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2024届新高考思想政治(统编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专题三目录依标据本定素养1 1走进高考明考情2 2梳理主干建体系3 3夯实基础破重难4 4真题好练提能力5 51依标据本定素养课标要求课标内容要求 3.1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2、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3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3.2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课标学业要求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具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走进高考明考情2走进高考明考情考情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022年海南高考(主观题)科学立法2023年全国乙卷、江
3、苏高考(主观题)、2023浙江、湖北高考(主观题)严格执法2023年辽宁卷(选择题)公正司法2023年广东卷(选择题)梳理主干建体系3L4 L4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L5 L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L6 L6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根本基本基本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何以行?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何以行?怎么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怎么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坚持党领导、全
4、面从严治党、坚持党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执政方式的有机统一坚持党执政方式的有机统一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实现途径有机统一民主集中制原则政体国体制度保障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前提关键防线基础目标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主体基础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原则总目标为什么夯实基础破重难412法治VS法制 法制法治区别相对概念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而言的;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5、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律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基本要求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实践层面 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有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含义法制是一整套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等各种制度。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一种治国理论与原则、制度。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最终
6、实现法治,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最终实现法治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口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决 定定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总总和和 决决 定定 知识拓展:法的决定因素知识拓展: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最终是由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的。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与成就(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我国法
7、治建设的理论基础社存决社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敌我矛盾,前提人民内部矛盾,基础我国当代法的本质: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与成就(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取得成就的原因与要求:1、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动员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坚持中特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
8、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工作队伍。7、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3依法3法治4环节/方针建设社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特法治体系法治监督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保障党内法规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严格执法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形
9、成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义制度、贯彻习法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行政机关(政府)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和公民监察委员会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中国共产党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与成就(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取得成就的原因与要求:1、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
10、法治思想的指导。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动员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坚持中特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工作队伍。7、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3依法3法治4环节/方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法治中国建设+十六字要求+(选必二)党
11、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体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内涵、特征、意义要求: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法律体系(良法善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司法机关)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系科学内涵、意义要求:将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各级政府及其人员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内涵、要求:法治宣传教育 建设完备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种类主持者适用阶段适应范围效力诉讼调解人民法院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前主要是民事纠纷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在
12、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诉讼外调解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发生后至当事人采取仲裁、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前民间纠纷如婚姻、继承、赡养、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一般民事纠纷。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执行能力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能力。行政调解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过程中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执行能力。仲裁调解仲裁机构仲裁过程中仲裁庭在做出仲裁前商事纠纷、劳动纠纷。仲裁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后,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效力。注意:行政纠纷不适用于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
13、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注意:行政纠纷不适用于行政调解。仲裁的种类适用情形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合同纠纷
14、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商事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适用范围与诉讼的关系申请效力解决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的纠纷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在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诉讼不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诉讼申请必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需要双方都同意)当事人双方不需要事先订立仲裁协议(不需双方都同意)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有限的终局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争议数目较小,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为终局裁决,其它裁决当事人不服,可以
1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注意】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劳动者对一裁终局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用人单位不能。【知识拓展】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区别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性质诉讼目的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诉讼主体都可以提起诉讼只能是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举证原则适用法律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
16、举证(过错、无过错)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害人被害人或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解决方式纠纷解决主体纠纷解决依据纠纷解决原理特征主要优势适合解决的纠纷类型地位作用和解当事人当事人实力、意愿等自愿协商达成合意自愿性灵活性成本投入低社会效益高私密性强争议标的金额不大或对抗程度不高的纠纷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调节当事人与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 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法律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自愿性灵活性
17、彻底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且对抗程度相对较低的各类纠纷仲裁当事人与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法律法规与行业规则习惯通过第三方居中裁决定纷止争自愿性灵活性专业性快捷性经济性高效经济便捷商事领域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与人民法院法律法规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作出终局性裁判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解决纠纷裁判效力高广泛适用于各类纠纷主导地位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二、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法治中国建设+十六字要求+(选必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体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内涵、特
18、征、意义要求: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法律体系(良法善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司法机关)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系科学内涵、意义要求:将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各级政府及其人员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内涵、要求:法治宣传教育 建设完备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科学立法建立完备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司法机关)全民守法领导支持保证带头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立法、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
19、任自由裁量权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维护人民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犯罪案件的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民事案件的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是规定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程序法。刑法: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犯什么罪,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民法典:调整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侵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程序法&实体法程序法实体法(1)程序法是规定以保
20、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2)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关系: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前提关键保障全民守法基础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公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7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从何来?法是什么?法的成就?坚持法治?中华法系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1.起源2.本质3.规律4.类型5.特征6.作用宪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人权的法治保障党习法中国人民原原因因要要求求11个方面要求总目标:
21、体系+国家五个原则:党、人、平、法德、中实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第8课第9课真题好练提能力5 (2021广东,7,3分)为贯彻实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确保了我国公民权利的最终实现 主导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A.B.C.D.【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
22、对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对591591件件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相关规范性文件、139139个指导性案例的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清理工作,废止废止116116件件,修改修改111111件件,决定对决定对2 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 7件新的件新的司法解司法解释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一系列工作有利于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同时推动了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一系列工作有利于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同时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面依法治国;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工作不能确
23、保不能确保我国公民权利最终实现,我国公民权利最终实现,更不可能主导我国法制更不可能主导我国法制建设进程建设进程(夸大了)(夸大了)排除排除 。(2023湖北,9,3分)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
24、的实际需要 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A.B.C.D.【解析】C。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此次修改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此次修改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整,增加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等内容,等内容,扩大了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适应了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扩大了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适应了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说明说明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符合题意。宪法和立法法是国
25、家机关制定符合题意。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说法不全面。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说法不全面。县乡两级人大没有立法权县乡两级人大没有立法权,中地方,中地方“各级各级”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开展立法工作说法不准确。开展立法工作说法不准确。(2020课标,16,4分)某市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原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这一改革旨在()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强化基层司法机关权威 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提
26、高基层政府执法效能A.B.C.D.【解析】设问逻辑关键词【解析】设问逻辑关键词“这一改革这一改革旨在旨在”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完善体制机制),整合整合原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原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说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中心意思
27、中心意思就是某市完善了行政执法机制体制,这样也可以提高基层政府执法效能就是某市完善了行政执法机制体制,这样也可以提高基层政府执法效能;要注意,此题材料冗余信息较多,;要注意,此题材料冗余信息较多,这是命题人故意给的干扰和陷阱,但此题并未涉及基层司法机关这是命题人故意给的干扰和陷阱,但此题并未涉及基层司法机关排除排除;材料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基层政府执;材料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基层政府执法效能,但不是为了转变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只是具体措施但不是最终的目的)法效能,但不是为了转变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只是具体措施但不是最终的目的)排除排除。(2023广东名校联盟下学期大联考)水是生命之源、生存
28、之本、生态之基,水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备受瞩目。2022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就关于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举行联合发布会,聚焦水利领域存在的突出违法问题,推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深度协作,构建依法治水新模式。据此可知,依法治水需要()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间的合作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治水提供完备法律规范依据 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协作力度,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A.B.C.D.【解析】选【解析】选B B。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聚焦水利领域存在的突出违法问题,推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最高人民检察
29、院、水利部聚焦水利领域存在的突出违法问题,推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深度协作,构建依法治水新模式益诉讼深度协作,构建依法治水新模式。可见,可见,依法治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执法监管模式,依法治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间的合作,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间的合作,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正确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司法机关和。材料反映的是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治水中的违法问题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间的合作行政机关对治水中的违法问题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间的合作(执法和司法执法和司法),),不是强调健全相关法律不是强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规(立法立法)
30、,),也没有体现健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也没有体现健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民主立法民主立法),),与题意不符。与题意不符。(2023山东卷)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2021年9月,山东省J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齐长城遗址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遂向该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分别发出检察建议,在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2022年9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根据材料,在山东省的齐长城保护工作中:人民检察院通过发出检察建议依法进行民主监督 政府坚持对人民检察院负责,严格执行检察
31、建议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保障 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框架内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A.B.C.D.【解析】【解析】DD。山东省山东省J J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齐长城遗址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遂向该县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齐长城遗址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遂向该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分别发出检察建议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分别发出检察建议。这是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中的司法监督,不是民主监督这是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中的司法监督,不是民主监督排除。排除。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不是对人民检察院负责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不是
32、对人民检察院负责排除排除。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省齐长城保护条例这说明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保障这说明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保障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人民检察院开展。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公益诉讼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专项监督活动,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这说明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框架内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这说明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框架内协调一致地
33、履行职责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检察院通过提出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对行政诉讼实行监督,促进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执行,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人民检察院落实行政诉讼监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监察机关的司法监督水平 实现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保障公民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维护司法公正与促进依法行政ABCD【解析】【解析】材料中的材料中的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监察机关是国家监察委员会。项。我国的监察机关是国家监察委员会。项混淆混淆了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区别了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区别。故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34、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是公民(或其它组织)对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是公民(或其它组织)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与执行进行法律政府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与执行进行法律监督。故符合题意监督。故符合题意;实现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强调法院行使职能。但是材料强调的是人民检实现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强调法院行使职能。但是材料强调的是人民检察院落实行政诉讼监督。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察院落实行政诉讼监督。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D。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
35、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公民应()增强义务意识,严厉打击网络谣言 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有序政治参与 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自由表达言论 尊重信仰法律,增强辨别是非能力ABCD【解析】【解析】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公民应树立法律意识,尊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公民应树立法律意识,尊重信仰法律,
36、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要求,依法有序政治参与,符合题意重信仰法律,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要求,依法有序政治参与,符合题意;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的主体是政府等国家机构,错误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的主体是政府等国家机构,错误;公民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言论,公民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言论,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界线,错误。故本题选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界线,错误。故本题选D D。如今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遇了“成长的烦恼”: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知假售假、偷逃税款等行为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需要()科学立
37、法,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严格执法,政府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 公正司法,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ABCD【解析】【解析】网红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遇了网红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遇了“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烦恼”。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需要科学立法,依法规范网红经济的发展,同时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全民守法的的土壤,需要科学立法,依法规范网红经济的发展,同时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符合题意社会氛围,符合题意;政府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与网红经济健康发展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政府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与网红经
38、济健康发展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与,与题意不符题意不符;监察机关不同于司法机关,不能公正司法,错误。故本题选监察机关不同于司法机关,不能公正司法,错误。故本题选C C。辽宁省表决通过了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该条例共7章49条,就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更好保护知识产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定程序制定基本法律,推进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执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推进公正司法 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推进全民守法ABCD【解析】【解析】根据主谓宾
39、一致原则,排除根据主谓宾一致原则,排除: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法定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规,全国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法定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才有权制定基本法律,故错误大才有权制定基本法律,故错误;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执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错误中国共产党,故错误;司法机关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故正确故正确;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故全民普法守法
40、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故正确。故本题选正确。故本题选D D。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部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共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6.6万多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此外,还有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64万多个村(居)担任法律顾问,每名村(居)法律顾问需每月提供不少于1次、不少于4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这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法律素养 推动乡村治理,完善乡村法律体系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BCD【解析】【解析】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题中的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题中的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司法部加快推进公司法部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有利于提高人民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有利于提高人民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正确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公民提供法律服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公民提供法律服务,并未涉及乡村法律体系建设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务,并未涉及乡村法律体系建设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