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题目多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山西大同校考)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夏桀不允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而“至汤而不然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这一记载论证了()A君主专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敬天保民思想在夏商开始出现C民心向背是夏商更替的重要原因D商汤推崇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2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因其领地有铜山,可以铸币,又可用海水煮盐,后招天下各地
2、的逃亡者在一起,最终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A确立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盐铁官营 D推行均输平准3(2023山西大同校考)唐朝时期,回纥效仿唐朝的官制,设有外宰相六,内宰相三,并有都督、司马等官号。渤海靺鞨、南诏等政权也仿照唐制,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这些现象()A说明各民族间的矛盾有所缓和B表明唐朝政治体制具有一定优越性C反映出唐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D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4(2023山西吕梁统考)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与唐初武则天先后从长安迁都洛阳,北宋则更进一步将京师移向开封,以靠近运河干道。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这主要缘于()A地理环境影响
3、了国都位置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D北方动乱不断加剧5(2023山西校联考)乾隆六十年,高宗发布上谕强调,各地方若出现地方官员贪污、大规模疫病等紧要事宜,当地督抚自应随时具折陈奏,若涉及日常政务,则应按常规程序上奏。可见,奏折制度的实行()A旨在保障政令畅通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重在强化思想控制D分化了地方官的事权6(2023山西运城统考)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A意识到变革政治的必要性B中体西用思想受到冲击C作
4、出反对修约的外交姿态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7(2023山西太原校联考)1940年10月至次年5月,兴亚院青岛出张所(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多田武雄向伪市公署“赠送”日文图书1677册,并出资“援助”编辑小学儿童日本语作文集,所赠图书全部被分派到伪政权设置的图书馆、新民教育馆和市区各中小学。日伪政权此举意在()A颠覆抗日民主政权B提高青岛国民教育水平C借助文化手段侵华D消弭根据地人民的反抗81969年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仅有6个,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A美国丧失对西欧的影响力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美国顽固
5、坚持孤立封锁中国D中国开启对外开放步伐9“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变局”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其本质是()A世界秩序重塑 B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C发展环境复杂 D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10(2023山西统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古城中,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城市之间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据此可知()A世界各地同时进入文明时代 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同C古代城市文明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D古代城市之间处于完全隔绝状态11(2023山西统考)下图所示是古代一位玛雅尊者或祭司的雕像。该尊者
6、或祭司在当时最有可能()A从事农业或手工业B经常指导棉花生产C发明“浮动园地”D以玉米为主要食物12(2023山西晋中校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较快成为欧洲也是世界上最先进发达富裕的地区,拥有海外殖民地最多最大的宗主国地区。南欧地区则慢慢落后于西欧地区。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有力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繁荣B推动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C便利了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D为西方超越东方打下坚实基础13(2023山西吕梁校考学业考试)19世纪早期,伦敦除了赤贫阶层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用价格低廉的机织棉布制成的轻薄内衣也得到了推广。这一现象的主要得益于()A工业革命的发展B殖民扩张C棉布制品的
7、进口D新航路开辟14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因其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所以被称为“拉丁美洲”。这反映了()A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美洲文明趋于衰落C北美免于殖民入侵D文化渗透由来已久15(2023山西朔州校考)据统计,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二年,苏维埃粮食产量比1921年几乎增加了9亿普特,工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这说明当时苏俄()A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经济政策调整有其合理性C清除了余粮收集制的残余D农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6(2023山西阳泉统考)美国通过宣扬“自由主义、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信念以及只有在美国领导下世界才会走上现
8、代化道路”的观念,来动员民众支持冷战时期的各种政策。美国这一举措旨在()A获取国际民众支持B遏制共产主义扩张C传播西方民主观念D树立大国责任担当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
9、王朝所继承。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
10、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8分)18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
11、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
12、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10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
13、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图1 隋朝“三省六部”制图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3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题目多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山西大同校考)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夏桀不允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而“至汤而不然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
14、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这一记载论证了()A君主专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敬天保民思想在夏商开始出现C民心向背是夏商更替的重要原因D商汤推崇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C 根据材料可知,夏桀、商汤的不同做法,最终导致“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敬天保民”,排除A、B两项;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晚期,晚于商汤生活的时代,排除D项。2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因其领地有铜山,可以铸币,又可用海水煮盐,后招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在一起,最终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A确立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盐铁官营 D推行均输平准C
15、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允许民间私铸钱币、冶铁、煮盐,导致地方诸侯势力坐大,影响到了中央集权。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不是经济措施,排除A项;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是政治措施,排除B项;均输平准是稳定经济秩序,保障商品流通的措施,排除D项。3(2023山西大同校考)唐朝时期,回纥效仿唐朝的官制,设有外宰相六,内宰相三,并有都督、司马等官号。渤海靺鞨、南诏等政权也仿照唐制,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这些现象()A说明各民族间的矛盾有所缓和B表明唐朝政治体制具有一定优越性C反映出唐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D体现了统
16、治者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B 根据材料可知,各少数民族政权效仿唐朝的行政管理制度,说明唐朝的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族矛盾有所缓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政权效仿唐朝制度,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因俗而治”,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山西吕梁统考)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与唐初武则天先后从长安迁都洛阳,北宋则更进一步将京师移向开封,以靠近运河干道。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这主要缘于()A地理环境影响了国都位置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D北方动乱不断加剧B 根据材料可知,隋唐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但是经济重
17、心逐渐南移,统治者需要东南财赋支持北方的政治和军事,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方便把南方的财赋运到北方,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因素而不是地理环境因素,排除A项;C项表述正确,但是“唐宋之际中国古都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北方战乱不断加剧”的相关表述,排除D项。5(2023山西校联考)乾隆六十年,高宗发布上谕强调,各地方若出现地方官员贪污、大规模疫病等紧要事宜,当地督抚自应随时具折陈奏,若涉及日常政务,则应按常规程序上奏。可见,奏折制度的实行()A旨在保障政令畅通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重在强化思想控制D分化了地方官的事权A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奏折
18、制度便利了皇帝对地方的日常政务和紧急事务的了解和掌握,其目的是保证政令的畅通,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皇帝决策效率的问题,排除B项;奏折制度重在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并非强化思想控制,排除C项;奏折制度并没有分化地方官的事权,排除D项。6(2023山西运城统考)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A意识到变革政治的必要性B中体西用思想受到冲击C作出反对修约的外交姿态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D 根据材料,清政府在给英国的外交文书中强调各国“各有国体及
19、自主之权”,反对西方国家强迫中国接受他们的要求、损害中国的主权,D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要求“无碍国体政权”,所以并不要求变革政治,排除A项;清政府要求变通“无碍国体政权”,恰恰是中体西用的表现,排除B项;清政府在外交文书中表达出并非完全反对与西方国家协商解决问题,而是反对胁迫和侵略,排除C项。7(2023山西太原校联考)1940年10月至次年5月,兴亚院青岛出张所(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多田武雄向伪市公署“赠送”日文图书1677册,并出资“援助”编辑小学儿童日本语作文集,所赠图书全部被分派到伪政权设置的图书馆、新民教育馆和市区各中小学。日伪政权此举意在()A颠覆抗日民主政权B提高青岛国民教育水平C
20、借助文化手段侵华D消弭根据地人民的反抗C 根据材料可知,日伪政权的做法意在对青岛进行文化渗透,借助文化手段侵华,C项正确;抗日民主政权位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A项;日伪政权分派图书是为了借助文化手段侵华,排除B项;当时青岛不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81969年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仅有6个,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A美国丧失对西欧的影响力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美国顽固坚持孤立封锁中国D中国开启对外开放步伐B 根据材料“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和所学可
21、知,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B项正确;当时美国对西欧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排除A项;此时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排除C项;中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后,排除D项。9“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变局”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其本质是()A世界秩序重塑 B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C发展环境复杂 D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指的是世界秩序重塑,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全新思路,为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重要战
22、略机遇期提供了全新指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全新指南,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秩序的重塑,非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发展环境复杂及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排除B、C、D项。10(2023山西统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古城中,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城市之间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据此可知()A世界各地同时进入文明时代 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同C古代城市文明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D古代城市之间处于完全隔绝状态C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文明各不相同,也就是呈现出多元特征,C项正确;“同时进入文明时代”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经济发展水平相同”与材料强调的“各不
23、相同”相矛盾,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完全隔绝”用词不当,过于绝对,排除D项。11(2023山西统考)下图所示是古代一位玛雅尊者或祭司的雕像。该尊者或祭司在当时最有可能()A从事农业或手工业B经常指导棉花生产C发明“浮动园地”D以玉米为主要食物D 材料所示是一位玛雅尊者或祭司,根据所学可知D项正确;该雕像身份是尊者或者祭祀,从事农业和手工业或者经常指导棉花生产的可能性很小,排除A、B项;14世纪,在墨西哥地区兴起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排除C项。12(2023山西晋中校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较快成为欧洲也是世界上最先进发达富裕的地区,拥有海外殖民地最多最大的宗主国地区。南欧地区则
24、慢慢落后于西欧地区。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有力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繁荣B推动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C便利了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D为西方超越东方打下坚实基础C 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凭借地理优势,西欧各国积极向外扩张,拥有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了欧洲最先进地区,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繁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B项;据所学,为西方超越东方打下坚实基础的是工业革命,而非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项。13(2023山西吕梁校考学业考试)19世纪早期,伦敦除了赤贫阶层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用价格低廉
25、的机织棉布制成的轻薄内衣也得到了推广。这一现象的主要得益于()A工业革命的发展B殖民扩张C棉布制品的进口D新航路开辟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助推了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当时英国主要是棉布制品出口,排除C项。14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因其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所以被称为“拉丁美洲”。这反映了()A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美洲文明趋于衰落C北美免于殖民入侵D文化渗透由来已久D 根据材料可知,拉丁美洲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这是因为拉
26、丁美洲历史上受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文化渗透由来已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欧洲国家的文化渗透,与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欧洲国家的文化渗透,不能说明美洲文明趋于衰落,排除B项;北美历史上也遭遇殖民入侵,排除C项。15(2023山西朔州校考)据统计,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二年,苏维埃粮食产量比1921年几乎增加了9亿普特,工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这说明当时苏俄()A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经济政策调整有其合理性C清除了余粮收集制的残余D农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B 材料信息显示新经济政策在短暂实施后,就显示出明显的积极效果,这说明它的实施在当时是完全适合苏俄国情的,B项
27、正确;苏俄“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25年,排除A项;C项“清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只提供了工业、农业发展很快情况,无法判断农业、工业的基础是否薄弱,排除D项。16(2023山西阳泉统考)美国通过宣扬“自由主义、全球责任和世界领袖信念以及只有在美国领导下世界才会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观念,来动员民众支持冷战时期的各种政策。美国这一举措旨在()A获取国际民众支持B遏制共产主义扩张C传播西方民主观念D树立大国责任担当B 根据材料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利用自由主义、大国责任进行动员以获得民众对冷战支持,说明其旨在遏制共产主义扩张,B项正确;获取国际民众支持属于手段,不属于目的,排除A项;传播西
28、方民主观念属于表象,不属于最终目的,排除C项;树立大国责任担当属于其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冷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新航路
29、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0、。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8分)【答案】(1)制度: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2)原因:制度落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发展到顶峰);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束缚;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等等。(3)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31、设恢复与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等等。【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中的“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 科举制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以才学为标准选拔官员;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备,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唐朝通过一系列制度,极大地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也使皇权进一步加强,这是唐前期国力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2)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可知在政治制
32、度、经济方面落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制度方面可得出明清时期制度落后(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发展到顶峰);在经济方面可得出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束缚;根据材料中的“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原因可得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此外,结合所学知识,思想方面的原因可得出八股取士制度;等等。(3)因素: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分析其因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考虑,可得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
33、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恢复与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等等。18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
34、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
35、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10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6分)【答案】(1)伤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出现了种族灭绝的反人类行为。(2)表现:军备竞赛趋势明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日益凸显;地区性冲突的解决存在困难。(3)以网络安全为角度。方式: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水平。【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时期(世界)。伤害: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可知,
36、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根据材料“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可知,出现了种族灭绝的反人类行为。(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后(世界)。表现:根据材料“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可知,军备竞赛趋势明显;根据材料“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可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根据材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可知,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日益凸显;根据材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
37、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可知,地区性冲突的解决存在困难。(3)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以网络安全为角度。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公众而言,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从技术层面看,要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水平。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迁的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处在急剧的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首要标志。唐代的犁已由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锋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图1 隋朝“三省六部”制图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并结合
38、所学知识,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隋唐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阐释:政治上,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经济上,曲辕犁的出现和推)一,唐三彩的出现。文化上,诗歌创作进人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有很多脍炙人日的仕作,成为千占绝唱。医学家孙思邀完成的医学名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言之成理即可)总之,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呈现出新气象。示例2:论题: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39、阐释: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唐初,实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言之成理即可)总之,隋唐时期制度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材料主要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题干要求围绕“隋唐时期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因此可以就整体拟定论题:隋唐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可以突出隋唐至政治制度上的贡献,拟定论题: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本题主要分析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其次,结合史实阐述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情况,具体阐述如下:隋朝废除儿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备,被历朝沿用;唐初,实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最后,强调隋唐时期制度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