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解读(公开课)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素材(打包)_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单元解读.mp4
-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docx--点击预览
- 第二单元解读课件.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单元解读一、要点解读一、要点解读本单元编排了四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陶罐和铁罐 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另外,还有课后“阅读链接”的拓展,“语文园地”中“快乐读书吧”关于中国古代寓言及其他寓言读物的推介。这些内容涵盖古今,有古代寓言故事、现代寓言故事,连接中外,有中国寓言、伊索寓言、俄国寓言,体裁多样,有文言文、现代文、诗歌。这样丰富的内容安排,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本单元是小学阶段首次以一种文学体裁为专题组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小故事,大道理,道理寓于言中。读寓言故事,一方面要读懂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另一方面要能够从中明白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且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建立联系。在此之前,二年级上册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学习了坐井观天 我要的是葫芦等课文,初步体会了课文讲述的道理;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寓言两则,学生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是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对寓言的学习从单篇走向整组,不仅要读懂古今中外的几则寓言故事,还要明白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守株待兔是一则文言文,学习本课要借助注释读懂故事,明白做事情不能心存侥幸的道理,初步认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可以抓住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和结局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鹿角和鹿腿以鹿的经历,告诉人们懂得真正的美在于内在价值而不是外表,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学习本课要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快乐读书吧中,则明确了阅读寓言故事要做到读懂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加深对道理的认识。每一篇课文课后的练习分别围绕语文要素设计了具体的练习,在交流平台中,进一步梳理阅读寓言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紧密地关注并加以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习作安排了“看图画,写作文”。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能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一天的经历写下来”的内容,学生初步学习了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一定的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本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图画,发挥想象,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先要有序、细致地观察,然后从自己的语言仓库中提取信息,进行图文转化,进而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二、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可以运用如下策略:1.品读故事,发现语言与道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读寓言故事,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语言。一般而言,寓言故事的情节带有虚构充分,情节是为表现道理服务的。比如,鹿角和鹿腿一课,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救命的是鹿腿,而并不是美丽的鹿腿,从而让鹿明白真正的美应该美在价值而不是外表,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还要关注寓言故事的语言。寓言本身重在叙述,语言与一般的叙事性文本相比,较为简洁。因此,读寓言故事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些简洁的语言的丰富内涵。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要引导学生关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表情,进而发现正是这样的心态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关注寓言故事的情节和语言,有助于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本组课文时,切忌要学生死记硬背故事中的道理,只要学生能简单说出其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理解即可。2.联系生活,找到故事与生活的有利影响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通过读故事让学生自己明白的。故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很远,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却与我们的生活很近。正所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读寓言故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与身边的见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静止的文字产生真正的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寓言要将寓言与生活进行对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教条主义”,也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3.拓展阅读,做好单篇与整本的有效衔接 本单元的内容编排,有单篇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还有整本书阅读的推荐。教学时,要把单篇课文的学习作为“范例”,在单篇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感受寓言的特点,学习明白道理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方法在更广泛的阅读中运用。同时,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策略。关于快乐读书吧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可以在单元阅读教学后组织学生集中阅读,也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篇目与前面的课文学习联系在一起,进行主题阅读。4.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看图写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起点进行指导,围绕习作表达中的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表达。图文转化应该是看图写文的瓶颈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支架:(1)问题支架,指引学生观察的方向。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想一想他们可能说什么话?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还可以把图画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感想。(2)言语支架,提供表达的基本图式。如何把看到的图画用文字写出来,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表达图式。如果是叙事性的图画,则可以按照叙述性的表达方式,想一想如何设计情节,如何安排详略,想一想如何让角色说话,如何让画面动起来。就本次习作而言,作为叙事性的看图习作,还可以让学生先确定叙述视角,比如,“我”是看图者,如何写图上的孩子放风筝;如果是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个,如何写放风筝的经过。这样几点确定好了,学生写起来自然就流畅了。(滕衍平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第 二二 单单 元元 单单元元解解读读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滕衍平滕衍平一、要点解读一、要点解读二、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还有课后“阅读链接”的拓展,“语文园地”中“快乐读书吧”关于中国古代寓言及其他寓言读物的推介。这些寓言故事的内容涵盖古今,有古代寓言故事、现代寓言故事;也连接中外,有中国寓言、伊索寓言、俄国寓言等;寓言故事的体裁多样,有文言文、现代文,还有诗歌。阅读形式有单篇的阅读,还有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这样丰富的内容安排,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道理寓于言中。读寓言故事,一方面要读懂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另一方面要能够从中明白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并且能够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建立联系。已有学习经验已有学习经验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初步体会了课文讲述的道理;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学生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是一则文言文,学习本课要借助注释读懂故事,明白做事情不能心存侥幸的道理,初步认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可以抓住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和结局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鹿角和鹿腿以鹿的经历,告诉人们懂得真正的美在于内在价值而不是外表,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学习本课要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快乐读书吧读故事,体会道理,联系生活加深理解。鹿角和鹿腿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已有学习经验已有学习经验 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能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一天的经历写下来”的练习,学生初步学习了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一定的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的方法。本次习作内容本次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内容是看图画,写一写,是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图画,发挥想象,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先要有序、细致地观察,然后从自己的语言仓库中提取信息,进行图文转化,进而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一、要点解读一、要点解读二、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 1.1.品读故事,发现语言与道理的内在联系品读故事,发现语言与道理的内在联系 指导学生读寓言故事,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语言。一般而言,寓言故事的情节带有虚构充分,情节是为表现道理服务的。比如鹿角和鹿腿一课,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救命的是鹿腿,而并不是美丽的鹿腿,从而让鹿明白真正的美应该美在价值而不是外表。同时,还要关注寓言故事的语言。寓言本身重在叙述,与一般的叙事性文本相比,较为简洁。因此,读寓言故事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些简洁的语言的丰富内涵。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要引导学生关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表情,进而发现正是这样的心态造成了不同的结局。关注寓言故事的情节和语言,有助于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本组课文时,切忌要学生死记硬背故事中的道理,只要学生能简单说出其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理解即可。2.2.联系生活,找到故事与生活的有利影响联系生活,找到故事与生活的有利影响 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通过读故事让学生自己明白的。故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很远,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却与我们的生活很近。正所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读寓言故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与身边的见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静止的文字产生真正的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寓言要将寓言与生活进行对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教条主义”,也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3.3.拓展阅读,做好单篇与整本的有效衔接拓展阅读,做好单篇与整本的有效衔接 本单元的内容编排,有单篇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还有整本书阅读的推荐。教学时,要把单篇课文的学习作为“范例”,在单篇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感受寓言的特点,学习明白道理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方法在更广泛的阅读中运用。同时,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策略。4.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看图写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起点进行指导,围绕习作表达中的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表达。图文转化应该是看图写文的瓶颈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支架:(1)问题支架,指引学生观察的方向。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想一想他们可能说什么话?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还可以把图画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感想。4.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图文转化,提供突破重难点的习作支架(2)言语支架,提供表达的基本图式。如何把看到的图画用文字写出来,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表达图式。如果是叙事性的图画,则可以按照叙述性的表达方式,想一想如何设计情节,如何安排详略,想一想如何让角色说话,如何让画面动起来。就本次习作而言,作为叙事性的看图习作,还可以让学生先确定叙述视角,“我”是看图者,如何写图上的孩子放风筝,如果是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个,如何写放风筝。这样确定好了,学生写起来自然就流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