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忠弟恽,字子幼,以忠任为郎,补常侍骑,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名显朝廷,擢为左曹。霍氏谋反,恽先闻知,因侍中金安上以闻,召见言状。霍氏伏诛,恽等五人皆封,恽为平通候,迁中郎将。郎宫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移病尽一日,辄偿一沐,或至岁余不得沐。其豪富郎,日出游戏,或行钱得善部。货赂流行,传相放效。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其疾病休谒洗沐,皆以法令从事。郎、谒者有罪过,辄奏免,荐举其高弟有行能
2、者,至郡守九卿。郎官化之,莫不自厉,绝请谒货赂之端,令行禁止,宫殿之内翕然同声。由是擢为诸吏光禄勋,亲近用事。初,恽受父财五百万,及身封候,皆以分宗族。后母无子,财亦数百万,死皆予恽,恽尽复分后母昆弟。再受訾千余万,皆以分施。其轻财好义如此。注释忠:指杨忠,杨恽兄,汉昭帝时丞相杨敞的长子。常侍骑:官名。山郎:西汉中期郎官的俗称。一沐:一个休假日。西汉官员五天一休假。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为左曹擢:提拔B令郎出钱市财用市:购买C辄偿一沐偿:补偿D莫不自厉厉:厉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A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
3、度/大司农以给/财用B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C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D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恽因有才能称名于世,在朝廷里也很有名望,曾被提拔为左曹。B杨恽因向宣帝揭发霍氏谋反的事,被封为平通侯,升任中郎将。C杨恽担任中郎将后,改革郎中的旧例,使郎官感化,宫殿内协调一致。D杨恽轻财好义,先后将继承的父母之财分给自己的宗亲、兄弟。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豪富郎,日出游戏,或行钱得善部。货赂流行,传相放效。(2024湖北孝感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太行、王屋
4、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A)。(节选自愚公移山)【乙】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其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B)。”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
6、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C)去,不知所在。(选自干宝陶潜搜神记)5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迁移课内字词河阳之北阳:(黄河)水的北面。根据语境推断父丧收藏藏:结合字形推测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缣:联系常见成语十日而毕毕:6请将“而”“焉”“矣”还原到文中括号内。A( )B( )C( )7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8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9乙文是有关董永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此文中的财主(主人)、天帝是怎样的形象?10乙文是一篇神话,甲文是一篇寓
7、言故事,结尾也有神话色彩,请探究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鸷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8、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乙】蜀书袁孝尼言,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仆观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纵使孙权能尽孔明,孔明岂肯舍此而就彼()?然孔明既被张子布之所荐,不欲深拒,姑设此辞(),非真有意()。又郭冲言,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仆观先主言曰:“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无不济。”恶有反峻急如此?纵惩刘
9、璋暗弱之敝,不无振作,不应刻剥之甚,而使君子小人皆至怨叹之理。此言恐过耳。(节选自野客丛书,有删改)【注释】贤:认为有德行有才能。尽:竭尽。谲:狡诈,诡诈。恶(w):怎么。1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结合字形推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联系常见成语以彰其咎迁移课内字词咸怀怨叹根据语境推断事无不济12请将“也”“耳”“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A( )B( )C( )1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1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5请简要分析甲文中作者自述经历的原因。16乙文不认同袁孝尼的言
10、论,作者认为诸葛亮效忠于刘备,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文中郭冲认为诸葛亮“严明赏罚”的治理属于“ ”,因而遭到蜀人怨恨,但乙文作者并不认同郭冲的言论。(2024湖北十堰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
12、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暗疏:默写。旬朔:指十天一月之内。比:近来。惩艾(y):惩戒。曩:从前。寻绎:推求探索。省:记住。孙搴(qin):人名,北齐的大将。羸卒:疲弱的士兵。勒:这里指编辑。庶
13、几:或许,差不多。17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迁移课内字词一见辄能诵联系常见成语走送之结合字形推测烨然若神人根据语境推断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8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很多,如“韦编三绝”,你还知道哪些?再写出两个。19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20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1请选文中选择词句概括:宋濂幼时读书的境况是 ;秦观幼时读书则是 22根据选文及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人。链接材料: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4、朱熹(2024湖北随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A)。”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1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C)。”庄王听之,遂取陈焉。(节选自吕氏春秋)【注】荆庄王:楚庄王。洫(x):护城河。宁国:楚国大臣。23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结合字形推测则民怨上矣( )联系常见成语何故( )迁移课内字词荆庄王欲伐陈( )根据语境推断则民力罢矣( )24请将“焉”
16、“矣”“也”还原到文中括号内。A( ) B( ) C( )25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26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7从甲文鲁国取胜和乙文陈国失败中可以看出,要想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因素是: 。28甲文中鲁庄公和乙文中荆庄王的相似之处在于: 。(2024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膺去是身乎!”弗听。卜而
17、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令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群臣,臣所以许王,以广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2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城父军:驻扎B夹日而蜚蜚:飞翔C是害于楚王害:担心D其不失国
18、,宜哉宜:应该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A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B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C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D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3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昭王出兵解救陈国,不想却病倒在军中,于是向周太史卜问吉凶。B孔子在陈国听闻楚昭王的言论后对其赞赏有加,认为他通晓大义。C昭王临终前想将王位让给他的弟弟们,公子闾答应了,成为惠王。D昭王在与吴国大战前夕病逝,楚军只得班师回朝,昭王得以安葬。32请将文言语段中画
19、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病甚,舍其子让群臣,臣所以许王,以广王意也。(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广阿。光武大飨士卒,东围钜鹿,逆战于南栾,斩首数千级。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 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 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秋,光武击铜马于鄡,吴汉将突
20、骑来会清阳。贼数挑战,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粮道。 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 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3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失辎重亡:丢失B于是引兵拔广阿拔:攻克C会诸将军烧之会:适逢D绝其粮道绝:断绝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A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
21、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B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C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D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3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率领的汉军不知王郎的大将李育驻扎柏人,被他劫走军用物资。B光武连破数城,战无不胜,于长安政乱中大破叛军,因此被立为萧王。C光武火烧属将与王郎勾结的几千封密信,让内心不安的人放心跟随。D光武镇压叛军,平定了四方叛乱,分封投降的首领,让他们心悦诚服。36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2024湖
22、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
23、B)?”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C)。”(选自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哂(shn):微笑。野宿:在郊外露宿。37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联系常见成语虽不能察(1) 根据语境推断或请重法以禁之(2) 迁移课内字词自是数年之后(3) 结合字形推测外户不闭(4) 38请将“邪”“焉”“也”还原到文中括号内。A( )B(
24、)C( )39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40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41“远谋”出自甲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其意思是“深远的谋划,长远的打算”。请从乙文中摘录一句话,体现唐太宗“远谋”后的结果。42甲、乙两文中都讲到了“民本”思想,请分析鲁庄公和唐太宗对这一思想认识的区别。第 11 页 共 28 页参考答案:1D 2B 3D 4而那些家境豪富的郎官,每天出外游玩,有的靠送钱财礼物得到好位置。流行贿赂,彼此仿效。【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25、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没有人不努力上进。厉:努力上进;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杨恽担任中郎将后,废除“山郎”惯例,造一年的开支计划给大司农,用国库的钱来供给财用。语法:“恽”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又可与“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分别构成主谓宾关系,需单独停顿。故断为: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大司农/以给财用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D.根据第段“初,恽受父财五百万,及身封候,皆以分宗族。后母无子,财亦数百万,死皆予恽,恽尽复分后母昆弟。再受訾干余万,皆以分施”可知,后母死后财产都给了
26、杨恽,但是杨恽又全部分给了后母的兄弟,故选项“先后将继承的父母之财分给自己的宗亲、兄弟”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其,那些;郎,郎官;日出,每天出外;或,有的;行钱,送钱财礼物;善部,好位置;【点睛】参考译文:杨忠的弟弟杨恽,字子幼,靠杨忠的关系担任郎官,补为常侍骑。杨恽的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杨恽开始读外祖父太史公记,认为很像春秋。杨恽以才能著称,好结交豪杰与儒生们,在朝中很有名气,提拔为左曹。霍氏谋反,杨恽先得知,
27、通过侍中金安上报告皇上,被皇上召见谈具体情况,霍氏被诛杀,杨恽等五人都受封,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升中郎将。 郎官的惯例,是让郎官出钱购买物资,供给文书费用,才能外出。外出郎官,称为“山郎”。请一天病假,就补偿(抵偿)一次例假,有的无钱的郎官,以至一年多也没有一次例假。而那些家境豪富的郎官,每天出外游玩,有的靠送钱财礼物得到好位置。 流行贿赂,彼此仿效。杨恽担任中郎将后,废除“山郎”惯例,造一年的开支计划给大司农,用国库的钱来供给财用。那些生病、请假、例假都按规定执行。郎官、谒者有罪过,就上奏免职,荐举考核成绩优秀有操行才能的人,以至担任郡守、九卿。 郎官们风气大变,没有人不努力上进,断绝了请人说
28、情、拜谒、贿赂的习惯,令行禁止,宫殿内协调统一。因此被提拔为诸吏光禄勋,亲近皇上,被重用。 当初,杨恽得到了父亲的遗产五百万,等到自己封侯后,都用来分给宗族。后母没有儿子,钱财也是几百万,死后都给了杨恽,杨恽又全部分给了后母的兄弟。再次得到一千多万钱财,又全部分给别人。他就是像这样轻财好义的。5埋葬或通“葬”;丝织品或锦缎;完成。 6 焉 矣 而 7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8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财主(主人)、天帝:善良,同情劳动人民。 10两文均采用神话结尾,甲文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乙文借助神的力量帮助董永还债,它反
29、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不怕困难,永葆初心;孝顺感恩等美好品质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发扬。【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父丧收藏”中的“藏”,根据语境推断,“丧”意为丧事,那么“藏”就应该与丧事的处理有关,结合古代的习俗,可以推断“藏”在这里的意思是“埋葬”,另外,“藏”也可以通“葬”,意为埋葬。“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中的“缣”,结合字形,“缣”字中包含“丝”,因此可以推测“缣”与丝织品有关,是一种丝织品或锦缎。“十日而毕”中的“毕”,联系常见成语“毕其功于一役”,“毕”意为完成,结束。
30、所以,“十日而毕”中的“毕”意思是完成。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辨析。A.“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焉”在这里作为语气词,表示陈述的语气,相当于“了”。所以应填“焉”。B.“蒙君之惠,父丧收藏矣”,“矣”在文言文中常用作语气词,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所以应填“矣”。C.“凌空而去”,“而”作为连词,表示动作或事件的承接、递进等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分句,表示后一动作或情况是在前一动作或情况之后发生的。所以应填“而”。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买主知道他品德好,给了他一万文钱,打发他走了。重点字词:知:
31、知道,了解。贤:贤能。与:给予。钱一万:一万文钱。遣:打发。句子结构:“主人知其贤”表示主人认识到了董永的贤能,“与钱一万”表示主人给董永钱,“遣之”表示主人让董永离开。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以:凭、依靠。曾:连都。毁:毁坏,破坏。之:的。一毛:一小部分。如:怎么办。何:怎么,怎样。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根据乙文“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可知,财主(主人)在得知董永卖身葬父的情况后,并没有趁人之危,而是“知其贤”,即看出董永的孝道和品德,并主动给了董永一万钱,然后“遣之”,即让董永恢复自由。这表现出财主的善良和同情心,他没有
32、趁机压榨董永,反而给予了帮助。因此,财主的形象是善良的,同情劳动人民。根据乙文“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可知,天帝在得知董永的孝行后,派织女下凡帮助董永偿还债务,这体现了天帝对孝道的赞赏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天帝作为神话中的至高无上的神,能够关注到人间的一个普通孝子的困境,并伸出援手,这无疑展示了他的善良和仁慈。因此,天帝的形象也是善良的,同情劳动人民。10本题考查神话结尾的作用及启示。根据甲文“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可知,天帝被愚公的坚持和毅力感动,最终派神仙帮助愚公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实现了愚公的抱负。根据乙文“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可
33、知,天帝因董永的孝道,派织女下凡帮助董永偿还债务。甲文和乙文两篇文章结尾都采用了神话色彩作为结尾。这两个神话结尾,不仅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对于坚持、毅力、孝道等美好品质的推崇。这种神话结尾强化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神的力量来肯定和赞扬主人公的行为和精神;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寄寓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具有娱乐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们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些故事也强调了孝道、感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提醒我
34、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美好品质。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些神话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初心和毅力,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35、?”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36、,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乙)汉朝董永,是千乘县人。他年纪轻轻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他)尽心竭力种田,常用车拉着父亲跟着(自己)。父亲死了,没有用来埋葬(父亲)的钱,他就把自己卖作奴隶,来供办丧事用。买主知道他品德好,给了他一万文钱,打发他走了。(董永)守完了三年丧期,要回到买主家里,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到了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买主家里去了)。买主对董永说:“(我)把钱给
37、了你了。”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殓安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厚德。”买主说:“(这)妇女会干什么?”董永说:“(她)会织布。”买主说:“(你)一定要(她)这样(的话),(我)只要让你的妻子给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债主织绢,十天就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罢了。”说完,(织女)凌空飞走了,不知到哪里去了。11拜访过失都成功 12 哉 耳 也 13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 14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5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从而表明
38、自己的忠心,启发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回忆临危受命,表明不负先帝遗愿,立志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16 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 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意为: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以彰其咎”句意为: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咎:过失。“咸怀怨叹”句意为:(不管君子小人)都心怀怨恨。咸:都。“事无不济”句意为:事情没有不成功的。济:成功。12本题考查虚词用法的能力。空,依据“孔明岂肯舍此而就彼”句意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示疑问的语气的助词。而“哉”有表示疑问语气,“呢”的意思。故用“哉”。空,依据“姑设此辞”句意
39、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助词,而“耳”有表示感叹语气,“罢了”的意思。故用“耳”。空,依据“非真有意”句意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而“也”有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啊”的意思。故用“也”。1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张子布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诸葛亮不留在那里。有人问他缘故。其中“张子布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表明张子布推荐诸葛亮这一事实,“亮不留在那里”写出诸葛亮的做法,“人问其故”表明有些人的心中疑问。故断句为: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40、。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由:因为;是:这个原因;感激:使感动奋发;遂:于是;许:答应;以:用;驱驰:奔走效劳。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依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句意可知,诸葛亮认为自己身份地位低微,是先帝三顾茅庐,赏识自己,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这是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从而表明自己的忠心,启发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依据“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句意可知,诸葛亮回忆临危受命
41、的经历,表明自己决心不负先帝遗愿,立志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以报答仙帝的知遇之恩。1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空,依据【乙】文中的“仆观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纵使孙权能尽孔明,孔明岂肯舍此而就彼哉”句意可知,作者认为诸葛亮效忠于刘备,是因为“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空,依据【乙】文中的“又郭冲言,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句意可知,诸葛亮遭到蜀人怨恨的原因是刑法峻急,刻剥百姓。【点睛】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
42、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
43、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乙】蜀书袁孝尼说,张子布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诸葛亮不留在那里。有人问他缘故,(他)说:“孙将军能认为我有德行有才能,但是不能竭尽我的才能,我因此不留在那里。”我看诸葛亮遇到先主刘备,好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彼此尽欢,即使孙权能竭尽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又岂能舍弃刘备而投靠孙权呢?然而诸葛亮已经被张
44、子布所推荐,不想严词拒绝,姑且说了这样的言辞罢了,不是真有(投靠孙权的)意思啊。又有郭冲说,诸葛亮刑罚严峻,对百姓苛刻,(不管君子小人)都心怀怨恨。我听先主刘备说:“曹操性情急躁,我则宽厚;曹操凶暴,我则仁慈;曹操诡诈,我则忠信。总与曹操相反,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哪里有刑罚严峻到这种程度?即使惩治刘璋昏庸懦弱留下的弊端,没有不行动振作起来的,不应该侵夺剥削过于严重,致使君子小人都怨恨的道理。这样的话恐怕说得过分了。17就;跑;光鲜,光彩鲜明;十分之一二 18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19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0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2
45、1 勤且艰; 常废于不勤 22材料告诉我们:读书无它法,需要坚定意志、虚心学习、反复钻研。)具有核心素养,要做到:培养兴趣;学会阅读;查阅工具书;背诵积累;不畏艰难。【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译为:看一遍就能背诵。辄,就。译为:跑着把书送回去。走,跑。译为: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烨,光彩鲜明。译为: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十一二,十分之一二。18本题考查课外积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写出两个体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即可。示例:牛角挂书、闻鸡起舞。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译为: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