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综合检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礼记乐记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A丰富百姓娱乐生活 B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C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D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2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唐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
2、、注重方法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3“善书”是中国古代劝民为善的一类著作。如表是宋至清代公开印行的“善书”数量变化情况。这说明()时间宋元明清数量8部2部20部35部A.社会新价值观逐步形成 B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C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创新 D民众法律意识空前增强4长孙平向隋文帝上书“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并提出“经国之道,义资远算”“经国之理,须存定式”,应“当社造仓”“委社司”管理。据此可知,长孙平()A倡导国家治理应规范有序 B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C建议政府加强政治统一性 D提倡粮食储备,解决温饱5唐前期,在长安城居民中除著籍者外,还有无长安户籍者。无长安户籍者包
3、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等,这些人口在长安城居民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这反映了唐前期()A户籍管理的混乱 B社会经济的发展C人口增长的迅速 D坊市制度的实施6据学者研究,明代的里甲制有三种类型:一种为华北型,由移民编成;另一种为江南型,由田主佃户关系构成;还有一种为华南型,由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对此合理的解读是,明代的里甲制()A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B受到了主流政治思潮的影响C刺激了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多元特征7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存放于南京。清军进入南京之后,第一时间控制住了黄册库。顺治皇帝特意提醒主帅多铎:“南京各街门图书史册地理户口版籍、
4、应用典故文字用心收掌,不许乘机抽毀,致难稽考。”顺治的提醒旨在()A实行崇史重史的政策 B便于对全国进行管理C充分发挥黄册的功能 D尽快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82024河北唐山十县检测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这说明了()A基层管理系统的无序性 B基层自治管理的封闭性C基层自治管理的狭隘性 D基层管理组织的系统性9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
5、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本质上反映了()A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B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C中古西欧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农奴不再依附于农奴主10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改革,推行采邑制。接受采邑(土地)的豪绅显贵,须提供骑兵,上下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要宣誓为封主效忠,如果附庸不履行臣属职责就要收回采邑。据此可知,查理马特改革()A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 B推动了法国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 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11213世纪,西欧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引起了持久的物价上涨。封建领主采取减少自留
6、地的做法,把劳役地租转换为货币地租,同时加强对自留地的经营管理,出售产品以获得货币收入。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庄园经济获利丰厚 B商品经济日益发展C封建王权得到强化 D欧洲出现价格革命12英国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时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机关枢密院,设有专司财政的度支部和管理司法的王室法庭。法国自12世纪起,也先后设立具有顾问咨询性质的御前会议,规定在国王领地内禁止私斗,王室领地外实行“国王四十日”的和平制度;各领主之间的纷争由国王裁决,实行募兵制,代替骑士服役。这说明中世纪早期欧洲国家()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形成 B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彻底瓦解C受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D政治上长期存在着分裂割
7、据1313世纪英国某庄园土地估价册记载:每位佃户需在圣诞节前向领主交纳价值一便士的面包和两便士的母鸡;而领主要为其提供餐食或回赠价值3便士的物品。如果领主未能履行义务,将受到农民和庄园法庭陪审团的指控。该记载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庄园经济逐渐走向了没落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契约关系在基层得到加强 D领主失去对农奴的控制14与现代社会把济贫视为穷人权利和实现社会正义不一样的是,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对当时流行的“新教工作伦理”感同身受,把贫困归于个人原因,把济贫视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必要手段。由此可知济贫法着力强调了()A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B社会救济面前人人平等C借助民间救济实现
8、自救 D教会对救助贫困的作用151900年德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50岁。1900年德国国会修改伤残和老年保险法,将领取老年保险津贴的年龄降低到60岁,缴费年限从30年调整为24年。据此可知,该法案的修改旨在()A提供基本生存保障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防范国内工人运动 D缩小社会贫富差距16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理论发展经历了:二战后西欧普遍推选国家干预主义下的福利社会;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应由个人负责,倡导福利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又出现了主张福利的规则、筹资和提供应由不同部门负责共同完成的福利多元主义。这一系列政策变化()A说明了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备 B反映了西方
9、国家多元分配方式的出现C体现了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再调整 D说明基层治理的成本与效率普遍提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楚国灭亡以后项梁曾经到过关中地区,触犯刑法,被逮捕关入栎阳县(今陕西西安东北)监狱。他动用自己的关系网,请托蕲县狱掾,就是政府的司法局长曾咎,修书一封安然
10、出狱越郡东南迁徙,定居于会稽郡吴县吴中人士敬仰项氏名族,久闻项梁大名,对于项梁的到来,归心低首,纷纷依附在他的门下连郡县长官都对他另眼相看,成为会稽郡府、吴县县庭的座上客。摘编自李开元秦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基本任务。(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项梁的哪些经历违背秦朝的规定?说明什么问题。(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人民的健康。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颁布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对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1、,包括养老、伤残、遗属、疾病津贴、医疗、工伤和职业病、生育待遇等保障项目。此后,国家颁布了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并根据社会发展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医药卫生
12、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口健康服务全面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亿万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摘编自任意、吴佳佳、杨忠阳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是单一制和大一统国家,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人们对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存在误解,认为历史上的基层治理脱离皇权。事实上,这句话是指古代的官僚机构比较简约,只在
13、县一级才有正式官员,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治理依靠非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乡里的胥吏、地方精英和传统农村行业协会(青苗会、水利会)等。这些人员辅助地方治理,受地方官员节制,并不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而恰恰是国家治理建构的结果。”材料二“中西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有组织的,而西方是个体化的。西方的政权体系不会到达最基层,典型例证是一般西方国家都没有居委会。相比之下,中国的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体系合二为一,尤值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细胞党的性质,与西方政党形成区别。在中国,党组织成为社会有效运行的细胞,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不外在于社会。党员和党组织分布在社会每个角落,关键时刻号召党
14、员,社会就可以自我循环。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之所以采取全政府全社会的疫情防控模式,是因为中国有条件做。事实上,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科学原则是把病毒隔离,这需要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许多西方国家通过宵禁之类的法律命令试图隔离病毒,却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协调个体遵守防疫规定。”材料均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6月5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专访(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西社会基层治理的差异及当今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突出优势。(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1947年蒙巴顿
15、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960年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1951年至1964年英国保守党执政,推进社会福利,并基本保持了企业国有化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上台,东欧剧变开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1999年巴拿马人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请提取材料中若干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严密,表述顺畅。)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16、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可知,由辨别声而知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说明在中国古代比较重视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礼乐对国家治理的作用,而非百姓娱乐生活或者民众文化水平,排除A、C项;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与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
17、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汉代将政府救助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可知,不同朝代的赈灾都是以政府为主,并且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手段多样,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朝代之间的延续,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古代中国扶贫成效显著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至清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封建时代的“善”主要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宋至明清时期“善书”印行数量的大幅增长,说明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日益强化,而不是社会新价
18、值观逐步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教化的加强,而不是治理模式的创新,排除C项;“善书”并非法律,不能说明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当社造仓”可知,长孙平主张在地方建立义仓,以起到赈灾救济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国家治理以及政府政治统一性的信息,排除A、C两项;材料中设立义仓的目的是赈灾救济,而不是解决人民温饱,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19、。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唐前期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取得进一步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人口就会出现流动,但古代户籍是按照地域来编制的,所以长安城会出现无长安户籍者增多的现象,故选B项;唐代前期社会政治稳定,排除A项;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材料中流动人口内涵不同,排除C项;长安城流动人口的增加,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不是因为坊市制度的实施,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一种为华北型,由移民编成;另一种为江南型,由田主佃户关系构成;还有一种为华南型,由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
20、”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的里甲制度类型不一样,典型的体现出基层管理的多元性特征,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里甲制度,不涉及主流政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没有涉及经济层面,无法体现出新型的生产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存放于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册”的作用是登记人口及其财产状况,是赋税征发的主要依据,便于政府的管理,B项正确;因实行崇史重史的政策与材料主要内容黄册不一致,排除A项;因顺
21、治的提醒旨在是考查保留黄册的目的,而充分发挥黄册的功能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明朝的典章制度,不能得出尽快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可知,中国古代加强基层管理,以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以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故选D项;材料“用乡亭什伍保甲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反映了基层管理系统的有序性,而不是无序性,排除A项;材料“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反映了基层自治管
22、理在纵横管理基础上还有纵横管理的交叉点,说明基层自治管理具有一定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排除B项;材料“乡亭什伍保甲”“宗族组织、村落组织”“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赋役、治安、教化”反映了基层自治管理运用了乡亭什伍保甲、宗族组织与村落组织、兵籍制度、赋役、治安、教化等多种方法,说明基层自治管理并不狭隘,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材料表明庄园的农奴和之前的奴隶相比,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而是有一些自主性,表明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奴在土地上的权益,不能
23、体现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农奴只是和之前相比在土地上有了一些自主性,但还是依附于农奴主,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前期的法兰克王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采邑的封赏使一些农民沦为封建主的附庸,促进了西欧封建土地制的发展和封建主阶级的强大,因此这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力地推动了法国封建化的进程,B项正确;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是14世纪三级会议的召开,排除A项;这次改革推动欧洲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形成,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
24、C、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中后期(欧洲)。1213世纪随着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因此西欧封建庄园主们不但把榨取来的实物送到集市上去出售,从中获得金钱,而且还直接把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排除A项;欧洲封建王权得到强化的时间是15世纪前后,排除C项;价格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
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建割据时期,国王和大封建主之间始终存在着强化王权与限制、削弱王权的斗争。因此,分裂割据是欧洲早期封建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D项正确;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国家的王权受到限制,并未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此时封君封臣制度并未瓦解,排除B项;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题干信息强调,如果领主未能履行义务,将受到农民和庄园法庭陪审团的指控,即领主也存在对佃户履行的义务,并受到庄园陪审团的司法约束,可见契约关系在西欧社会基层的庄园里得到
26、加强,C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涉及庄园中领主与佃户关系的变化,无法判断庄园经济的走向,排除A项;题干信息中缺少资本主义萌芽相关的信息,排除B项;在欧洲封建庄园中农奴在法律上是没有自由的,题干信息没有农奴是否获得人身自由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1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把济贫视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必要手段”可知,济贫法改变了以往民间的自发救济行为,确立了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制度,A项正确;材料重点在强调社会救济的主体的变化,并未涉及平等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政府承担社
27、会救济的职责,无法体现人人平等,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教会,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00年的德国。根据材料可知,1900年德国的社会立法是相当有限的,虽然降低了受益年龄和缴费年限,但大多数工人事实上没有享受,说明其社会保障仅限于最低保障,A项正确;社会立法与自由放任相冲突,排除B项;工人运动与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矛盾有关,材料与社会保障有关,二者不一致,排除C项;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体现在税收政策上,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28、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理论发展经历了国家干预主义下的福利社会、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多元主义,这些政策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福利政策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体现了对生产关系的再调整,C项正确;这些政策变化说明了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渐完善,排除A项;据材料,不能得出多元分配方式是这时期才出现的,排除B项;“普遍提高”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县下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2分)任务: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承担国家的赋役、兵役、地方教化和治安等事务)。(2分)(2)经历:触犯刑法却安然出狱;定居会稽郡后网罗门客。(4
29、分)问题:基层治理出现漏洞;司法漏洞;腐败问题等。(每点2分,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基层组织,由材料一“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并结合所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可得,县下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第二小问任务,由材料一“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可得,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承担国家的赋役、兵役、地方教化和治安等事务)。(2)第一小问经历,由材料二“触犯刑法,被逮捕”“请托蕲县狱掾”“安然出狱”可得,触犯刑法却安然出狱;由材料二“定居于会稽郡吴县”“对于项梁的到来,归心低首,纷纷依附在他的门下”可得,定居会稽郡后网罗门客
30、。第二小问问题,这说明基层治理、司法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基层治理出现漏洞,司法漏洞,腐败问题等。18答案:(1)特点:国家主导;法律保障;覆盖范围广,惠及人民群众;体系完善;制度优越。(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成就的保障;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关注。(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解析:(1)据材料“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人民的健康”并结合所学得出国家主导;据材料“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并结合所学得出法律保障;据材料“亿万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并结合所学得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民群众
31、;据材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结合所学得出体系完善、制度优越。(2)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健康”并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据材料“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人民的健康”并结合所学得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材料“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并结合所学得出经济建设成就的保障;结合所学得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关注。19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或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2分)作用: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4分,任意两点即可)(2)差异:中:有组织;国家权力深入基
32、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3分)西:无组织、自发性;国家权力不能到达基层;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3分)优势: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国大一统国家,基层是国家治理构成部分”可得,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至上;据材料一“县以下并不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而恰恰是国家治理建构的结果”可得,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利用半正式行政方式解决基层治理问题,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的“双轨政治”。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基层社会治理既强调官方力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以保证赋役征发,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又强调民间力量辅助实施社会救济,
33、以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据材料一“传统农村行业协会(青苗会、水利会)”可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二“中西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是有组织的与西方政党形成区别”可得,中国:有组织,国家权力深入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而西方:无组织、自发性,国家权力不能到达基层,缺乏有效的基层社会组织。第二小问优势,据材料二“党员和党组织分布在社会每个角落社会就可以自我循环”并通过中西对比可得,中国的突出优势是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20答案:(示例1)主题:二战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变革。(2分)阐释:二战后,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英国政府进行大规模
34、国家经济干预,推进福利制度和企业国有化,这些举措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以及人们劳动积极性下降的问题。总之,英国政府调整政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10分)(示例2)主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与局限。(2分)阐释: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带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于是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干预,在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找平衡。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推动了社会进步;“中间
35、阶层”力量的壮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长期来看,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西方社会运动不断发展,包括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反越战运动等。上述变革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0分)说明:“示例”只作阅卷参考。解析:首先,据材料“英国保守党执政,推进社会福利,并基本保持了企业国有化”并结合所学得出主题:二战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变革。其次,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据材料“1951年至1964年”“英国保守党执政,推进社会福利,并基本保持了企业国有化”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后,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英国政府进行大规模国家经济干预,推进福利制度和企业国有化,这些举措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并结合所学得出但也带来了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以及人们劳动积极性下降的问题。最后,总结升华,英国政府调整政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