凉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萧疏凄凉等情感色彩在把选项与原诗作对照分析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二要注意诗句中的典故、意象等注意诗句中的典故、意象等,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三要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设误类型及应对策略综合选择题常见的设误类型及
5、应对策略 设误类型类型表现应对策略不明诗人意图情感理解有误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把“明显”说成“含蓄”等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致;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注意诗歌下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特别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特别注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悲
6、苦”“”“喜喜悦悦”“”“直接抒发直接抒发”“”“情感含蓄情感含蓄”等等词句解说不准内容理解有误命题者故意把诗歌中一些关键词语及句子的含意错误解说,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节、时间、地点等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诗句对应,关注景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诗句对应,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人物、动作或评价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是“拟人”的说成“比喻”,本该是“借喻”的说成“借代”,把“实写”说成“虚写”,把“正衬”说成“反衬”;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置错误,把没有这种效果硬说成有这种
7、效果等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手法手法”术语,就要术语,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然后在精准把握内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然后在精准把握内容和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题人容和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题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易错点分析1错解词语意思【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破阵子 陆 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
8、“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选项表述】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比对分析】D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尾句“与君同醉醒”中的“君”为泛指,并非针对某人的实指,“醉”和“醒”也都是闲居中自由自在生活的表现,是对“真率饮”的呼应。词作通篇与远方友人和真挚思念无关。所以D项是错误的。2错解诗句意思【2024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
9、宋诗,完成小题。南朝 刘筠华林酒满劝长星,青漆楼高未称情。麝壁灯回偏照昼,雀航破涨欲浮城。钟声但恐严妆晚,衣带那知敌国轻。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注劝长星:为王朝的命运而祝祷。典出世说新语雅量,东晋太元末,晋孝武帝于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青漆楼:南齐书东昏侯纪载,齐武帝所建兴光楼,颇高大华丽,以青漆涂饰、世谓之“青楼”。雀航:即朱雀浮桥,在建康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以船舶连接而成。兰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庾信的小字,其曾作哀江南赋。这里以兰成代指后代的骚人墨客。【问题】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东晋之事概括
10、南朝败亡相续的形势,以一种危机四伏的气氛笼 罩全篇,为以下各句所咏之事提供背景。B诗人在颔联提及“麝壁”“雀航”等事物,借此抨击南朝君主醉生梦 死、苟且偷安,最终导致国家覆灭。C诗人在颈联话锋一转,将目光聚焦于下层,慨叹宫女每日不辞辛劳早 起梳妆,意在展现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D诗人多处用典,借用典故揭示南朝君主荒淫误国、败亡相续的历史事 实,在铺陈中即含讽刺之意。【选项表述】C.诗人在颈联话锋一转,将目光聚焦于下层,慨叹宫女每日不辞辛劳早起梳妆,意在展现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比对分析】C.“意在展现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错误。“钟声但恐严妆晚”指钟声催促宫女们早起梳洗妆扮,恐怕耽误了皇帝的游乐。
11、此句旨在抨击君主好佚游,每日早起外出游玩,荒废朝政。3典故分析错误【2024广西贺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村桥 罗隐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注】鲁人疑海鸟:庄子至乐中有“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后以此典故形容违背本情,无所适从,适得其反;或形容山野之士不耐世俗烦嚣。庄叟恶牺牛:庄子主张放任自适,而将金钱与高官视为束缚他的东西,比之为养以待宰杀的以享太庙的牺牛
12、。后以此典故表示轻视功名富贵的志趣。【问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呈现了明月当空,酒旗招展,湖里偶见渔舟相互追逐的图景,营 造了悠闲的氛围。B颔联中的“莫学”“须知”“恶”等词语情感热烈,态度鲜明地表达 了对仕宦束缚的反感。C诗人用比喻的修辞写自己心如死灰,表明自己对仕宦的热情已燃尽,往事如水远去。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平易,夹叙夹议,呈现出和杜甫登高相似 的沉郁苍凉的风格。【选项表述】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平易,夹叙夹议,呈现出和杜甫登高相似的沉郁苍凉的风格。【比对分析】D.“本诗语言浅切、明畅”“沉郁苍凉的风格”错误,本诗引用了“鲁人疑海鸟”“庄叟恶牺牛”的典故
13、,语言典雅,并不浅切;且此诗直抒胸臆,传达出不慕名利、乐观旷达之意,并不“沉郁苍凉”。4概括错误(1)意境分析不当解题攻略:把握意境特点、特定意象,关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2023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湖上晚归 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
14、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选项表述】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比对分析】C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境界的体悟。诗歌进入尾声,诗人短暂的旅程也接近结束,暮色中已隐约看到湖岸边的人居之地。虽说是人居之地,但这里不同于长街闹市,没有广厦华屋,望中只是错落杂生的林木与纵横缠绕的藤萝,唯有依稀入耳的鸡犬提醒这里有人烟存在,几声鸡鸣犬吠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倒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感。这里仍然是诗人眼中“蓬瀛”的一部分,诗人的感觉没有破
15、坏,心情也没有变化。(2)情感体察有误,不明作者意图解题攻略: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抓住直接表达或暗示情感的词语。【23-24高三上福建莆田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逢友人 杜牧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徘徊。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已作相如投赋计,还凭殷浩寄书回。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注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曾作子虚赋上林赋,因此得到汉武帝赏识。殷浩:东晋大臣,曾在回起用自己的信时不慎寄出空函,后以此喻指无书可寄。【问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饮酒的场面,表现
16、出真挚的友谊,照应题目。B诗人打算像司马相如那样献文谋官,传达出其想要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C以问菊开几回结束全诗,借对秋霜摧残菊花的担忧表明诗人对社会磨难的不满。D诗歌多处运用典故,使诗句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选项表述】C以问菊开几回结束全诗,借对秋霜摧残菊花的担忧表明诗人对社会磨难的不满。【比对分析】C.“借对秋霜摧残菊花的担忧表明诗人对社会磨难的不满”错误。尾联中“为问经霜几度开”的意思是替“我”问一问菊花经历秋霜开了几次,表现了菊花不畏严寒的特质,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不再担忧与逃避人生路途中的坎坷挫折,会勇敢面对社会磨难,并不是表达不满。5手法错误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
17、不当【解题攻略】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和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2023-2024高三上山西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文天祥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注】垂緌(ru),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由庐山引出江南风光,写景笔力刚健,表现了作者对大
18、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之情。B词人用语巧妙,如将人生比作“孤舟”,以“河倾斗落”指天将破晓,以胡笳声暗指国土被侵占。C全词以景结情,其中的“彻”不仅指胡笳“吹”的时间之长,也指词人内心“寒意”之深。D全词以议论为主,情感表达沉郁顿挫,时间与空间相融,期待与感慨交织,意蕴深长。【选项表述】D全词以议论为主,情感表达沉郁顿挫,时间与空间相融,期待与感慨交织,意蕴深长。【比对分析】D手法分析错误。“以议论为主”错误,本词有议论,但不以议论为主,而是以描写、抒情和叙述为主。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文天祥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
19、地灵尚有人杰。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解题步骤第一步,看标题、析注释,整体感知明选项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情语、意象、题材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大意的最佳切入点。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第二步,抓情语、品意象,启动情思巧筛选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
20、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大概率也是不恰当的。第三步,画重点、明要求,逐项核对再排除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第四步,辨真伪、细分析,对照诗句作判断针对不同的考查点和命题方式,考生在分析比对时应有不同的策略。在试题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如选项中出现“都”“全部”之类的判断词时,我们就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辨别其真伪。真题研习【2024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21、成1516题。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
22、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内容理解表达技巧内容理解内容理解【答案】D【解析】D项中,一是“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表述错。“一枝重插去年花”,不是“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而是又像去年一样,把一枝花儿插在头上。去年的花怎么留到今年?“重”,是插花动作的重复,不是“花”重;二是“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表述错。“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注意这三句之间的情感线索和逻辑关系。“霜鬓不堪春点检”,是说春天来了,自己的鬓边的斑斑白发,春光虽好但人已老;“留连又见芳华”是随前一句自然表达出“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怀念”;这一层意思表达完毕,用上句号。“一枝重插去年花”,诗人怀念青春芳华,不由自主地像去年一样,摘下一朵花插在头上。这个插花的内在情感驱动是怀念青春,想留住青春,而不是“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