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理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含义: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事物的观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思维在实践中
2、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三、思维的基本形态1. 思维的方向: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P1042.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P763. 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P724.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四、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抽象思维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3、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一、推理: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
4、论的规律和规则。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 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2. 公式:“A是A”来表示,即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 要求:(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2)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3)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
5、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 遵循矛盾律要求的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2. 公式:“A不是非A”,表示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注意: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
6、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 遵循排中律的要求的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 公式:“A或者非A”,表示排中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即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 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
7、和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 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指是以科学精神为向导的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3. 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2)科学思
8、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2.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人的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
9、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一、概念的概述: 第一框 P221. 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链
10、接】客现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2. 概念的表达:语词。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表达同一个概念。3. 基本特征:(1)概念究竟反映什么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究竟是在指“谁”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5.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分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
11、外延个相同。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2)不相容关系:指不具有相同的部分,又称全异关系。分类:(1)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关系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2)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二、明确概念的方法: 第二框 P261.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1)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2)最基本、最常用方法:种差加属概念(4)要求:要下一个准确的
12、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的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A.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C.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D. 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2.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1)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2)正确的划分的要求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13、要遵循划分的逻辑原则。A.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B.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标准,否则方“划分标准不一”得逻辑错误C.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方“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一、判断的概述: P30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 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 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是有真假之分。3. 判断的表达:语句4.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
14、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二框 P32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因为性质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2)组成: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组成。(3)种类: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的注意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
15、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2.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P34(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2)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链接】关系的性质: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偶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第三框 P36(一)、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 组成:联言支、联结项 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3. 真假判断要求:在联
16、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4.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 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 组成:选言支、联结项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3. 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或者,或者”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4、真假判断要求: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
17、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5.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1. 含
18、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P41)。2. 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联结项(1)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2)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3)假言判断的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和后件的词项。3.分类: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
19、件假,前件就定假.有之必然,无之未必然)常用联结项:“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种情况就先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
20、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常见联结项:“当且仅当”,“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4. 假言判断的真假应注意的问题:(1)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2)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3)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
21、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P43第一框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一、推理的含义和种类:判断的形成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1. 推理的含义、组成: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组成:前提、结论。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2. 推理结构: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3. 分类:(1)哲学认识论: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
22、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4. 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1要确保得到真实结论的条件:(1)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2)是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错误),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
23、证推出正确的结论。2. 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的意义: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从而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三、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二框 P461.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1)含义: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遵循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2.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1)含义: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
24、判断的推理。(2)周延指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主项周延情况看量项,全称和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周延情况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3)遵循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4)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作用: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3. 三段论推理:(1)含义: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构成:两个前提,一个结论大项
25、:结论中的谓项。 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项:结论中的主项。 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中项:在结论中未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基本原则):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记住P49群众分析)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否则会犯“双否前提”的错误(4)熟知推理的规则的意义: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
26、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四、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三框 P511.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原因;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2)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3)正确的推理结构: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
27、联言判断是真的。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1)原因:事物存在的可能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不可能对其中的毎种情况都通过实践来认识,这就需要用选言推理。在事物诸多可能情况中作出某种选择。(2)含义: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性所进行的推理。(3)分类: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4)正确的推理结构相容的选言推理: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
28、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1)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2)含义: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3)类型:分为充分条件假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4)正确的推理
29、结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A.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B.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C错误的推理结构: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A. 如果否定了假
30、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B.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C. 错误的推理结构: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A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B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C.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
31、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D.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E.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不符合上述推理结构的都是错误的。(4)意义: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五、遵循演绎推理规则的意义: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第七课 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 P59一、归纳推理:1. 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2. 分类:(1)完全归纳推理:
32、 含义: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不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分类: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提高不完全归
33、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范围要尽可能面广,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3、因果联系(1)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课本P62-63阅读区分)。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第二框 P641. 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 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物
34、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P65)3. 类比和比较不同:(1)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4. 类比不同于比喻。(1)相同点:都以比较为基础。(2)不同点;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的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5.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运用类比推理时应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6. 类比推理的方法:(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种类比推理方法。(2)
35、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7. 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作为类出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8.作用:(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2
36、)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3)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优点和局限性:(1)局限性: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2)优点: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综合探究 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 P68、701合乎逻辑的要求:逻辑思维过程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的。只有做到
37、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精确进行推理,思维才能合乎逻辑的要求。2. 逻辑思维的题中之义:澄清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清理矛盾、合理论证、辨识谬误、纠正错误,是逻辑思维的题中之义。3. 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性思维的素养和科学思维的水平,有助于培育我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 辩证思维的产生:(阅读了解)(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世界是普通联系变化发展的。(2)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
38、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3)认识应该反映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事物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结合的方式存在,由多要素构成,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属性。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辩证思维。2. 含义、核心:辩证思维是用联系、发展、全面、实践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形而上学思维】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
39、就是形而上学思维。3. 辩证思维的发展、研究经历:(阅读了解,抓关键词)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个由自发向自觉的过程。(1)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2)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3)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4)随着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的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以进一步丰富 和深化。4. 辩证思维的特征:(1)整体性:整体性是辩
40、证思维的重要特征。依据: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作用:a.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此”与“彼”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b.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与部分因为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看。C.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事物的整体总是相对而言的。辩证思维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的。注意: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
41、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中把握事物(2)动态性: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依据: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要求: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注意: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中把握事物。(4)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42、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框 P761. 分析:(1)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2)依据: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为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剖”认识对象。这是运用分析的方法。(3)分析的方法:实践的需要不同,人们进行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
43、识被研究的对象。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请事物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4)分析方法的优点、局限:分析方法将注意点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但是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片面认识。2. 综合:(1)含义:综合是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2)依据: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
44、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对象所固有的规律重新组合起来,这就要用综合法。(3)综合的方法:不同的认识领城,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4)优点、特征: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5)要求: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
45、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3.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及要求:(1)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阅读)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世界充满矛盾。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两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事物矛盾的总体
46、,使事物成为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体。人们要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认识事物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P80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1. 质与量: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的含义及与事物的关系: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量的含义及与事物的关系: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2. 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要求:(1)内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3、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阅读了解)(1)连续性与间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